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吃到了人均 RM20 的一餐。
不是你想象的路邊小吃、還是7-11買的飯盒。
這一餐,是有兩盤焗烤蝸牛、一個鐵板漢堡牛排、一碗肉醬面、一盤瑪格麗特Pizza。
哦,差點忘了。
還有一壺 500 ML 的紅酒。
怎麼樣?是不是很震驚?
總價換算到來,包含服務稅,差不多是 RM80 左右。
然後,我跟團隊四個人平分,一個人只需要給 RM20 罷了。
重點來了,還很好吃!
他們用的 Cheese 都是好的,吃起來不是那種好像塑料咽不下的。
紅酒喝起來,也不會很澀,還蠻順口的。
這樣的一餐,我相信在馬來西亞至少都要 RM40 - 50 跑不掉吧。
到底,是哪個餐廳可以做出 “#貴價西餐價格打下來” 的菜單?
他就是,#Saizeriya #薩利亞啦~~~
其實,這不是我第一次吃薩利亞了。
想當年,我在中國留學的時候,就常常光顧他們。
他讓我這種窮學生,有不看價格的能隨便點的勇氣。
在經濟窘迫時,還可以吃得飽吃得好的一家餐廳。
當時,我跟你也有一樣的想法,
「#為什麼他可以做到那麼便宜?#又還不錯吃?」
後來,我認真的去扒了扒他們的公司財報,才發現其中的秘密。
他們真的很「#摳」...
有幾摳?讓我一個一個告訴你。
第一,他們的食材都是 #自產自銷 的,比如它在日本、澳洲都有自己的農場和加工廠...
從上游到下游,只要是自己承包的環節,他們都不放過。
完全不留給中間商,一點賺差價的機會。
第二,所有食材都是 #半成品,只要簡單加工就可以。
所以,門市也不需要專業廚師...
第三,雖然店面都是開在在一二線城市,但 #不會選擇黃金舖位。
而是商場裡角落邊邊的位置,因為租金相對比較便宜...
第三,連鎖店追求 #風格統一。
只要掛上品牌logo,什麼店面的形狀和大小都不重要...
#你以為只有這樣而已嗎?#那就大錯特錯了。
如果我用到了「摳」這個字,就代表他們是真「摳」。
他們不止「摳」出了性價比和效率,還「摳」出了創意。
小到拖地、上菜、烹飪,就連擠沙拉醬,他們都能找出節省時間的方法。
我就拿,沙拉醬來說好了。
我們都知道,一般的沙拉醬,又黏又糊,要拼命一直搖才能擠出來。
薩莉亞的沙拉醬是經過特調,不會黏住瓶子,如絲般順滑,省去每次3秒的搖勻步驟。
他們的負責人說的話就是:
「#假設搖晃沙拉需要浪費3秒,#那麼100個人就浪費了300秒,#也就是5分鐘。」
很多企業,都會說自己做到成本領先。
但我覺得真正有做到的,只有薩莉亞。
雖然他們很摳,只要每一個能夠節約的環節,他們都會想辦法省下來。
而節省下來的這部分成本,就讓利給了消費者。
讓消費者可以以最低的價格,卻又享受超值的用餐體驗。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薩莉亞也讓我看到把小事做到極致,就是大事。
也讓我反省了,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做不成大事,是因為沒有抓住機會。
其實,只是沒能把小事做好。
你看看,連胖子都是是一口一口吃出來的,而不是一口吃出來的。
所以,大事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夠做成的,而是一件件小事積累而成的。
「#不以事小而忽略,#不以事大而輕浮」
把眼前的小事做好,是對自己,也是對生活的一種忠誠。
我們要相信,當我們把自己該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極致的時候,命運總會給你一個恰如其分的安排。
最差,也不過就是大器晚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