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全球知名指數編制公司MSCI公佈了五月審覈變更結果,調整結果將於5月31日收盤後生效。
MSCI指數是全球影響力最大的指數系列,旗下編制的指數包括:股權、固定資產、對沖基金、股票市場。目前全球超過10萬億美元的資產、以MSCI指數爲基準,對標的ETF基金已超1000只。
在MSCI的系列指數中,涉及A股的包括MSCI中國指數、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以及MSCI中國全股票指數。 在三個MSCI指數中,最值得關注的便是MSCI中國指數。
具體來看,MSCI中國指數本次新納入53只中國股票,剔除13只。
新納入的名單中,包含51只A股與2只港股(中遠海能、京東物流),總市值排在前三位的分別爲京滬高鐵、晶科能源、大全能源。
從申萬行業來看,上述51只A股成份股集中在電子與交通運輸,分別有9只、4只成份股。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新添加的成份股中,4只爲航空機場股,分別爲白雲機場、海南機場、海航控股、春秋航空;在9只電子行業成份股中,6只個股集中在半導體行業。
白酒板塊老白乾酒、捨得酒業也被納入。另外,電動車龍頭愛瑪科技、智能電器公司石頭科技,國內醫藥分銷龍頭國藥股份被納入。
除新納入股票之外,MSCI中國指數本次剔除了13只股票,分別爲鋼研高納、鴻遠電子、珀萊雅、國海證券、美迪西、永太科技、杭可科技、宏達電子等等。
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新增28只成分股,人民網、湯姆貓和中航電測在列,同時剔除正邦科技、東方生物等9只成分股,調整結果將於5月31日收盤後生效。
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增加23只,減少17只。三大新增成分股將分別是海光信息、大全能源和三花智控。
值得注意的是,除MSCI中國A股指數以外,MSCI中國全股票指數以及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的成分股名單雖然也有所調整,但由於跟蹤上述兩隻指數的海外資金相對較少,調整或不會帶來顯著的資金進出。
而由於MSCI中國指數被嵌套進MSCI新興市場指數,因此股票進入MSCI中國指數,便意味着進入了MSCI全球標準指數系列,從而獲得大量被動資金跟蹤。
MSCI編制的指數相當於爲大型機構選股,股票一旦“入摩”,就可能被全球機構買入,對資本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市場有18只ETF跟蹤MSCI系列指數,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匯添富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截止5月12日,最新規模高達64.38億元,該ETF跟蹤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
此外,下圖中規模靠前的4只ETF,分別是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易方達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華夏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南方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均跟蹤同一只指數,即爲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
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基於MSCI中國A股指數(母指數)構建而成,其母指數是個基礎廣泛的基準指數,它包含了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市的中國A股大盤和中盤股票,且可通過北向交易互聯互通。
這個指數旨在反映代表各全球行業分類標準的5種最大股票的表現,並反映母指數的行業權重分配。該指數成分股的行業分佈較爲均衡,前三大行業分別爲金融、工業、日常消費。
目前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共有50只成分股,前十大重倉股市值均超千億,分別是貴州茅台、寧德時代、萬華化學、紫金礦業、隆基綠能、比亞迪、招商銀行、立訊精密、通威股份、中國平安。
本次MSCI系列指數的調整將於5月底收盤後正式生效。因此,被MSCI中國指數新納入個股,或將在當天尾盤迎來海外被動指數資金卡點買入。此外,隨着指數調整,跟隨這些指數的基金產品也將被動調倉,相關個股可能出現成交量和波動率的“異常”放大。
MSCI指數的調整,原則上按照流動性、公司市值、行業代表性等要素選股,其中流動性是MSCI最關注的指標。 通常,MSCI選擇的都是業績和表現不錯的股票,而剔除其成分股票是由於四大原因:業績不達標、負債比例過高、市場流通性差、觸碰到外資持股的最高上限。
那麼指數調整過後又有何具體影響呢?
對於被新納入的公司而言,一方面說明其公司市值和各項經營指標獲得了MSCI的肯定,一定程度上會引起投資者關注。另一方面,一些跟蹤MSCI的指數基金,會對應買入新加入指數的公司。這就給入選公司帶來增量資金,屬於短期利好,長期還是要看公司業績。
隨着上述多個重要指數的成分股發生變動,相關的指數基金也將隨之調倉,新納入的企業將得到更多的資金配置;而被剔除的企業將會被相關指數基金被動賣出。
不過,股價的實際變動卻未必與權重調整方向一致,此前也不乏新納入或權重增加個股在調整實施日股價下跌的情形。、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本次調整主要是基於當前投資市場的熱點和估值情況。隨着經濟復甦,整個出行呈現恢復勢頭,航空業也開始回暖。而電子行業的整體盈利情況較好,以及科技突破的看點較多,引起了外資的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