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上市半年,破发超80%!

格隆汇 ·  09/14 18:41

撑不住了

big

对于绝大部分创业公司来说,上市就意味着上岸

但有些公司虽然成功上市了,却又相当于没完全上岸。

因为很多公司上市后还没撑过股东们可以减持退出的解禁时限,市值就先撑不下去了,股价不仅破发,甚至还可能把战投股东们深度套牢,导致即使股份解禁也失去上岸的意义。

今年4月份带着国内AIGC第一股光环成功在港股上市的出门问问,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

这家公司,发行价3.8港元,首日上市以2.98港元破发价开盘,虽然后续数日一度上涨到4.38元高位,但随后就一路回落,并且很快跌破了发行价。上市还不到半年,目前这个AIGC第一股的股价已跌破0.7港元,破发幅度超80%。不少投资机构的账面恐怕已严重亏损。

big

今天之所以讨论它,是觉得这家公司,真很像中国创新小公司在探索发展过程中,面对机遇与风险时顶着各种压力无奈挣扎求变的一个典型缩影。

01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据公司资料,出门问问成立于2012年,创始人李志飞是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还曾任职于硅谷研究院,从事语音识别处理、机器翻译等领域的核心算法研究和开发。

之所以取“出门问问”这个名字,是因为2012年智能手表已经开始兴起,在谷歌做机器翻译和语音识别的李志飞也看到了这个趋势,于是他想做一款智能语音交互搜索工具来更加便捷协助人们在生活中的虚拟个人助手软件。比如下班路上想找个仍在营业的便利店,不用打开手机谷歌再输入搜索词,只需向设备(如手表)问话就可以直接得到答案。

后来,iPhone4s内置Siri智能语音助手横空出世给全球消费者带来巨大震撼,更加刺激了李志飞的创业想法。

因为有着顶尖专业学历背景,硅谷精英人才,赛道炙热且充满想象力,李志飞的创业公司也得到了资本的追捧,先后获得了红杉中国、真格基金、SIG海纳、谷歌、圆美光电、歌尔股份等投行和企业中累计超2亿美元的融资。

这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男创业故事。

但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也一波三折,数次重大业务方向改革。

一开始,出门问问是以手表作为智能语音交互落地场景,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表TicWatc系列,还获得谷歌的深度合作(谷歌在中国大陆发行的Android Wear智能手表用出门问问的语音搜索和应用服务),此后还推出了智能音箱、智能耳机、智能手环、智能车载等产品线。

但这些所谓智能化消费电子作为用户生态里的产品,本就是苹果、百度、小米、华为等各大品牌和大厂的必争之地,面对这些大佬的竞争,出门问问基本没有什么优势。

后来,出门问问在2017年及2019年先后获得大众汽车中国的1.4亿美元、1500万美元的投资,双方还共同成立了一家做车载AI技术的合资公司大众问问,出门问问为之提供车载AI解决方案。

大客户又给钱又给订单之下,出门问问自然大干快上高速扩张。218年出门问问在全国范围新开20家线下智能体验店,到2019年,公司规模已接近千人,并在海外开辟了北美、欧洲、东南亚三个由独立团队负责的市场。

不过,业务线是铺得很快,营收增速的表现却并不如意。2019年开始,出门问问只好全部关掉线下门店,并压减业务线,只保留了智能手表、智能车载两条线,员工规模也从缩减了一半。

后来,2020年语言大模型GPT-3发布引发全球震惊,AI大模型开始成为全球最强风口,已经倍感发展瓶颈的李志飞又把公司发展方向转到了AI大模型领域。

出门问问也很快也训练出了一个7B参数的模型UCLAI(后升级为通用多模态大模型“序列猴子”),并同时推出了一个AI配音产品“魔音工坊”。后又基于“序列猴子”大模型将“魔音工坊”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并相继推出奇妙元、奇妙问、奇妙文、言之画、DupDub等多款产品。

在AI大风口下,原本有一些相关技术积累的出门问问也因此迎来了营收的增长。

但很快,出门问问又迎来一个重大转折点。2021年,大众汽车开始宣布与出门问问“分手”,虽然出门问问继续为大众汽车提供价值约5500万美元的汽车语音交互解决方案等服务,为后续两年的营收带来非常重要的支持,但此后还能否获得大众订单就变成了未知数。

所以可以看到,在C端消费电子销售低迷,B端大主顾分手之后,出门问问的营收开始明显放缓。

2021年至2023年,出门问问营收分别为3.98亿元、5亿元和5.07亿元;利润分别为-1.57亿元、-0.73亿元、1.09亿元。其中出门问问AI企业解决方案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大众汽车,分手之后,这一块业务营收的后遗症就逐渐显露出来了。2021-2023年,来自大众汽车的知识产权收入分别为320万元、2.13亿元和1.39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0.8%、42.6%和27.4%。

目前,出门问问的收入主要由AI软件(包括AIGC解决方案和AI企业解决方案)与AIoT硬件构成。

big

其中,AIGC解决方案能为用户提供配音、写作、数字人等方面的服务,目前已经累计吸引约84万用户付费,总共产生100多万笔付款;至于AI企业解决方案,则更多是应用在语音交互、反欺诈、客户服务等场景。智能设备及其他配件主要是AI智能手表TicWatch系列为主的硬件设备。

