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風終於從醫藥行業而起,刮到了港交所。
6月27日,AI製藥公司英矽智能遞交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預備港股上市。聯席保薦人爲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預計集資額約爲2億美元。
英矽智能是一家AI生物科技公司,在管線開發進程中提供端到端的高效解決方案,利用專有Pharma.AI平臺,橫跨生物、化學及臨床開發領域,加速新藥的發現與開發過程。
2014年在美國實驗室裏創立,2019年正式成立香港公司,註冊上海公司,9年時間英矽智能走到了AI製藥上市的最前線,此次如果能成功上市,將成爲亞太區的“AI製藥第一股”
是AI還是藥企?
英矽智能是一家由人工智能驅動的臨床階段生物醫藥公司。主要隸屬於CXO賽道,CXO是對醫藥外包賽道的總稱,CXO企業主要爲醫藥企業提供的從新藥研發到生產的各類外包服務。CXO賽道可以區分出很多支線業務,包括CRO和CDMO,其中英矽智能的業務更偏向於CRO(以合約外包研究服務形式爲製藥、生物技術和醫療器械行業提供支持的公司)。
英矽智能如今主要有兩種商業模式:通過自主研發的Pharma.AI平臺提供人工智能驅動的藥物發現服務和軟件,以及利用自主研發的平臺開發自有的臨床前在研管線。
兩位CEO也分別掌管着企業的兩條主要業務線。治療藥物管線開發團隊由聯席首席執行官任峯博士領導;AI平臺開發團隊由首席執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領導。
英矽智能開發的人工智能系統,利用深度生成模型(deep generative models)、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變換模型(transformers)和其他現代機器學習技術來生成具有特定屬性的新分子結構。
如今,英矽智能已構建三款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平臺,貫穿新藥研發的三個階段,包括靶點發現平臺PandaOmics,化合物設計和生成平臺Chemistry42,以及臨床試驗預測平臺InClinico。英矽智能聚焦癌症、纖維化、免疫、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衰老相關疾病等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領域,推進並加速創新藥物研發。
而藥物研發條線的主要核心產品爲ISM001-055(亦稱爲INS018_055),是一種小分子候選藥物,主要用於通過抑制TNIK治療纖維化相關適應症,TNIK是一種通過我們的Pharma.AI平臺識別的新型抗纖維化靶點。在藥物開發方面,英矽智能於蘇州建立了靶點發現及驗證實驗室,將Pharma.AI骨幹技術及其全套生成能力與溼式實驗室能力相結合,實現多種藥物研發工作流程的自動化,同時減少人爲和實驗偏差。
招股書中提及,核心產品ISM001-055的研發進度充分證明了公司Pharma.AI平臺能夠加快藥物開發並降低研發成本。以ISM001-055爲例,從疾病假設形成,推進至I期臨床試驗,耗時約30個月。主要是利用了平臺端到端AI藥物研發的整合能力達成效率提升。
這兩條主線也完美詮釋了英矽智能的發展方向:AI平臺的開發需要具體藥物研究來實踐,而藥物研究條線不僅能佐證AI平臺的加速效果,更能提供新藥研發的盈利,爲英矽智能提供發展的Plan B。
正如招股書中所說“雙首席執行官結構有助我們將高效的開發治療管線開發流程並與最先進的生成式AI能力相結合。”
AI製藥前景何在?
自2014年在美國成立以來,英矽智能的發展和AI行業的發展一樣迅速。
2022年8月,英矽智能在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下,完成了D2輪融資,使D輪融資總額達到9500萬美元,參投方涵蓋全球範圍內衆多專注於生物醫藥和生命科學領域的專業投資方。
到如今,英矽智能已經完成超7輪融資,融資金額達4.075億美元,投資方包括渤海華美投資、啓明創投、Bold Capital Partners、WS Investment Company、Prosperity7Ventures、Deerfield Management、蘭亭投資、波士頓投資集團、華平投資、禮來亞洲基金、奧博資本、紅杉中國、Formic Ventures、麥星投資、斯道資本、百度風投、清池資本、銳智資本、CPE源峯、藥明康德(603259)等。
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到2022年,英矽智能投後估值從5440萬美元升至8.95億美元,估值四年增長近16倍。
風吹的如此猛烈的AI製藥,到底能不能實現盈利與持續發展?
根據招股書數據,英矽智能2021、2022年營收分別爲471萬美元、3014.7萬美元,增幅達539.6%;年內虧損分別爲1.3億美元、2.22億美元。
然而收入主要來自藥物發現服務及軟件解決方案服務。英矽智能予以厚望的軟件解決方案的收入爲149.9萬美元,僅佔全部收入的5%;藥物研發服務則爲2864.8萬美元,成了如今營收的大頭。
對英矽智能來說,主營業務還是圍繞在賣平臺賣服務上,藥物研發的業務原本只是襯托主業的“綠葉”,如今卻比“鮮花”開得更旺。
醫藥行業專家常榮山向和訊財經表示,“AI製藥如今還未能真正的從藥物發現到做完三期,把一個新藥推上市”。
爲了證明自身的AI平臺在藥物研究方面的實用性,英矽智能在ISM001-055的研發上卯足了勁。根據招股書中的披露,ISM001-055的最新進度爲2023年4月啓動了一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IIa期臨床試驗,以評估ISM001-055在中國的安全性、耐受性、PK及療效,並計劃於2023年下半年在美國啓動IIa期臨床試驗。此外,ISM001-055於2023年2月獲得FDA的孤兒葯認定,使英矽智能有資格獲得激勵,包括在批准後七年的潛在市場獨佔權。如果研發成功,ISM001-055可能成爲同類首創的候選藥物,爲IPF病患帶來更好的治療結果。
英矽智能又在6月27日宣佈,已經開始AI研製藥物INS018_055的首批人體試驗,爲一名中國患者提供了一種治療慢性肺部疾病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新型療法。
然而就像招股書中所提及的,藥物研發過程中風險重重,每一個環節都存在着失敗的可能性。臨床開發過程漫長、成本高昂,且結果充滿不確定性。並且臨床前研究及臨床試驗不足以支持任何候選藥物取得監管批准,很有可能產生額外開支或推遲完成,或最終無法完成有關候選藥物的開發。
常榮山向和訊財經表示,“根據成藥靶點開發藥,特別是腫瘤方向,已經太擠了,同一個靶點往往有多個廠家在做,AI毫無優勢可言。最新的成藥靶點往往被發現者申請專利,再被大廠獨家買走。在不成藥靶點(比如蛋白膠等等)小病種、罕見病方向,或許還可能闖出一片天”。
英矽智能的研發開支由2021年的38.5百萬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78.2百萬美元,於2021年及2022年,核心產品產生的研發開支分別爲3.6百萬美元及9.3百萬美元。
這些投資可能涉及大量時間、風險及不確定因素,包括與該等投資有關的開支可能影響利潤及經營業績的風險,以及該投資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收入,以抵銷所承擔的負債及與新投資有關的開支的風險。
對CXO賽道來說,藥企的研發需求充滿着多變性,想要實現穩定持續的盈利,AI製藥還需要真正走通創新藥研發的整體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