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2024年1-7月房地产企业销售表现·观点月度指数

观点网 ·  07/31 07:22

2024年1-7月百强前10房企权益销售超8000亿元,比重为53%

“2024年1-7月房地产企业销售表现”研究成果显示,1-7月,前100房企实现累计权益销售同比下降约15%,7月单月环比下降近40%。保利发展、中海和华润置地占据前三甲,分别录得权益销售金额1565亿元、1500.82亿元以及966.9亿元。

从销售金额来看,1-7月,前10、前30、前50房企的销售金额门槛值分别约为500亿元、160亿元和80亿元。从销售面积来看,1-7月,前10、前30、前50房企的销售面积门槛值分别约为360万平方米、100万平方米和50万平方米。从权益销售金额来看,1-7月,前10、前30、前50房企的权益金额门槛值分别约为360亿元、110亿元和60亿元。

6月商品房销售环比上升50.93%,城市住房消化承压

1-6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791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1.9%。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7133亿元,下降25.0%。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6.9%。

按地区来看,东部地区销售28924亿元,同比下降25.4%;中部地区8481亿元,同比下降26.7%;西部地区8528亿元,同比下降23%;东北地区1200亿元,同比下降17.8%。

观点指数认为,1-6月商品房累计销售数值均同比下降,市场还在底部徘徊。随着政策效能不断释放,6月份商品房销售额为1.1468万亿元,环比上升50.93%。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到,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

地方调控有了更多自主权可以更好地制定适合当地的政策,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期内,不少于60个城市发布房地产政策,主要集中在契税补贴,贷款额度、人才优惠等方面,开出不同的房地产解决良方。如昆明印发优化昆明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新规包含优化供给结构、加强项目规划服务、提升要素保障质效、推动存量住房去化等5个方面。

存量住房消化依然是重要的方向。广东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全面把握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政策,坚持以需定购、自主决策,坚持规范实施、防范风险,用好金融支持政策;有序推进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相关工作。

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38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2%。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3.5%。(2023年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41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0%。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8.0%)

新房市场带看量上升,城市间成交分化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6%、1.2%和0.7%,上海上涨0.4%。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7%,降幅与上月相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6%,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

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7%,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2.4%、9.3%和7.7%,上海上涨4.4%。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5%和5.4%,降幅分别比上月扩大0.8个和0.5个百分点。

新房市场带看量上升,城市间成交分化。上海链家数据显示,6月新增挂牌量环比上升10%,新增客户量环比上升15%,带看量环比上升25%。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6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10839套,较上月上涨30.67%,单月成交量创年内新高,但较去年同期下降4.15%。6月27日到7月10日,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网签量为2666套,相比政策出台前两周增长超过40%。特别是在新政发布后的首个周末,即6月29日至30日,北京市新房成交量达到720套,比新政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增长了240%。

6月,深圳全市新建商品房成交33.74万平方米,共3195套,同比下降34.42%;其中新建商品住宅成交29.64万平方米,共2927套,同比下降4.49%。

观点指数监测的10个城市中,7月前三周商品住宅成交385.8万平方米,环比6月前三周下降8.1%。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环比涨幅最大,其余城市涨跌幅不一。

6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年内首次转涨,分别上涨0.2%和0.5%,广州、深圳分别下降1.5%和1.0%。二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9%,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9%,降幅与上月相同。

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9.0%,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7.8%、6.3%、12.4%和9.5%。二、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下降7.9%和7.7%,降幅均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

观点指数认为,二手房房价指数环比下降,主要还是延续此前以价换量的趋势。自6月27日至7月10日,北京市二手住宅网签量达到8004套,较新政出台前两周增长超过7%。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上海二手房成交26374套,环比上涨48.94%,成交量创近36个月以来新高。

5年期以上LPR期内为 3.85%,利率水平下调10个基点

7月22日,央行公布,1年期贷款市场利率报价(LPR)为3.35%,5年期以上LPR为3.85%,均较上一期下降10个基点。

据央行披露,6月份,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49%,比上个月低15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65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65%,比上月低5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32个基点。

由于利率降低,银行息差收入空间进一步缩小。对居民来说,购房成本和门槛进一步降低,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购房需求。

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1.4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27万亿元。(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0.1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91万亿元。)

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27万亿元,住户贷款增加1.46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万亿元。(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5.73万亿元,同比多增2.02万亿元。)

据央行统计数据,存款减少,居民使用存款或者减少其他投资提前偿还存量贷款的现象大幅增加。

分部门来看,住户贷款增加1.4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76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18万亿元(同比下降19.18%)。2023年住户贷款增加2.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6万亿元。

单月来看,6月住户中长期贷款变动额为+3202亿元(5月为+514亿元),说明贷款买房人数增多。

对比去年同期,住户中长期贷款新增额下降,存款也有所减少,意味着贷款购房数量缩减,全款购房比例上升,而当下全款购房者通常更青睐于高端产品。

7月25日起,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家大型商业银行均下调了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这是今年以来大型商业银行首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也是自2022年9月以来的第五次下调。大型商业银行下调之后,其它银行也将陆续跟进调整存款利率。

本次四大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下调,实质上还是鼓励居民增加消费,也有利于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刺激投资。

经营维艰,部分房企预计亏损额251.81亿-317.10亿元

1-6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3538亿元,同比下降22.6%。

其中,国内贷款8207亿元,下降6.6%;利用外资13亿元,下降51.7%;自筹资金18862亿元,下降9.1%;定金及预收款15999亿元,下降34.1%;个人按揭贷款7749亿元,下降37.7%。可以看到,个人按揭贷款、定金及预收款两个指标下滑幅度最大,也说明当前房企来自需求端的销售回血仍较为艰难。

从数据上看,房企到位资金仍缺乏支撑,融资政策传导到房企还需要一定时间。因为资金缺乏,1-6月房地产土地购置费用19812.87亿元,同比下降6.1%。

房地产投资规模的下行趋势亦反映在国家的土地财政收入表现上。今年前6个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5263亿元,同比下降18.3%,降幅较前5个月扩大4个百分点(2023年1-6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8687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22000亿元,同比下降9.2%。

房企资金面除了受到销售影响,还存在保交付的压力。整体来看,保交付依然是当下房企的一大支出。期内,企业亦积极公布了上半年的交付情况。

据观点指数统计,22家房企上半年共交付了86.11万套。从房企透露的年度交付目标来看,部分企业上半年交付量并没有超过50%。如碧桂园今年1~6月累计交付房屋15.45万套,累计交付面积1822万平方米。而碧桂园集团在今年年初的年度工作会议中提出了2024年交付超48万套房屋的目标。

房企受困的不仅是资金,从整体盈收来看,也是困难重重。截至7月30日,观点指数统计22家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的房企。其中,归属公司净利润为亏损的有19家,盈利的有3家,预计亏损额在251.81亿-317.10亿之间。本轮业绩预告里面不少央企和地方国企也有亏损或盈利缩减,反映出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在下降,企业经营维艰。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提供资讯及教育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特定投资或投资策略的推荐或认可。 更多信息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