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小米汽车:左侧百度,右侧华为

小米汽車:左側百度,右側華爲

TechWeb ·  2023/11/20 20:50

在高調宣佈造車32月之後,小米造車迎來實質性進展。

11月15日,工信部網站更新了第37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提交了兩款“小米牌”純電動車型,該兩款車型頭部均有小米公司商標,尾部有“xiaomi”和“北京小米”字樣,代號分別爲“SU7”和“SU7 Max”。另據可靠消息稱,小米汽車發佈會將在12月底舉行。

這意味着久,久居閨中的小米汽車即將正式亮相。

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降8%,創十年來第三季度最低水平,且已是連續第九個季度下滑。但自2022年10月以來,小米股價已累漲超50%。

今年三季度,在全球消費電子疲軟、智能手機市場已捲成血海的當下,小米重回正增長道路。業績顯示,三季度小米營收708.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6%,經調整淨利潤59.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182.9%。高端戰略的階段性成功帶動了毛利的提升,本季度,小米毛利來到了22.7%的歷史新高。

手機業務目前取得了成果已是殊爲不易,但在華爲回歸的大背景下,高端戰略質的進一步突破非短期之功。所以,當下市場對於小米更大的預期主要在於小米汽車。

小米汽車的成敗,不僅關乎雷軍的個人聲譽,同時也關乎資本市場對於小米是否仍抱有期待。

年輕人的第一輛車?

2011年8月,小米發佈第一代手機小米,僅1999元售價在彼時的國產手機陣營中堪稱炸裂,領先的性能以及對照外資品牌較低的價格,不僅讓初出茅廬的小米拿到了智能手機市場的入場券,也爲小米贏得了“超級性價比”的標籤。

隨後,小米以性價比爲綱,打下了自己的基本盤。儘管智能手機市場風雲變幻,但小米基本巋然不動,對市場而言,不算失望,但同時也缺乏驚喜。

直到造車戰略發佈之後,資本市場對小米的熱情被重新點燃,市場上關於年輕人第一輛車的呼聲也是此起彼伏。

不過,在高調宣佈造車之後,小米的汽車業務進展堪稱低調。直到本次在工信部備案,米粉才算真正一睹小米汽車的“證件照”。

根據工信部信息顯示,本次小米備案了“SU7”和“SU7 Max”兩款車型,其尺寸和外觀基本相同。軸距均爲3米,長寬高分別爲4997mm*1963mm*1455 mm、4997 mm *1963 mm * 1440mm,定位C級轎車。“SU7 Max”標配了後部可升降尾翼,申報圖片裝配了頂部激光雷達,此外還提供了更爲豐富的輪轂、剎車卡鉗等外觀套件的選擇。

在性能方面,“SU7”申報的最高車速爲210km/h,採用了磷酸鐵鋰電池,供應商爲比亞迪子公司——襄陽弗迪電池有限公司,驅動電機峯值功率爲220千瓦,電機供應商爲博世在中國的合資公司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SU7 Max”申報的最高車速爲265km/h,採用了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驅動電機有兩種可選,峯值功率分別爲220千瓦和275千瓦,供應商爲蘇州匯川聯合動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兩款車型的申報企業爲北汽旗下的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而生產地址爲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環景路21號院。據了解,該生產地址爲小米汽車北京工廠所在地。

不過,根據汽車大V韓路在微博中透露稱:小米首款汽車價格將在30萬元左右。此前,雷軍在直播中透露其價格將在10–30萬區間。

不排除30萬的傳言價格主要爲發佈前期造勢,在大衆心裏形成價格錨點後,屆時小米再公佈一個“驚喜價”。

但不可否認的是,常年受困於性價比的小米,恐怕不會延續當年智能手機的定位,這點大概率是要讓“19999交個朋友”的米粉們失望了。

根據媒體報道稱,當前小米汽車正在進行試生產,下個月(12月)有望召開發佈會,並開始批量生產,明年開年(2月)上市開賣。這也基本符合雷軍此前“小米汽車首款車將於2024年上半年量產”的說法。

千呼萬喚,小米汽車要來了。

小米的造車版圖

在造車這件事上,市場比小米更加着急。

其實早在2020年底,關於小米造車調研整車廠、意欲造車的消息不脛而走,但那時小米並未下定造車決心。

一方面,進入知天命年紀的雷軍,財富與名望加身,不需要再度創業;更重要的一層原因則是,當時小米手機正在衝擊高端市場,雷軍分身乏術。

但市場對小米汽車的熱情與新能源汽車的星辰大海,或許最終讓雷軍下定了造車的決心。

2021年3月,小米集團宣佈將組建智能電動汽車業務,計劃未來10年投資100億美元。發佈會上,雷軍無不動容的說道,“我願意押上人生所有的戰績和聲譽,爲小米汽車而戰。”

在宣佈造車之後,小米的動作快馬加鞭。2021年9月1日,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一時間,小米汽車正式公佈了17位造車團隊的骨幹成員,其中16位爲小米集團原高管,還有一位是有專業汽車行業履歷的外飾設計師李田原,團隊人數達到300人。

