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李寧(2331.HK)的中期業績說明會上,創始人李寧信心滿滿,表示了對未來體育產業的前景“充滿憧憬”。彼時,李寧剛交出一份營收淨利逆勢雙增的業績表現。
但事與願違,預想中的消費復甦並未在2022年下半年發生,需求不振的困境維持到了2023年。
8月11日,李寧發佈了2023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期內錄得營收140.19億,同比增長13%;但淨利錄得21.21億元,同比減少3.11%。
這是自2020年中報以來李寧首次出現的淨利負增長。
自表達“憧憬”後的當年下半年,李寧開始“抄底”大舉開店擴張。2022年下半年淨開店491家,堪稱疫情三年來的最“激進”的擴張動作。
要知道,2021年全年李寧也不過淨開店204家。
但在今年上半年,現實給了李寧一記重擊。門店數減少至7448家,淨關店數量達到155家。
李寧公司相關人士對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上半年關閉的店鋪並非新店,李寧對渠道的策略是一貫的,“效益是第一位的,會對新開的門店進行‘動態觀察’,如果未來評估效益不好也會選擇關閉。”
同時上述人士表示,公司對門店數量沒有“執拗”的目標。
擴張的副作用正逐漸顯現,李寧打折清庫存帶來的陣痛也是實打實的,毛利率已從2021年中報時的55.89%逐漸降低至48.38%。
大開大合之間,李寧的股價也坐上過山車。
先是在去年6月從1900億港元市值腰斬至1000億港元;再漲至今年1月的年內高點82.7港元/股,市值突破2000億港元,隨後進入下行通道。截至8月11日收盤,李寧收於43.7港元/股,相比年初的2千億市值再度遭到腰斬,年內跌幅超三成。
市值變動中有港股市場整體流動性收緊的影響,也有李寧自身基本面變化的映射。
如何在誤判形勢後重回增長的難題再度擺在了創始人李寧的面前,在2008年的清庫存週期中,李寧痛失了國產運動品牌頭把交椅的位置。當下其顯然不想再一次被庫存難題絆倒。
調整正在發生。今年上半年,李寧的庫存週轉天數僅增加2天,應收帳款週轉的天數保持不變的同時,超信貸期90天以上的帳款金額也有所減少。
在業績發佈後的業績說明會上,管理層維持了全年營收增速達10%至20%,淨利率維持在10%至20%的目標。
今年,李寧恢復了間隔12年的中期派息計劃,擬派息9.55億元,約佔上半年淨利潤的45%。管理層預計“在盈利好的情況下,期望明年及後年維持派息”。
被折扣拖累
今年以來,李寧仍在去庫存的週期中騰挪。
上半年李寧盈利表現不佳,可以說這是加大“清庫存”力度的必然。報告期內李寧的毛利率從上年同期的50%下降至48.8%,淨利率從17.6%下滑至15.1%,經營利潤率則從21.3%下降至17.7%。
李寧將毛利率下滑歸因於增加了線上渠道和零售終端的折扣力度、DTC渠道(包括電商和直營店)佔比下降以及存貨計提增加(同比增加34.4%至1.43億元)的影響。
相比線下渠道,折扣對電商渠道銷售的帶動效果並不明顯。上半年李寧電商渠道的收入僅同比增長1.7%,營收佔比減少2.9個百分點至25.6%,直營店渠道和經銷渠道則分別提高1.8和0.5個百分點。
在業績發佈後的業績說明會上,李寧的管理層對上半年電商渠道表現不佳作出解釋。認爲上半年消費者在線下活動的頻度和力度開始加大,線上的消費力度在逐步減小是大趨勢。
“在線上,我們爲了保持消費整體不受到影響,適當加深了一些折扣來提高客流轉化率,同時也降低了部分購物門檻。實際上,在過去幾年,李寧電商的折扣率和利潤率還是相對良好甚至優秀的。現在折扣率的加深並不代表李寧電商的利潤率差,爲消費者構建更爲便利的購物渠道,這可能是電商未來發展的重點。”管理層表示,從7月、8月的表現來看,符合其預期。
對李寧盈利表現形成壓制的原因還有去年下半年大肆開店帶來的副作用。
2022年下半年,李寧新開的491家門店中,有265家爲直營店,這意味着沒有經銷商參與,租金、人力等成本將由李寧硬扛,並且開更多店也意味着在今年,李寧將有更多門店需要通過打折清庫存。
反映到今年上半年的業績中,李寧的銷售及經銷開支同比增長16.7%至39.48億元,佔營收比例增加0.9個百分點;行政開支則同比增長14%至5.91億元。
調整的隱喻
相比十五年前的那次行業庫存危機,李寧這一次顯得更從容。
今年上半年末李寧的存貨水平達到21.2億元,同比增長7.3%,其中製成品同比增長8.14%,在製品則同減少18.05%,存貨週轉天數提高了2天至57天。
2020年至2022年,得益於經銷渠道始終維持在48%的營收佔比,有經銷商共擔庫存風險,以及電商渠道佔比提升帶動庫存週轉更快。即使在疫情三年間,李寧的庫存週轉天數仍不斷降低,從2020年的67.3天下降至2022年的56.77天。
上半年李寧的賬期結構也相應有所調整。
應收帳款整體增長6.5%,但其中超過信貸期90賬齡以上的應收帳款的比例下降1.06個百分點至15.66%,小於60天賬齡的款項卻同比增加3.72個百分點。
降低高賬齡的比例意味着李寧有希望從經銷商手中收回的款項也越多,計提成壞賬的款項也相應更少。報告期內,其應收款項計提金額同比減少26.78%至1.53億元。
主動或被動的調整,還體現在李寧的產品結構上。
自2022年中報以來,李寧鞋類產品的營收佔比驟升,從上年的42.1%提高至54.5%,並維持鞋類產品營收佔比在五成以上。今年上半年,李寧的鞋類產品爲其貢獻營收75.15億元,同比增長11.2%,佔比53.6%;服裝產品則貢獻56.4億元,佔比40.2%。
這一產品結構的變化有利亦有弊。
弊端在於鞋類產品的毛利率普遍低於服裝。
好處則是,運動鞋更能集中體現產品的功能性以及品牌的專業性。運動品牌更容易在球員或跑者的腳上下功夫,通過贊助的方式表現產品提升了選手的運動表現,而不是服飾。比如,Nike曾經簽下喬丹取得的成績,如今AJ品牌能爲前者貢獻66億美元的營收。
時尚和潮流只是一時,這表現在李寧的時尚型產品遇到增長瓶頸,其紅極一時的“中國李寧”子品牌在賣方研報中的關切也變爲“能否復興”。據交銀國際研報,中國李寧去年流水同比下跌了6%。
李寧的專業運動產品能否接力增長,也會面臨嚴峻的挑戰。
調整正在發生,起碼錶現在業績中是這樣。
在今年中報,李寧在前景展望中改了些表述,首次提出要“持續提升專業產品的佔比”,營銷層面也不再提“爲專業產品注入時尚元素”,轉而表述“成爲消費者首選的專業運動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