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11月29日讯(记者 朱俊熹)这是一个临危受命但壮志难酬的故事。
当地时间12月2日,半导体巨头英特尔宣布其CEO帕特·基辛格退休并辞去董事会职务,自12月1日起生效。公司正在寻找接替基辛格的新任CEO,在过渡期间,执行副总裁兼CFO David Zinsner和产品负责人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将出任临时联席CEO。
上个月在回应英特尔可能被收购的消息时,63岁的基辛格还表示,自己依然充满“精力和热情”,并得到了董事会的支持,希望保持公司的完整。然而据多家媒体援引知情人士说法称,双方的冲突在上周的董事会会议上达到了顶峰。
董事会认为,基辛格未能带领英特尔扭转在芯片市场中的落后局面,给出了主动退休或被免职的选项。显然,基辛格选择了主动离开。对于董事会提出的留下来协助继任者的要求,他也毫无兴趣,这促使董事会决定在周末就结束其任期。
“今天对我来说当然是五味杂陈,因为英特尔几乎贯穿了我职业生涯的大部分。”基辛格在公司通告中表示,“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这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因为我们做出了艰难但必要的决定,以使英特尔适应当前的市场动态。”
老将的归来与离任
“老将”基辛格在英特尔的职业经历横跨30余年。1979年,18岁的基辛格从技术学校毕业后就加入了英特尔,成为一名质量控制技术员。此后一路晋升为英特尔史上最年轻的高级副总裁、首位首席技术官,主持设计了80486等多个重要微处理器,巩固了英特尔在个人计算机芯片领域的领导地位。
2009年,基辛格选择离开英特尔,先后就任于存储设备厂商EMC、云计算公司VMware。在他的领导下,VMware成功完成转型,年营收在八年时间内实现近三倍的增长。但在这一时期,老东家英特尔的处境却不甚理想,多项强势业务面临苹果、高通、英伟达、AMD等竞争对手的猛烈冲击,开始失去原有的技术优势。
于是,当技术出身的基辛格在2021年宣布回归英特尔出任CEO时,市场对其如何重建复兴之路的期望颇高。受其任命消息提振,当天股价曾涨超7%。
然而在接近四年之后,基辛格不得不面对当下惨淡的现实。今年以来,英特尔股价已累跌近50%,市值缩水至1032亿美元,11月更是被剔除出道琼斯指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对手英伟达、AMD等芯片厂商均乘上了生成式AI的东风。英伟达市值已涨至3.36万亿美元,是英特尔的三十多倍,今年股价累涨188%。“万年老二”AMD在CEO苏姿丰的带领下,市值也跃升至英特尔的两倍,呈现出追赶英伟达的势头。
英特尔投资者和董事会对基辛格的不满并非无迹可循。今年8月,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陈立武选择辞去英特尔董事会职务。路透社报道称其与基辛格的分歧是原因之一,陈立武对英特尔的冗员问题、风险规避文化以及落后的AI战略感到失望。
基辛格退休的消息公布后,市场最先表现出积极的反应。当地时间12月2日,英特尔股价一度上涨6%,随后有所回落,收跌0.5%报23.93美元/股。
重回巅峰的“代工梦”
相较于其他芯片厂商,英特尔的独特之处在于旗下还拥有代工业务。它不仅从事芯片设计,也具备制造能力,并非完全外包给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厂。但在过去数年内,相对落后的制造业务进一步加重了英特尔的颓势。
面对市场希望英特尔缩减制造业务、专注芯片设计的呼声,初执掌公司的基辛格很快做出了决定:坚持发展制造业务,夺回台积电等竞争对手抢走的领导地位。
2021年3月,基辛格正式公布了英特尔“IDM2.0”战略。他野心勃勃地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投资200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建两个晶圆厂,单独组建英特尔代工服务事业部,旨在打造世界一流的英特尔代工服务,计划成为欧美代工产能的主要供应商。按照基辛格制定的五年路线图,英特尔将在2025年凭借18A等先进工艺重回巅峰。
