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万科1862名骨干站到了前面

华尔街见闻 ·  07/12 09:23

信心之重。

作者 | 曹安浔

编辑 | 周智宇

当行业调整风暴余威未尽,新政效果初现,坚定自救的决心和行动成了房企穿过风暴的利剑。万科深谙此理,并祭出了新一轮的增持计划。

7月9日,万科公告称,1862名公司骨干管理人员计划于6个月内自筹资金2亿元增持公司A股股票。

这也是,万科管理团队多次增持万科股票的十年里,金额和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与不少上市公司在增持计划中设增持价格上限不同,万科此次增持不设定价格区间,而且增持股份自愿锁定两年。

万科表示,此次公司管理团队及骨干人员在能力范围内进行最大力度增持,为的是表达对公司前景的充分信心和同舟共济的坚定决心。

也有行业人士认为,万科此次增持无论是金额、价格不设区间,还是锁定年限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吝惜成本的诚意,对市场而言也更具信心提振意义。

国金证券分析师方鹏表示,万科上半年追求现金流,加大库存去化和资产处置,导致业绩压力加大,但骨干员工拟增持公司A股股票的行为,增强了投资者信心。

据万科7月9日的预告,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70亿元–90亿元。

这份史上最艰难的半年报预告,是万科经历转型调整风暴的侧写。万科管理层对此进行了坦诚说明,归母净利润预亏主要是因为二季度交付结算规模显著超过一季度,同时,二季度开始,部分资产处置亏损。

对于万科的中报,市场早有预期,房地产结算的滞后性,使得万科仍需为2021年前后拿下的地块“买单”。并且万科管理层愿意用真金白银增持,与公司肩并肩,直面艰难,也让投资者看到这家房地产行业“领头羊”的冲劲。

截至7月12日收盘,万科A股价为6.95元/股,微涨2.06%,已连续两日上涨。

对于万科来说,当前更应该关注的是经营和现金流的运转情况,这关系到万科能否顺利走出阵痛。

令人欣慰的是,郁亮祭出的“瘦身健体”解题之法已经初见成效。

目前,万科的融资现金流充足。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多家国有大行和商业银行都在为万科撑腰,上半年万科新增融资、再融资超600亿元,对应偿还超过500亿元的债务。

其中,招商银行牵头的200亿元银团贷款,过去几年,仅有头部央企能够拿到,是近年来房地产单笔金额较大的一笔贷款,让万科平安闯过一关。

走过上半年的偿债高峰,万科下半年已无境外公开债,境内公开债券还剩2笔,将通过经营端现金流、银团贷款等渠道安排偿还。

同时,万科也在加快“瘦身”,上半年,万科通过资产交易实现回款93.4亿元,就连压箱底的七宝万科广场、南翔印象城MEGA等商业资产也都被摆上货架。

在加快回血的同时,也助推万科向聚焦综合住区开发、物业服务、租赁公寓三大主业转型。

开发业务方面,万科上半年实现全口径销售额1267.2亿元,稳居行业第3,项目已售部分的毛利率水平18%以上;租赁住宅也保持了行业领先优势,上半年万科泊寓GOP利润率达到90.1%,新项目拓展达1.5万间,同比增长85.3%。

万物云也长大成人,赚钱能力逆市提高。在去年实现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和核心净利润的双双增长后,进入精耕细作阶段,上半年提效近2亿元。

有投资者表示,当前无论是经营还是融资,万科都比年初好转了很多,最坏的情况大概率已经过去了。

回首今年以来万科的境遇,几度波涛起伏,但也都有惊无险。

在祭出“瘦身健体”一揽子方案后,万科得到了大股东深铁、各大金融机构的支持,加上四大一线城市楼市新政的“神助攻”,万科走出股债双杀等不利影响,平安落地。

拉长时间线来看,作为先后经历过“君万之争”、“宝万之争”等种种难关的老牌房企,这或许只是万科四十年历史里的一朵浪花。

经过半年多的探索和等风来,风暴中心的郁亮和一众万科管理层,对于接下来的路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万科表示,下半年将全力以赴,积极落实业务重整和化解债务风险一揽子方案,有信心、有决心推动企业尽快重回健康发展轨道。

他们坚信,政策会给予市场持续支撑,目前的供给水平无论从总量还是结构方面都不充分,未来十年需求量完全可以保障每年10~12亿平方米的开工量。“行业只要活下去就一定有机会”。

克而瑞数据显示,6月百强房企全口径销售金额环比增长32.5%,同比降幅收窄,多个核心城市成交有企稳迹象。4月以来,万科自身销售额也在逐月上升。

相比格力地产、美的置业等房企“去地产化”,更难得的是行业中的坚守者,也正是这些坚守者的存在和革新,行业发展才会日趋现代化、规范化。

搭乘着核心城市楼市回暖的春风,在持续真金白银的努力下,郁亮也有望带领管理层和骨干们拨云见月,重回发展正轨,为行业转型提供一个积极样本。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提供资讯及教育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特定投资或投资策略的推荐或认可。 更多信息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