2022年8月,雷軍在年度演講中稱,自動駕駛是汽車工業中最複雜的模塊,不僅技術密度高且與安全高度相關,也是小米汽車的第一個突破方向。小米汽車計劃全力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已經組建500人規模團隊,目標是在2024年進入行業第一陣營。

此外,小米也通過收購、投資強化自動駕駛能力。2021年8月,小米集團收購自動駕駛公司深動科技。與此同時,小米先後還投資了縱目科技、禾賽科技、幾何夥伴、愛泊車、黑芝麻芯片,涉及激光雷達、視覺傳感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核心傳感器等方面。

早在2021年11月,小米就和北京亦莊經開區簽約,承諾在經開區建設小米汽車總部,分兩期建設年產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其中一期和二期產能分別爲15萬輛,預計2024年上半年首車將下線並實現量產。

最高調的當屬生態系統。在今年10月26日,小米14發佈會上,“小米澎湃OS”成爲重點之一。雷軍在發佈會上稱,超過5000名工程師參與,重寫了底層架構,是基於安卓及自研Vela系統融合的操作系統,旨在打破人、車、家不同場景下設備的邊界,“人車家全生態”也上升爲小米集團的戰略。

雷軍自豪地表示,“對於小米來說,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是邁向‘人車家全生態’的關鍵跨越。”

因此,小米澎湃OS的產品定位,是小米爲其用戶打造的“人車家全生態操作系統”。在這一角度,小米澎湃OS發佈的目的不僅是對MIUI這一手機系統的升級替代,更重要的是爲小米即將發佈的車機系統做準備。

經過一系列緊鑼密鼓地部署,小米汽車已是箭在弦上,在市場的翹首以盼中,留給小米汽車的卻是一場硬仗。

大廠造車的命運分野

儘管雷軍多次表示,“汽車是百年賽道,只要看好汽車產業,任何時間都不晚。”但不可否認的是,小米汽車的確趕了一個晚集。

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堪稱血海,既有比亞迪、特斯拉形成雙寡頭格局,也有蔚來、理想、小鵬等新勢力快馬加鞭,以及廣汽、吉利等傳統車企奮發圖強。

群狼環伺之下,大廠們的造車故事也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結局。

失敗的案例是集度。2021年1月,百度宣佈造車。同年3月,百度和吉利合資註冊成立集度汽車有限公司。從股權關係上看,當時在與吉利的合作關係中,百度佔據着主導權。

彼時,李彥宏對集度汽車也極爲看重。在之後的兩年內,他曾在各種公開場合爲集度站臺、搖旗吶喊。在2022年百度Q1業績電話會上,李彥宏爲集度汽車打氣,稱其將搭載百度最新的自動駕駛技術,“我們有信心在電車市場爭得一席之地。”

但在今年8月14日,吉利控股集團發佈了旗下全新汽車機器人品牌“極越”,首款車型正式命名爲“極越01”。吉利控股集團方面表示,該品牌由吉利控股集團與百度集團聯合打造。這也意味着,在高調宣佈造車兩年後,百度放棄了造車主導權。

成功的案例則是華爲。2021年,華爲成立車BU,旨在成爲智能電動車時代的博世,即使有掌舵人餘承東的主導與推進,華爲的汽車業務發展也沒有擺脫一波三折的命運。從初期的黑馬姿態,到中間賽力斯與問界表現平庸,直到問界M5、M9以及智界S7等車型引爆市場,華爲才在汽車市場立下了自己的山頭。

無論華爲還是百度,在汽車這件事上都足夠高調,並擁有無可比擬的資源優勢以及品牌聲量,但迎來了截然不同的結局。

所以,對於小米而言,即使曾在智能手機市場成功過一次,還有創始人雷軍親自坐鎮,但汽車業務面臨的壓力仍然不小。

2011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大幕剛剛拉開,小米麪對的是一個國際大廠倚老賣老、不接地氣,山寨品牌遍地走的市場。小米憑藉“極致、口碑、快”的五字箴言,撕開了一個口子。

但今天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顯得過於擁擠。特斯拉和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深耕多年,先發優勢難以被超越。而蔚來、理想、小鵬等新勢力的創始人不僅是雷軍的忠實粉絲,也是小米模式的深度學習者,爆款思維、粉絲經濟、性價比,每一個小米當初引以爲傲的打法,都被新勢力們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發揚光大。

造車之路不會一帆風順,即使是對擁有4000億港元市值、最年輕的世界五百強、老同志雷軍坐鎮的小米汽車,同樣如此。

但不可否認的是,汽車業務是小米爲數不多能夠引燃資本市場熱情的底牌,對小米來說不容有失。核心手機業務的進展讓小米本季度的現金儲備來到了創紀錄的1276億元,也讓小米在技術投入上更堅定。三季度小米在造車等創新業務上花了17億元,可見其決心。

據說雷軍40歲生日那天,早已財務自由的他意識到自己不應該“庸庸碌碌”的過完餘生,想要做一件以後回想起來能爲之自豪和激動的事情、一件偉大的事情。

手機讓小米成爲了一家成功的公司,而汽車業務的成與敗將決定小米是否能夠躋身偉大公司之列。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