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煤炭价格不涨反跌,供过于求导致价格“卷”至下行,煤矿采用放假应对。
冬天一直是煤炭高需求的季节,往年冬天的煤价皆因需求上升而上涨,然而今年却是个例外,煤价非但没有上升反而一路下跌。自去年12月以来,无论是国产煤还是进口均呈一路下跌趋势。
煤价疲软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供过于求。近期市场需求端表现偏软,用煤企业采购煤炭积极性较低,甚至部分用煤企业已早早放假。与需求端疲软的不同,煤炭生产供应端受去年保供应以及积极预期影响,煤炭产出水平以及库存水平较高。因此,由上游煤矿引导的煤炭价格战打响,致使煤价一路下跌。
除了煤矿的坑口煤价格一路下跌外,港口价也在持续疲软。以环渤海港口为例,1月18日5500大卡报价910-925元,要知道在去年10月份还是1000元左右的报价。尽管目前煤企纷纷开始消耗库存,但库存水平仍处在高位。以北三港库存为例,截至1月18日,北三港库存为2113.3万吨,处于较高水平。
随着坑口煤价格一路下滑,部分煤矿选择放假停工应对。例如近期神木煤矿开始大面积放假,选择停产。煤矿放假更多是一种无奈的方式应对坑口煤价格的下降,据悉榆阳地区大矿竞拍大幅下跌,甚至部分煤矿竞拍流拍。市场很多人认为煤矿放假是一大利好,这一定减少了供应,但是从近期煤价的表现看,部分煤矿放假的效应难以对整个煤炭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
供需角度来看煤价短期难有上涨逻辑
从需求端来看,虽然临近春节,但是与消费品不同的是,节前效应对煤炭效果不大。节后来看,冬季需求旺盛的逻辑已经过去,短期需求端疲软的态势难以改变。
从供应端角度来看,虽然煤炭最近在消耗库存,但是库存仍处在较高水平,短期难以大幅下降。并且尽管部分煤矿选择放假应对,但是难以形成减少供应的效果,首先长协产量一直在供给,其次进口煤煤企大部分不会放假,也会保持供给,最后煤炭本身的较高库存也需要持续输出。综合来看,从供需角度来讲短期煤价难有上涨逻辑。
2024年煤价仍有上涨空间
(1)基建刚需以及天气影响有望保障煤炭需求端增长
2023年我国经济以疫后恢复性增长为主,2024年有望发展迅速。去年四季度国家增发一万亿元国债,这对于今年经济有一定增效作用。中金宏观组认为一万亿元国债可能对今年GDP增速提振一个百分点左右。国债的增发意味着基建的大规模投资,传统高耗能行业电力需求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从宏观角度来看,煤炭需求仍将保持乐观。
2023年厄尔尼诺现象致使全球气温升高,而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塞莱丝特·绍洛称,由于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在高峰过后才对全球气温产生最大影响,因此2024年可能比2023年更热。今年夏季电力需求有望超过去年,而火电作为我国兜底的电力,夏季煤炭需求有望保持较高水平(火力发电的80%来源于煤炭)。
(2)恢复煤炭进口关税将缓解进口煤冲击,叠加“双碳”背景,供应端有望边际减弱
2023年12月29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2024)》,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税则显示,2024年1月1日起,恢复煤炭进口关税,普通税率为20%。去年进口煤规模大增,同比增长逾60%,占我国煤炭产量的10%,这主要由于需求端旺盛以及进口0关税。因此去年进口煤对煤价形成一定冲击,带动供应端增长。而今年恢复了煤炭进口关税,有望减少进口煤,减弱煤炭总供应,使煤价有一定上涨逻辑。
除了煤炭进口关税的恢复,“双碳”政策将限制煤企产能的扩张。中金也表示“双碳”背景下,煤企用于扩张产能的投资相对有限,新建煤矿核准可能也更加审慎,预计中长期新增项目带来的供给整体平稳且有限。并且他们认为煤炭供给结构性风险将有所提升,随着供给更加集中于少数产区,总供给或因安全隐患面临更多波动。同时,疆煤增加、中东部产区供给趋势性收缩,意味着供给对边际成本的敏感性提升、成本曲线右侧更加陡峭。
除此之外国家能源局正在研究建立煤矿产能储备制度,这将推动煤炭产能保持合理充裕度和足够弹性,避免煤价有大幅度的变动。
总体来看,短期内市场需求偏弱,煤炭库存较高,煤价难有上涨逻辑。但是放眼2024年全年,基建拉动的刚需以及夏季高温仍将带动煤炭较大需求,叠加进口煤的减少以及“双碳”的要求,预计后续煤炭供过于求的局面将逐步改善,带动煤价上涨的可能。(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谷硕,编辑|刘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