一學就懂的宏觀經濟課
想要理財?先讓財富跑贏通貨膨脹!
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通貨膨脹,也知道通貨膨脹數據如果出現飆升,那麽意味著我們去買菜、買車和買房等的價格也會大幅上漲。既然通脹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麽,你真的懂它產生的原因嗎?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老生常談的通貨膨脹。
為什麽讀懂通貨膨脹很重要?
形成通貨膨脹的原因?
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有哪些?
通貨膨脹和金融市場的關系?
小結
大家都知道,經濟周期分別為復蘇、過熱、滯漲、衰退。
而通貨膨脹就像經濟周期裏的催化劑,怎麽理解呢?可以從下面這張圖中看出。
當經濟從復蘇到過熱的過程中,很大概率是要伴隨著通貨膨脹;相反,當經濟出現下行時,可能又會出現通貨緊縮的現象。
從投資的角度而言,能夠分析通脹並實現財富保值也是很重要的。試想一下,如果讓一個經濟體一直經歷過高的通貨膨脹,會發生什麽?
假設通脹非常高且持續上升,而你是個百萬富豪,已經帶著龐大的現金退休。你一年開銷大概是10萬美金,按理來說你的資產本來夠你養老十年以上了,但是由於極高的通脹,可能幾年後這10萬美金就只夠你半年或三個月的生活開銷了。
因此,識別通貨膨脹是做好資產組合風控中重要的一環。通貨膨脹指標公布後往往緊隨其後的是貨幣政策的變化、金融市場漲跌。
分析通貨膨脹這件事說來並不難,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什麽導致了通貨膨脹。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貨幣供應量的增加。而誰能操控貨幣呢?答案顯而易見,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
通常而言,通脹的產生原因有三種類型:
需求拉動型:美聯儲通過購買或者出售國債、改變存款準備金等方式進行貨幣供應量的調控。當貨幣發行量增大時,人們擁有了更多的貨幣、更強的購買力,這也推動了商品價格上漲。
成本推動型:當生產商品和服務的成本增加、企業不得不提高商品價格時,就會出現供給推動型通脹。例如,在2021年芯片供應緊張下,中間產品價格飆漲。
內置通脹型:這種通脹來源於人們的預期變化。例如,工人預計未來商品和服務價格會上漲,因此,可能要求更高的工資維持當前的生活水平。這又被稱為工資價格螺旋,因為擡升員工工資又將會導致企業進一步提高價格。
而美聯儲的角色既可能是通脹的產生原因,又是執行貨幣政策控製通脹預期的重要決策方。
貨幣政策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穩定物價。美聯儲貨幣政策的目標通脹率設定為2%,當通脹遠超此目標時,美聯儲往往會選擇通過加息的方式抑製通脹;反之,在經濟下行時,美聯儲又通過發行貨幣等方式刺激經濟。
理解了原因後,我們又該怎麽衡量通脹的多少呢?接下來我們介紹一下市場上常用的三個指標。
1. 消費者價格指數(CPI)
CPI是最常用的通貨膨脹指標,它的全稱是消費者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是衡量一籃子消費品和服務的價格指數。
CPI的定義中提到了「一籃子」,其實指代的是美國人通常購買的熱門商品的組合,也是計算CPI時使用的組成部分,它包含八大類:食品飲料、住房、交通運輸、衣著服飾、醫療服務、休閑娛樂、教育&通訊、其他商品和服務。我們在計算CPI時通過賦予這些類別不同的權重,加權得到最後的指數。
美國勞工部(BLS)每個月公布一次CPI的數據,通常是每個月的第二至第三周。CPI的樣本選取範圍為全國75個城市地區的大約6,000個住房單位和大約23,000個零售機構(百貨公司、超市、醫院、加油站等),共收集約80,000個價格。
那麽拿到CPI的數據該怎麽看?
很簡單,看同比,也就是和去年比今年增長了多少,市場也用其指代通貨膨脹率。
如果看到CPI同比數據出現飆漲,消費者可能就需要做出決定:是應該支付額外的資金還是減少支出呢?
這裏給大家介紹一個方法,看CPI數據細分項的變化,也就是說,看看這個月中哪個細分項是拉動CPI上升的「罪魁禍首」。
舉個例子,下圖展現了2019年開始的CPI數據變化情況。其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在2021年在能源和商品價格上漲的主導下,CPI出現了飆升,甚至在2022年6月創下了40年以來的最高記錄。
剛才提到了三種通脹成因,能源和商品上漲就是屬於其中的「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這種情況怎麽解決?加強生產提高供給!
因此,隨後在OPEC增產和美聯儲加息等助力下,推動通脹的兩大因素已經有所緩解,美國整體通脹情況也明顯降溫。
我們在分析CPI指標時可以通過查看指數過往幾年內的變化趨勢,判斷細分項是周期性變動還是其他原因,再結合市場上對通脹走勢的預期,輔助形成自己的投資決策。
核心CPI和CPI,差別在哪?
