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美银美林:2024年的九大“黑天鹅”

美銀美林:2024年的九大“黑天鵝”

華爾街見聞 ·  2023/12/28 15:23

來源:華爾街見聞

展望2024年,美國銀行認爲市場仍面臨九大下行風險,包括通脹捲土重來、對經濟過度樂觀的預期、高利率衝擊的滯後性、垃圾債券到期潮、美國經濟衰退、科技股泡沫破裂、地緣政治危機、主權債風險和零日期權爆倉等

2023年,美股頂着幾十年來最激進的加息週期走出了高歌猛進的一年。空頭警告的經濟衰退和大盤暴跌,最終都沒有發生。

恰恰相反,在降息預期和軟着陸的催化下,美股周線連漲八週,假日季“聖誕老人行情”持續,標普500指數今年迄今漲超24%,納指年內漲幅高達44%。

不過,展望2024年,美國銀行認爲,在美股一片喜慶的表象下,仍有洶湧的暗流,明年市場可能面臨九大下行風險

風險1:美聯儲結束緊縮的時間過早,通脹捲土重來。美國金融條件處於2022年5月以來最寬鬆的狀況下,寬鬆的金融條件可能會引發通脹再次上升,迫使美聯儲再次轉鷹,對美股而言無異於拋下一顆核彈。

風險2:過度樂觀,相信經濟能恢復到疫情前。經濟數據和利率顯示的是後疫情時代的景觀,但其他市場(例如外匯、部分股票和信貸市場)卻在定價美國已經回到了疫情前的日子。過於樂觀的預期本身就是一種風險。

風險3:高利率衝擊的滯後性。權益資產的波動性滯後於短期利率大約2年時間。美聯儲加息的影響還沒有真正發酵。

風險4:更高的利率波及垃圾債券市場。利息支出的增加可能會產生溢出效應,導致企業資本支出減少,同時垃圾債批量到期的洪峯,可能也會引發企業的違約潮。

風險5:美國陷入經濟衰退。就像那個喊狼來了的男孩一樣,當投資者不再相信衰退時,衰退可能就要來了。

風險6:科技股泡沫破裂。類似70年代的泡沫50,科技巨頭的估值現在太貴、大盤的市場集中度已經過高。

風險7:地緣衝突。除了不確定性影響投資者信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可能會減緩或扭轉2023年下行的通脹。

風險8:主權債危機再度浮現。包括美國、意大利在內的一些經濟體正處於不可持續的財政軌道上,尤其是考慮到持續的高利率。這可能會對推高股市的波動性。

風險9:零日期權引發波動性末日。有投資者正在做空零日期權,類似2018年2月引發市場大跌的“波動性末日”(Volmageddon)可能會重演。

風險1:美聯儲結束緊縮的時間過早,通脹捲土重來

美聯儲此前曾在2020年和2021年犯下了嚴重的判斷失誤,在新冠疫情演變成全球大流行後,啓用了零利率和無限量寬,結果持續的寬鬆政策導致美國經濟過熱,後來啓動加息之際爲時已晚,到2022年,美國CPI通脹已到了8%~9%,聯邦基金利率卻還在2.25%~2.50%,美聯儲嚴重落後於市場曲線。

而現在,狀況可能類似,美聯儲轉向寬鬆的時機可能又錯了。

美銀分析師寫道:

“隨着市場越來越強烈地認爲美聯儲已經完成加息,尤其是在10月CPI報告發布後,一個明顯的風險將是通脹意外重新加速或難以降溫,最終導致美聯儲再次加息。”

金融博客ZeroHedge指出,美國金融條件處於2022年5月以來最寬鬆的狀況下,寬鬆的金融條件可能會引發通脹再次上升,迫使美聯儲再次轉鷹,對美股而言無異於拋下一顆核彈。

風險2:過度樂觀,相信經濟能恢復到疫情前

經過8周強勁的反彈,市場對美國經濟的信念已經越來越樂觀,美銀指出,股市反彈意味着市場定價美聯儲已經悄然地結束了加息,美國正回到疫情前那樣穩定的低通脹環境。

分析師強調,儘管經濟數據和利率顯示的是後疫情時代的景觀,但其他市場(例如外匯、部分股票和信貸市場)卻在定價美國已經回到了疫情前的日子。

分析師認爲,這種想法可能過於樂觀。過於樂觀的預期本身就是一種風險。

風險3:高利率衝擊的滯後性

另外一大風險是,市場高估了美聯儲寬鬆的進度,高利率的影響比預期更久。

美銀稱,該行從2005年開始的研究表明,權益資產的波動性滯後於短期利率大約2年時間。分析師指出,自從近20年前首次發現二者的聯繫以來,權益資產波動性與利率的滯後關係從未失效過,到今天依然成立。

換句話說,美聯儲加息對股市的影響,還沒有真正開始發酵。美聯儲在2022年啓動加息,且預計在2024年開始降息,那麼波動性將在2024年上升,直到2026年才會見頂。

