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繁體
返回
下載
登入後諮詢在線客服
回到頂部
美科技巨頭財報接連而至:如何把握機會?
瀏覽 64萬 內容 90

儲能軌道引發了資本蓬勃,巨頭輪流增加新能源儲存規範

$特斯拉 (TSLA.US)$ 在「雙碳」的背景下,儲能行業似乎正在安靜地上升。
幾天前,特斯拉公布了 2023 年第一季度報告。與汽車業務的下降趨勢相比,特斯拉的能源收入正在飆升:在第一季度,該公司的儲能電池安裝與去年同比增長了 360%。
不久前,特斯拉剛宣布在上海建立了一家新的儲能超級工廠,該工廠計劃用於生產特斯拉的超大商業儲能電池(Megapack)。
事實上,自今年以來,新儲能行業鏈上下近 20 家公司公布了最新的儲能項目建設計劃,上海、深圳、長沙、佛山、東莞、合肥等許多地方也啟動了有利的儲能政策。
從行業跟踪發展階段,當前儲能行業仍處於初級階段,行業預測 2030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10 兆元。
新能源儲存成為焦點
所謂的能量儲存,從外行的話來說,就是「存儲能量,然後在你想使用的時候釋放它」,從技術上講,主要分為電、熱和氫儲存等。
不同的儲能技術具有功率和放電時間等不同的參數,因此有必要根據實際應用場景選擇最佳的技術路線。
市場上的主流技術路線是泵儲存和鋰離子電池技術。泵儲存是目前最大的安裝容量儲能技術,由於其成熟技術和大容量的優勢,但由於其建設週期長,生態環境不利,地理資源有限等因素,無法滿足未來對儲能的日益增長需求,需要開發新的儲能技術。
根據 EESA 統計數據,截至 2022 年,全球電力儲能(新型)累計安裝容量達 48.8GW/101.0 兆瓦。在新的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儲能佔安裝容量的 91.2% 左右,發展速度最快。
再生能源安裝容量不斷擴大,未來儲能技術路線的選擇已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行業內部人士表示,長期儲能技術是儲能發展的重要方向,需求變得越來越緊迫。長時間儲能是指儲能技術不少於 4 小時的連續放電時間,當前的長期儲能技術蓬勃發展,行業進入企業顯著增加,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建議專注於液流儲能技術,預計將成為另一個投資和融資的熱門領域。
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鈉能量在未來可以成為鋰電力的重要補充劑。根據 USGS(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鋰資源雖然生產量大,但分佈不均勻,主要集中在南美的鋰三角國家。與鋰資源相比,鈉資源較大且分佈廣泛,同時具有成本優勢。雖然當前鋰的下降會對鈉的工業化產生一定影響,但從長遠來看,鈉在一些成本敏感但循環時間較短的敏感區域,應用潛力更大,鈉行業預計將在 2025 年達到釋放。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彭博 NEF 發布的一份新報告,到 2030 年,全球能源存儲市場預計將達到 620 億美元。其中,鋰離子電池和聚合物流體電池是兩大主要的技術領域,佔全球儲能市場的 70% 以上。此外,由於再生能源的迅速發展,綠色能源儲存市場將在未來成為主要增長點。
跨境玩家即將到來
不勝數意味著有資金,而資本吸引了許多玩家。參加者混合,賽道只看到噪音,沒有方向。這是儲能市場的當前狀況。
根據統計不完整,2021 年,國內儲能軌道共完成 31 項融資,2022 年 65 次,2023 年第一季已完成 14 個,融資數量迅速增長。
除了自己在能源儲存領域已經設置了很長時間的新能源公司,許多行業都希望能夠來分享一份蛋糕。畢竟,面對如此無可思議的萬億美元市場,誰都想成為第一個吃蟹的人。
不久前,特斯拉宣布在上海開設了新的儲能超級工廠,計劃生產特斯拉超大商用儲能電池(Megapack)。該工廠預計於 2023 年第三季開業,並於 2024 年第二季開始生產。初步規劃商業儲能電池的年產量高達 10,000 台,儲能規模近 40GWh,未來將為全球市場供應。
一些行業分析師認為,Tesla Megapack 工廠位於上海,對於中國儲能行業來說,優勢大於缺點。
一方面,與多家國內儲能製造商不同,Tesla 是一個消費品牌,它將有助於進一步提高國內消費者對儲能行業的認識,並有助於在公眾意見領域進一步加熱儲能概念,從而引發資本市場的關注。
另一方面,憑藉特斯拉的實力,肯定會迫使中國公司仰望它,預定會產生貓魚效果。儘管短期內可能會對中國公司造成壓力,但外國投資者的入境肯定會加速中國儲能市場的成熟。
自 2022 年以來,近 30 家公司已經過境界,跨境參與者涵蓋教育、紡織品、互聯網、遊戲、珠寶、家電、食品等行業。華為在大規模加入之前,一口氣就在土耳其簽署了 2000MWh 能源存儲系統;之後,家電領域 Midea Group 逐步推出了各種能源存儲熱管理產品的高度推出。更重要的是,根本沒有關係,例如黑芝麻,盛康集團...
