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之王” 招商 银行 和“对公之王” 中信银行 ,1月14日晚间率先发布的2024年业绩快报显示,招商银行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双双明显不如中信银行。
自2020年以来,中信银行对招商银行的这种“双超”还是第一次,即便是放到最近10多年里考察,也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单超”。这一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和趋势呢?
1
近10多年里第一次
业绩快报显示,2024年,招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375.37亿元,同比减少15.86亿元,降幅为0.47%;实现归母净利润1483.91亿元,同比增加17.89亿元,增幅为1.22%。从时间维度看,其 2024 年上半年和第三季度营收降幅分别为 3.09%和 2.5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33%和 0.79%,虽整体营收降幅呈收窄态势,但增速仍不容乐观。
2024年,中信银行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则均实现了小幅增长。预计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2136.46亿元,同比增长3.76%;实现归母净利润685.76亿元,同比增长2.33%。且下半年业绩回暖明显,上半年和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60%和 6.2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0%和 6.31%。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放眼最近5年的业绩表现可以发现,两家银行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总体上均呈下滑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中信银行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双双超过了招商银行,这是近10多年里的第一次。
在此之前,则是屈指可数的“单项”反超:2013年,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26.24%、14.30%;2019年,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的营收增速分别约为13.79%、8.51%;2023年,中信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也实现了对招商银行的反超。
2
业务结构再次轮回
长期以来,中信银行对公业务占优,招商银行则以零售业务见长,此次“双超”,实则折射出 中国银行 业最近一年多以来业务结构的重要转变:
对公业务正逐渐取代零售业务,成为主要商业银行的首要收入和利润来源。
2024 年上半年,这一趋势已初露端倪。以 11 家大中型银行为例,对公贷款增速普遍超过个人贷款增速,其中, 平安银行 和 建设银行 对公贷款增速分别超过个人贷款增速达 19.3 和 10.1 个百分点;即便是零售业务为主的 邮储银行 和招商银行,对公贷款增速亦分别超过个人贷款增速 5 个和 3.6 个百分点。
2025 年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更是直观地显示,零售信贷占比大幅下降,对公信贷重回强势。
正经社梳理近 20 年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变化后发现,2006 年以前,企业部门是加杠杆的主力,银行对公新增信贷占比一度高达86%。
随后,随着银行对零售业务的重视,以及 房地产 市场的快速发展,零售信贷占比迅速提升,特别是2016年房价大涨以后,住房按揭贷款占比迅速上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2017年零售贷款增量超过7万亿元,占比高达52.7%,超过对公贷款。
但转折点很快就出现了。2018年,零售贷款增量占比又被对公贷款增量占比超过。2022年以后,零售贷款增速明显放缓,到2024年,占比回落至15%,对公贷款增量占比则增至80%以上。
3
政府融资成主要拉力
只不过,新一轮对公贷款快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是政府融资。近年来,政府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推动产业升级等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宛如一台强劲的引擎,推动着银行业务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相关数据也显示,在银行业务新增对公贷款中,政府融资项目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而且,在当前国内有效需求尚未快速复苏的背景下, 消费 市场的提振仍需时日;出口方面,也面临全球贸易环境不稳定等诸多挑战,政府部门作为经济稳定增长的“压舱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加杠杆的主力。
这意味着,对公贷款占比上升的趋势很有可能持续,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银行业务结构的这一转变,对银行的经营管理、风险控制以及金融市场的稳定等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商业银行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适时调整业务策略,以适应新的形势变化。
未来,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和政策的不断调整,银行业的格局又将如何演变?正经社将持续关注。
评论(0)
请选择举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