其實,一直以來能源和食品在CPI的分項中相對波動較高。如果僅僅觀察CPI指標,可能會導致貨幣當局更頻繁地改變利率。
因此,核心CPI就是在CPI之上剔除了能源和食品價格之後形成的指標。從下圖的走勢中也能看出,核心CPI走勢相比CPI指標更加平緩。
勞工局會在同一時間公布CPI的同比和環比以及核心CPI數據,投資者可以結合這三個維度觀察通脹情況。
2. 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
個人消費支出(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由美國政府機構經濟分析局(BEA)在每個月的第四周公布。PCE衡量的是美國人民在商品和服務上的支出,占了GDP約三分之二,因此它是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在PCE報告之中還包含PCE價格指數(PCEPI),是另一個市場和美聯儲關心的通貨膨脹指標。相比CPI,其實美聯儲更青睞PCE價格指數,因為它涵蓋了更廣泛的支出範圍且能夠更好地體現美國的居民的實際通脹感受。
這個差異是如何造成的呢?簡單理解就是CPI不輕易改變一籃子的權重,而PCE價格指數每個月都會改變消費者籃子的權重。
例如,如果牛肉的價格上漲,消費者可能會減少購買牛肉而增加購買雞肉。PCE價格指數也會跟隨消費者的實際購買的商品調整權重,反映出價格變化時消費者如何改變其購買模式。
既然如此,那只看PCE不看CPI豈不更省事?
先拋出答案,在衡量美國通貨膨脹上這兩個指標都很重要。首先,CPI發布時間更早,再加上兩者之間歷史走勢其實高度重合,所以CPI可以對PCE價格指數形成一定預期。其次,CPI具有國際可比性,也就是說,不光美國在使用CPI,歐洲亞洲等多數國家也用這個指標,因此可以橫向對比。
3. 生產者價格指數 (PPI)
相信不少人對PPI也不陌生,因為PPI數據同樣由美國勞工局每月發布,時間通常晚CPI數據一天。
生產者價格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衡量的是生產者的產出價格隨時間的平均變化,是從工業和商業的角度來看待通貨膨脹的指數。
與「消費者」視角相對應的就是「生產者」。顧名思義,PPI根據產品或服務的首次產出銷售來衡量價格,而CPI的重點則是最終銷售。大家都知道生產在消費的上遊,當生產者面臨成本上升時,這部分往往會轉嫁給零售商和消費者。因此,站在生產者角度的PPI數據通常領先於站在消費者角度的CPI數據,市場上也使用PPI數據來預測通脹。
最後,我們再談談投資者關心的通貨膨脹和金融的關系。
1. 大宗商品
回憶一下2021年這輪通脹,我們首先會想到的可能是由大宗商品的價格暴漲推動的。銅、原油、木材、大豆和其他幾種大宗商品從新冠疫情的低迷中反彈,創下多年甚至創紀錄的新高。而大宗商品又占CPI的近40%,所以不難看出大宗商品價格足以左右CPI的數據。
商品中,多數投資者還會關心黃金的價格。確實,黃金通常被視為抗通脹的工具,這是因為黃金以美元計價,通脹使美元價值降低,金價就升高了。但是註意,能夠發揮抗通脹屬性的前提是「美元走弱」,2022年黃金大部分時間表現並不好,部分原因跟美元實際走強有關。
2. 利率
利率與通貨膨脹之間也是一種相互作用的關系。上文提到美聯儲的主要職責之一是監測和控製通貨膨脹,通脹高企期間,美聯儲通常會選擇擡升聯邦基金和準備金利率,限製可用於購買風險較高資產的貨幣供應量,隨之通脹會降溫。相反,當通脹明顯下降且經濟增長放緩時,央行可能會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
3. 股市
通貨膨脹期間,商品價格的上漲通常會增加公司的名義收入,從而導致股價升值。雖然高通脹也會同時增加公司的原材料成本,但是企業往往能夠將這些成本通過更高的價格轉嫁給消費者,因此不會顯著影響自己的利潤率。生產必需品的行業可能比其他行業擁有更大的定價權,例如食品和能源,因此我們也能看到一些公司在高通脹下出現股價飆升。但隨著緊縮的貨幣政策介入,股市的吸引力就會減弱,從而出現股價下跌的情況。
4. 投資者
有一些投資者可能會發現在通脹高企時期自己的「安全的投資組合」表現並不好,其實這是因為,「過於穩定但低收益資產」無法跟上通脹的步伐,通脹侵蝕了這些資產的長期價值和回報。因此,理解通貨膨脹才是是做好財富保值的第一步。
本期課程到這裏就結束了,對於通貨膨脹的分析給大家總結出以下幾點:
通貨膨脹隨著經濟上行升溫,隨著經濟下行而冷卻;因此,判斷我們所處的經濟周期是分析通脹的第一步。
形成通貨膨脹最根本的原因是貨幣供應量的增加,而美聯儲的角色既可能是通脹的產生原因,又是執行貨幣政策控製通脹預期的重要決策方。
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有CPI、PCE價格指數和PPI;投資者可以通過CPI細分項來分析推動CPI上漲下跌的主要因素;相比CPI,美聯儲更青睞PCE價格指數;由於PPI領先於CPI因此也被分析師用來預測通脹。
通貨膨脹與金融市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大宗商品占CPI指標權重較高,對指標走勢有決定性影響。利率上升,通脹會隨著美聯儲收緊的貨幣政策而降溫。對一些上市公司而言通脹提升名義收入,從而擡升股價。對投資者而言,理解通貨膨脹才是是做好財富保值的第一步。
如果覺得從本期課程學會了如何分析通貨膨脹,不妨關註我們的宏觀解讀的「進階」欄目,查看最新的通脹數據預判市場走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