在這方面,一些行業內部人士認為,資本市場的熱情,一方面,源自新能源、儲能軌道的看漲;另一方面,一些傳統業務增長遇到瓶頸,迫切換車道超車。
樂觀看法,雖然賽道的某些分段已經耗盡頭企業,但儲能市場模式尚未設定,但新進入者仍有機會。
成熟的商業模式
隨著全球儲能市場不斷擴張,儲能技術持續發展,儲能技術的未來非常有前途。預計到 2035 年,全球能源儲存市場將達到超過 1 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驅動力。
然而,面對熱烈的工業投資,二手市場表現不佳。自 2023 年初以來,A 股儲能行業持續下跌,引發投資者擔憂,除了密集項目啟動可能帶來的產能過剩外,更是儲能行業在國內仍缺乏明確而成熟的商業模式和市場機制,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存在一定風險。
隨著歐洲和美國更依賴市場驅動的不同,中國儲能行業的高峰性,主要是由政策驅動的。為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參與市場頂峰資源建設,國家能源發展局於 2021 年 8 月發布文件,建議電網企業在保證電網連接範圍之外,最初按照功率 15% 的掛鉤比分配高峰能力,並優先按照 20% 以上的鉤比分配電網連接。當地政策一般要求新能源項目的強制儲存量佔安裝容量的 5% 至 20%。在政策刺激下,儲能市場取得了爆炸性的增長。
然而,如果政策不需要強制儲存,很少發電企業願意在此階段主動分配能源儲存,核心原因是儲能成本高。
由於儲能行業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產業鏈的成熟度較低,製造商分開工作,還沒有產生協同作業,儲能系統的價格仍然很高。與此同時,中國的電力市場建設處於初期階段,市場機制難以準確反映新能源儲能的多重價值,新能源儲能以單一方式參與市場收入,尚未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雖然儲能廠家的主要利潤模式相對清晰,但從儲能發電廠投資和建設中獲利的道路尚未經過。
因此,一些行業分析師認為,降低成本是開放新能源儲存行業寶藏的關鍵關鍵,實現這個目標也需要依靠機構改革和商業模式創新。目前儲能項目的商業模式還不清楚,多重的應用尚未成熟,處於「看起來美麗」階段。加快電力市場體系的建設,澄清新能源儲能獨立業務實體的狀態,加強新的儲能價機制研究,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在大規模製造能力的基礎上支持企業,繼續將觸角擴展到下游應用,深入參與多元化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創新,並在各方面尋求產業突破。
免責聲明:社區由Moomoo Technologies Inc.提供,僅用於教育目的。 更多信息
2
+0
原文
舉報
瀏覽 1616
評論
登錄發表評論
    0
    粉絲
    1
    關注
    14
    來訪
    關注
    熱議
    美股
    熱門討論
    特朗普2.0時代開啟,全球市場將如何演變?
    🎙️討論: 1. 關稅政策將如何影響美股、黃金、比特幣等核心資產的走勢? 2. 在此背景下,有哪些投資機會值得關注?你會如何佈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