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中信建投:白电的长期定价逻辑是否已经改变?

中信建投:白電的長期定價邏輯是否已經改變?

智通財經 ·  04/24 01:56

對標海外,伴隨成熟消費品公司估值體系向PB-ROE 框架轉換,家電板塊估值仍有提升空間。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建投發佈研究報告稱,過往PEG 範式下,作爲全球優質資產的A股家電板塊價值有所低估。對標海外,伴隨成熟消費品公司估值體系向PB-ROE 框架轉換,家電板塊估值仍有提升空間。分紅提升在海外成熟公司估值提升中發揮關鍵作用,國內白電龍頭具備優質的現金流與穩定的資本開支,加大分紅有望帶來ROE 與PE 的雙提升。同時近年家電品牌出海+高端化進展如火如荼,亦有AI 加持下智能家居這一潛在大額期權,板塊成長性亦不容忽視。

重點推薦:優質白電龍頭美的集團(000333.SZ)、海爾智家(600690.SH)、海信家電(000921.SZ)、格力電器(000651.SH),及受益於龍頭估值提升帶來的板塊性行情機會。

中信建投觀點如下:

家電大漲背景下,過去估值體系是否已經失效?

PEG 範式下,增長率仍是決定消費股估值的重要因素。家電龍頭企業已然度過了快速成長的階段,市場對未來增長的預期已開始調整。市場基於PE-PEG 框架難以給予這些成熟公司過高的估值,因此家電板塊,尤其是白電板塊中的優質白馬股常常被認爲投資空間有限。對標海外,可以發現消費公司儘管早已度過高成長階段,但是仍然維持了較高的PE 估值。國際市場的估值走勢可能爲白電股的未來路徑提供了一定的預示,這要求該行對中國消費股的估值理念進行重新審視。

海外消費股估值維持高位的思考?

伴隨海外消費品龍頭增長中樞的下移,市場定價體系由PEG 向PB-ROE 轉變成爲了估值穩定乃至回升的關鍵因素。①復盤過去50 年來海外消費行業較爲領先的企業市值表現,成熟期後,海外消費公司估值觸底回升,伴隨較爲穩定的業績驅動市值增長;②消費龍頭即使停止增長,仍能依靠較高的ROE 保持較高收益水平和估值水平;③進入成熟期後,海外消費品上市企業營收和業績增速進一步放緩,ROE 的增長主要藉助分紅和股票回購以減少所有者權益來實現。

估值切換依賴市場配合,若未切換如何看PE 提升機會?

該行認爲估值切換其實是相對較強的市場假設,需要一段時間內佔據市場主要地位的投資者或者邊際資金形成一致共識方可兌現。市場未發生系統性變化的背景下,過往投資者形成的市場風格或難以在短時間內快速扭轉。若估值體系未顯著變化,該行認爲價值股與成長股投資的關鍵之錨——ROE 在成熟期亦有提升空間。(成長股以ROE 趨勢性提升爲特點,價值股以ROE 高位穩定爲特點)。海外消費龍頭在成熟期ROE 普遍存在回升表現,主要由分紅+回購提升驅動,從而帶動PE 估值維持穩定或修復上移,不依賴於市場風格的變化(ROE 穩定背景下的提估值)。

聚焦國內:白電公司的估值中樞能夠繼續提升麼?

基於PB-ROE 框架,無論與國內還是海外消費公司相比,家電板塊當下具有最高的風險收益比。①儘管家電 ROE 整體較高,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從杜邦分析維度來看,國內家電公司的高ROE 主要由高利潤率來貢獻,在週轉率與槓桿比率上較惠而浦仍有提升空間。②格力、美的近年ROE 有所回落,主因爲未分配利潤的大幅提升,留存收益增加影響到總資產的週轉率,進而削弱了ROE。③家電企業有能力分紅麼?——分紅潛力較強:家電龍頭現金儲備充裕,資本開支整體可控,一旦市場風格轉向獎勵分紅,龍頭公司有充足空間去提升分紅率與ROE。

家電公司失去成長性了麼?

三個維度掘金家電成長①海外家電是國內家電體量三倍,絕對空間充足:Statista 數據顯示,2022 年全球家電市場收入規模達6943.20億美元,其中中國家電收入爲1774.34 億美元,佔全球市場收入的25.56%,國內僅佔全球家電消費量的1/4,國內品牌可以依託技術優化和價格優勢與海外品牌競爭,擠佔海外市場份額,從而增加企業營收。②消費升級仍是趨勢,價增引領行業增長,內銷整體“量增”存在分歧的背景下,家電產品高端化引領的量價齊升也將帶來超額收益;③未來猜想:AI 智能家居有望重塑行業,帶來類“新能源汽車”行情。隨着物聯網、雲計算與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普及,消費者對智能生活品質產生了進一步追求,智能家居市場具有巨大增長空間潛力。

投資建議:

該行認爲PEG 範式下,作爲全球優質資產的A 股家電板塊價值有所低估。家電板塊估值正逐步由傳統PEG體系向更爲成熟的PB-ROE 體系切換,重點推薦優質白電龍頭美的集團、海爾智家、海信家電、格力電器,及受益於龍頭估值提升帶來的板塊性行情機會。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增速不及預期、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海外市場風險、市場競爭加劇等。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