但基辛格的美好愿景很快在内忧外患下遭受重创。疫情后对PC的市场需求开始下滑,导致芯片供过于求,英特尔的PC芯片收入出现大跌。在数据中心和AI业务方面,英伟达、AMD等继续抢占份额,就连谷歌、亚马逊这类巨头客户也开始积极发展自研芯片。
至于被英特尔寄予厚望的18A(1.8纳米)制程节点,前景仍不明朗。自9月起,有媒体陆续报道称,18A、16A等英特尔最先进的制造工艺要远远落后于台积电。一些客户在测试后发现,台积电生产的30%的尖端2纳米芯片是没有任何缺陷的,而英特尔生产的18A芯片中,只有不到10%的芯片无缺陷。半导体巨头博通得出的测试结论是,18A制造工艺尚不适合大批量生产。
投行高盛分析师Toshiya Hari直言,当台积电持续为客户提供良好服务时,客户几乎没有动力去押注英特尔的制造工艺。“如果你关心的是今天、明天、明年或未来几年内的性能,你就不会押注英特尔。”
英特尔的颓态直接体现在接连交出的糟糕财报上。在10月发布的三季度财报中,英特尔当季营收同比下滑6%达133亿美元,亏损录得166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代工业务营收为43.5亿美元,同比下降8%,仍以内部客户为主。
在此前二季度,基辛格宣布了一系列降本重组计划。包括年底前裁员1.5万人,占员工总数的15%,是英特尔历史上单次裁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英特尔计划在四季度暂停分红,这也是32年来首次暂停派息。为缩减开支,英特尔还推迟了在德国建厂的计划。
英特尔何去何从?
自出任英特尔CEO以来,基辛格在推进代工业务方面一向展现出坚决的战斗意志。但二季度惨淡的业绩引发大范围负面舆论后,基辛格终于在给员工的内部信中松口,称将剥离芯片代工业务Intel Foundry,设立为内部的独立子公司,未来代工业务和英特尔产品的财报也将分开。此次基辛格的突然退休,则给危机中的代工业务蒙上了更多不确定性。
彭博情报分析师在分析报告中指出,领导层变动增加了英特尔剥离业务的可能性。基辛格坚决反对拆分公司,但漫长且代价高昂的转型过程考验了股东的耐心,可能迫使英特尔重新考虑。
但若英特尔有意完全拆分其芯片制造业务,将可能受到美国政府的牵制。来自政府的高额补贴是基辛格对英特尔复兴大计中的关键一环。11月底,美国商务部宣布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向英特尔提供78.6亿美元的直接资助,以推进英特尔在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等美国多地的半导体制造业项目。这一金额虽然低于此前商议的85亿美元,但官员强调与英特尔今年的困境无关,这也是美国相关计划中最大的一笔直接补贴。
英特尔在一份证券文件中披露了政府对补贴的限制条件,其中包括对芯片制造部门控制权的要求。据路透社报道,政府要求,在芯片代工业务作为私人控股公司分离时,英特尔必须至少持有50.1%的股份。如果英特尔代工厂成为一家上市公司且英特尔不是其最大股东,每个单一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35%。同时,任何控制权变更都可能需要英特尔寻求美国商务部的许可。
除了前景不明的代工业务,英特尔还需要面对在人工智能领域显著掉队带来的持续不利。早在2005年,英特尔曾有机会以2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当时规模尚小的英伟达,但董事会最终否决了这一提案。如今,英伟达凭借其高性能GPU芯片一举成为本轮AI浪潮的最大受益者,占据着AI芯片市场80%以上的份额。
英特尔虽然也推出了Gaudi系列AI芯片,但仍处于竞争的起步阶段。基辛格曾坦承,对手们在AI竞争中遥遥领先,考虑到英特尔面临的其他挑战,短期内不会参与竞争。
无论接替基辛格的人选是谁,可以确定的是下一任CEO将继续面临艰难的挑战,带领这一老牌芯片巨头走出泥泞。英特尔董事会独立主席、临时执行主席Frank Yeary在公司声明中表示,“尽管我们在恢复制造竞争力和建设成为世界级代工厂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我们知道公司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并致力于恢复投资者的信心。作为董事会成员,我们首先知道的是,我们必须将我们的产品团队置于一切工作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