風險4:高利率波及垃圾債券市場

美銀指出,到2026年,全球有超過6000億美元的高收益債券到期,佔全球市場的近1/3。

受加息影響,這些即將到期的垃圾債券不得不支付更高的票息,高收益債券的收益率目前約爲9%,是兩年前的兩倍多。與此同時,大量債務將在未來幾年到期。

根據S&P Global Ratings統計,2021年垃圾債發行規模達1.2萬億美元,2023年卻僅約2000億美元到期,但到2026、27年,大量垃圾債會集中到期。利息支出的增加可能會產生溢出效應,導致企業資本支出減少,同時垃圾債批量到期的洪峯,可能也會引發企業的違約潮。

風險5:美國陷入經濟衰退

隨着美聯儲激進加息,美國經濟能否避免衰退,一直是今年以來市場的未解之謎。

但隨着美國經濟數據表現持續強勁,軟着陸的可能性似乎越來越高,市場漸漸已經把衰退敘事拋在腦後。

美銀警告稱:

就像那個喊狼來了的男孩一樣,當投資者不再相信衰退時,衰退就來了。

分析師表示,回顧過去100年的市場表現,衰退一旦發生,都會給市場帶來毀滅性打擊,而且很難提前預見:如下圖所示,在與經濟衰退相關的拋售中,81%的虧損發生在實際的經濟衰退期間。

風險6:科技股泡沫破裂

2023年,在AI熱潮的推動下,領漲美股的七大科技股譜寫了輝煌的一年。

蘋果、亞馬遜、Alphabet、Meta、微軟、英偉達和特斯拉今年目前爲止的平均漲幅爲112%,創造了5.2萬億美元的新市值。

大盤的集中度正處於歷史高位,目前,標準普爾500指數中最大的100只股票的權重集中度接近30年高點。

美銀分析師寫道:

人工智能無疑將對經濟生產力產生深遠的影響,但可以說,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的發明也是如此。歷史表明,最初的狂歡反應往往是被誤導的,泡沫將隨着蕭條和最後贏家的誕生而消退。70年代的漂亮50泡沫教會了我們估值的重要性——七巨頭已經太貴了。

美銀認爲,七巨頭的泡沫破裂,可能引發大盤的崩潰,該行認爲,買入標普看跌期權可以衝科技股下行的風險。

風險7:地緣政治危機

在美銀於11月發佈的全球基金經理調查中,多數機構將地緣政治危機列爲明年市場最大的下行風險。

眼下的俄烏衝突、巴以衝突,已經給全球經濟帶來了顯著負面影響,而最近因巴以衝突延生的紅海航線受阻,更有可能推動全球通脹回升。

美銀指出:

除了不確定性影響投資者信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可能會減緩或扭轉2023年下行的通脹。並再次束縛央行行長的手腳。

風險8:主權債危機再度浮現

11月,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宣佈,由於美國利率持續上升以及美國國會政治極化加劇,該機構決定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主權信用風險再次浮現。

顯而易見,以高赤字撐起的發展路徑註定難以持續。美銀指出,健康的財政路徑是指一個國家的債務/GDP比率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持平或下降,但包括美國、意大利在內的一些經濟體正處於不可持續的財政軌道上,尤其是考慮到持續的高利率。

主權信用風險如果再度爆發,也會對股市產生不利影響,推高波動性。

風險9:零日期權引發波動性末日

零日期權(0DTE)即距離行權日不到24小時的期權產品,它給投資者提供了一種對沖短期風險和超短線押注的方式,可以讓散戶以少量資金進行大額投注,是一種被稱爲“壓路機前撿硬幣”的高風險投資工具。

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指出,零日期權交易量不斷創下歷史新高,並且最近已佔所有標普500指數期權交易量的一半。

關於零日期權的危險性,市場一直爭議不斷。美銀指出,僅僅是人們的恐懼就可能釀成更大的風險。據推測,有投資者正在做空零日期權,類似2018年2月引發市場大跌的“波動性末日”(Volmageddon)可能會重演。

2018年2月,一個追蹤波動率的基金因爲市場下跌至接近贖回線而遭到拋售。這場危機導致道瓊斯工業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大跌,被市場稱爲“波動性末日”(Volmageddon)

不過,分析師認爲,實際上,標普500的零日期權規模保持着良好平衡。

對ETF頭寸的全面分析表明,儘管交易量巨大,但標普零日期權交易一直保持良好平衡——沒有被賣家或買家淹沒。

儘管如此,我們看到的一個潛在風險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投資者開始大規模採用單邊零日期權策略,或將零日期權“武器化”以追逐大幅度上漲/下跌,以至於出現了重大的倉位失衡。

尤其是後者,零日期權變化無常的流動性可能會引發投資者爆倉,並且影響那些提供此類產品的做市商。

編輯/Corrine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