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医思健康(02138):利润承压股价大跌 以收购换增长能持续多久?

醫思健康(02138):利潤承壓股價大跌 以收購換增長能持續多久?

智通財經 ·  2023/10/22 22:43

儘管醫美儼然成為新時代有待挖掘的潛力金礦,但醫思健康(02138)似乎仍沒有受到投資者青睞。2023年以來,公司股價累積跌幅超68%。如果從2021年高點算起,其股價在兩年多時間裡已經跌去約90%。

10月19日,醫思健康迎來利多消息。公司發佈其向好的經營數據:稱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個月,該集團整體銷售額不少於21.5億港元,同比升幅不少於15%;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升幅不少於10%;該集團中國香港及澳門美學醫療、美容及養生服務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升幅不少於28%;該集團中國內地美學醫療、美容及養生服務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期跌幅不多於15%;及其他服務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升幅不少於24%。除了內地醫美及養生服務銷售額有所下跌之外,其他經營數據均呈全面上升趨勢。

經營釋放積極信號,會按下醫思健康股價下跌的暫停鍵嗎?

持續擴張 盈利慘淡

公開資料顯示,醫思健康是中國香港最大的非醫院醫療服務提供商,也是最大的醫美服務商,以提供一站式醫療健康及醫美服務為經營戰略。公司自2005年於中國香港成立首家醫美中心以來,逐漸通過2014年公司收購嘉勳牙科及VisionDental的方式,向綜合醫療領域進軍,並在2016年於港交所主板上市後繼續通過內生增長、兼併收購以及資本配置等發展方式拓展業務版圖,逐漸成長為行業龍頭。    

從最新的收入結構來看,醫思健康已經形成“醫美+醫療+獸醫”三條腿走路的模式。醫療服務業務貢獻了65.6%的收入,是其最為重要的核心業務,美學醫療、美容及養生服務實現了28.%的收入;獸醫及其他業務則是發展最快的業務,營收佔比迅速攀升至6%。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來,港股市場的許多醫療、醫美相關概念股遭遇下跌,比如昊海生物科技(06826)。因此,醫思健康的股價下跌其實也有著市場疲軟的因素在內。只不過,該公司的跌幅在板塊內較為突出。

醫思健康遭遇二級市場投資者拋棄背後,與其增收不增利的業績有很大關係。

將時間線拉長,可以發現通過收購擴大業務版圖的醫思健康,深陷增收不增利泥淖。2019財年至2023財年間,公司營收分別為18.52億元(單位:港元,下同)、19.49億元、20.80億元、29.20億元及38.75億元,同比增速顯著提升;淨利方面卻持續向下,從2019財年的3.6億元跌落至2023財年的6965.4萬元。

根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公司營收持續保持增長勢頭的原因,離不開其激進的業務發展方式。在疫情兩年,公司仍逆勢擴展,實現門店數量及註冊醫生數量的雙重增長。2021財年、2022財年公司服務點分別增加27家和55家,FY2019-FY2023H1服務點數量由54家增長至154家,增長近2倍體量。註冊醫生數量由2019財年87人增長至293人,為疫情前3倍多。

持續的擴張,自然對利潤端造成損傷。2022財年歸母淨利潤1.98億港元,相比疫情前高點下降45.3%。2023財年,醫思健康淨利潤更是跌出億元門檻。從淨利率來看,公司從2019年的20.8%跌至2.8%。盈利慘淡,可見一斑。

跑馬圈地構建醫療生態圈 然後呢?

從財報數據來看,獸醫業務表現亮眼,主要來源於公司的收購舉動。

2023財年公司獸醫及其他收入2.31億港元,同比增長66.0%,增速較快的原因系公司於報告期內收購1間獸醫診所,並開設了動物醫療學會醫院(AMAH)。目前公司不僅提供全科獸醫服務,同時也提供包括麻醉止痛、神經學、心臟病學及高級成像服務在內的專科服務。公司計劃繼續投資獸醫業務,以打造領先的知名品牌,有望打造全新增長曲線。

實際上,靠收購的跑馬圈地方式進行業務拓展是醫思健康的慣用做法。比如今年2月,公司收購一家醫美公司加碼醫美業務。公告稱,為應對集團擴大在香港美學醫療服務領域的領先地位,

董事會認為,目標公司的收購事項將有助集團通過垂直整合方式實現生態系統,並維持在美學醫療行業保持領先的市場地位;提高營運效率,並為集團提供優先引進新美學及醫療科技的機會;及使集團的業務組合多元化。

香港地區醫美市場發展更為成熟,赴港就醫為現今一大趨勢。內地醫美滲透率持續提升,內地消費者變美意識增強,加之中國香港醫美產品獲批種類遠超大陸,價格相比內地更加便宜,儀器設備更加先進,往往領先2-3代,催化醫療旅遊概念持續火爆。中國香港醫美市場集中度明顯提升,醫思健康市佔率明顯提升,其醫美業務有望享受內地市場的增量紅利。

目前,醫思健康已逐步構建起“消費醫療+醫療美容+生活美容+寵物醫療”的多元業務矩陣,垂直整合的生態圈初具雛形。

然而,激進的擴張戰略,也會給醫思健康帶來成本壓力,未來公司的盈利能力或將持續走弱,在業績扭轉“增收不增利”頹勢之前,公司股價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亦受到一定程度的拖累。

值得關注的是,仍有機構對其給予樂觀預期。

華福證券指出,疫情爆發後,公司收並購步伐加快,收購標的數量和金額均有所增加,預計在疫情期間整體業務承載量蓄力增加的公司將加速邁向常態化,滿足復甦需求,有望實現市場份額持續提升。  

浙商證券表示,伴隨港陸經營環境趨穩、跨境旅客回補,24財年公司預計將重回發展快車道。該行對盈利預測進行適度調整,預計FY24-26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4/3.5/4.7億港元,同比+249%/44%/35%。維持“買入”評級。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