回顾来看,这家公司创立12年来,业务方向经历了从语音助手到智能硬件和车载AI,再到如今大模型和AIGC的变化,说是一个AI风口的追逐者也并不为过。

这些风口,随便一个都可以说是充满巨大市场机遇,但并不是随便一个创业公司都可以把握得住。

2013年至2019年,出门问问共融资七轮,累计融资金额超过2.5亿美金,约17.8亿人民币。同时公司多年来经营亏损累计超二十多亿后,到现在还在苦苦探寻自己的PMF(Product-Market Fit)。

生成式AI领域算力成本高昂、研发投入极高、盈利能力较难,可以说是一个门槛极高难度极大的赛道。而出门问问目前的商业模式更大问题就在于,它没有类似苹果,华为,小米这些巨头的用户生态,它的硬件产品只能是应用生态中一个很小的部分,它AI软件方向同样也有着无数依附巨头们的对手在竞争。

所以尽管李志飞对于AIGC的未来充满信心,但在众多技术、资源、资金都无比强大的科技大佬早已把赛道挤满且行业极速迭代的市场环境下,出门问问想要在夹缝中撑出一片天地,绝非易事。

一不留神,理想与现实之间,就会出现巨大落差。

02

历史再次重演

任何新东西和大机会来的时候,大家都会一拥而上卷起来,再经历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李彦宏

有媒体报道,在过去三年中,中国有超过20万家人工智能相关公司被注销或撤销,其中自从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到今年8月期间,新注册成立后现在却处于注销吊销或停业异常状态的人工智能(AI)相关公司数量高达近8万家。

从全民狂欢到一地鸡毛,背后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商业化落地场景,最终绝大多数的企业都被证伪。

这些公司,绝大多数都是“三无”公司 ——没技术、没资源、没资金,甚至连自己的业务产品和商业化都还没找到方向的。

很多创业主原本以为AI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赛道,上车之后才发现风险和代价之大恐怖到难以承受,最后只能止损退出。也有些是赶在这轮AI浪潮退热之前成功上岸,但即使如此,它们在迟迟找不到自己的PMF的压力下,依然也过得焦虑和艰难。

像出门问问这种,已经是足够幸运了。起码它是赶在了AI大风口最好的时期,同时也是自己再次面临巨大现金流压力,以及在国内IPO窗口急速收紧的关口,幸运的拿到了上市资格。

当前的AI创业泡沫,就非常像2001年的那一场全球互联网泡沫。当时中国正接入国际互联网打开互联网新世界大门不久,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互联网,各种新概念、新模式层出不穷,很多公司也疯狂涌入,甚至随便做个简单网站,取个互联网科技有关的名字,业务产品还没有,就能吸引大批投资。

但随着泡沫很快被刺破,大量所谓互联网的小公司顷刻倒闭,百不存一,只有极少数真正商业模式可行且已经有业务经营的公司才能存活下来。

面对现在的AI大风口,虽然资本已经足够理智和务实,但依然有数十万家AI相关公司自认为能抓住风口活下来。

据报道,自2022年底ChatGPT推出以来,中国的生成式AI市场已经挤满了200多种大型语言模型。

对此,百度李彦宏认为,很多大模型都是在“重复造轮子”,绝大多数都没什么使用量,必然会被大浪淘沙。

搜狗创始人王小川也说过,国内AI大模型的第一梯队未来最后可能不超过5家

其实即使如此,AI大模型的玩家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商业化落地和实现利润。

2024年上半年,千亿AI算力龙头寒武纪营业收入6476.53万元,同比下降43.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5.3亿元,这已经是寒武纪连续第8年实现亏损。

宣称是中国最大的计算机视觉软件提供商的商汤上半年营收17.4亿元,同期净亏损24.77亿元;而语音大模型的核心,科大讯飞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也亏损了4.7亿元。

即使是国内AI大模型最能打且已经商业化落地的巨头百度,巨额烧钱起来也感到肉痛,公司Q2总营收339.3亿元,预估341.1亿元,同比增长0%;净利润同比下降8%。

这是一个没有足够起来根本玩不起的风口。

03

尾声

从战略视角来看,如此多大大小小中国企业蜂拥而上去争夺AI新时代的船票,是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

因为未来的科技时代,一定会是如科幻电影里面那样的真正的AI时代,所有行业都可以通过AI去赋能,谁掌握了最强的AI能力,谁就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武器”。这是一个无论国家还是中国企业都必争的领域。

而对于投资者来,虽然现在国内AI的泡沫在快速退潮,但还是要对这个赛道有信心,因为大浪淘沙之后,未来必然会能诞生出新一批成长潜力巨大的选手。

行业最糟糕的时候,反而是最能检验潜力股的时候。(全文完)

声明:本内容仅用作提供资讯及教育之目的,不构成对任何特定投资或投资策略的推荐或认可。 更多信息
    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