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新股前瞻 |迈过“盈亏线”,这一次喜马拉雅冲击港股能成功吗?

新股前瞻 |邁過“盈虧線”,這一次喜馬拉雅衝擊港股能成功嗎?

智通財經 ·  05/05 20:09

若此次上市成功,喜馬拉雅將有望成爲港股“在線音頻第一股”,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爲聯席保薦人。

數次闖關後,喜馬拉雅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作爲最早的在線音頻平台之一,據灼識諮詢數據,以2023年在線音頻收入爲口徑,喜馬拉雅佔在線音頻行業市場份額爲25%,爲中國最大的在線音頻平台。

若此次上市成功,喜馬拉雅將有望成爲港股“在線音頻第一股”,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爲聯席保薦人。

當前,在我國在線音頻市場形成“三國鼎立”的格局下,喜馬拉雅能否率先出線?

在線音頻行業“天花板”,營收來源較爲多元化

喜馬拉雅始創於2012年,由余建軍和陳宇昕夫婦創立,2013年,公司推出在線音頻APP“喜馬拉雅”,主要通過專業生產內容(P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PUGC)、用戶生產內容(UGC)提供音頻內容,內容形式涵蓋有聲讀物、泛娛樂音頻、播客、精品知識分享和直播。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成立以來,喜馬拉雅曾進行12輪融資,涵蓋境內天使輪至D輪,境外E1至E4輪,合計融資額近百億元。2021年喜馬拉雅曾向美國SEC遞交了招股書,後撤回上市申請,並如今轉戰港股。

從股東陣容來看,在IPO前,餘建軍持股10.61%,陳宇昕持股10.02%。在外部投資方方面,興旺投資持有喜馬拉雅10.72%的股份,摯信資本持股9.94%,騰訊、小米、閱文旗下機構分別持股5.33%、3.38%、3.05%。

如今,我國在線音頻市場形成由喜馬拉雅、荔枝(SOGP.US)、蜻蜓FM組成的“三國鼎立”格局。

其中,喜馬拉雅作爲在線音頻行業的領跑者,於2014年就突破了5000萬用戶,據灼識諮詢調研顯示,喜馬拉雅已成爲用戶最青睞的在線音頻平台。2023年,喜馬拉雅的平均每月活躍用戶數量攀升至3.026億,其中包括1.330億移動端用戶以及1.696億通過物聯網和其他第三方平台收聽音頻內容的用戶。

從用戶增長來看,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3年,喜馬拉雅平均月活躍用戶數分別爲2.67億、2.91億和3.02億。而在內容方面,公司通過引入PGC+PUGC+UGC模式,從頭部IP到長尾內容全面覆蓋的健康、均衡的生態內容體系,形成國內最全面的音頻內容生態,以此確保內容上的優勢。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截至2023年底,平台擁有約4.88億條音頻內容,總時長約爲36億分鐘;2023年,平台共有約290萬活躍內容創作者,形成了體量最大的音頻內容庫及數量最多的音頻內容創作者陣容。

正是憑藉海量的用戶和內容,喜馬拉雅在市場份額方面持續推進。其中,2023年,以在線音頻收入爲口徑,喜馬拉雅於中國在線音頻行業的市場份額爲25%。

2021-2023年,喜馬拉雅分別實現營收58.6億元、60.6億元和61.6億元,其中2022年及2023年的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爲3.49%和1.68%;毛利率分別爲54%、51.9%、56.3%。

其中,與荔枝商業化過度依賴音頻娛樂有所不同,喜馬拉雅的變現模式更爲多元化。目前,喜馬拉雅的收入來源主要分爲四大類,包括訂閱、廣告、直播、其他創新產品及服務(如銷售物聯網設備、IP衍生文創產品等),2023年分別貢獻收入比重爲51.7%、23.1%、18.4%和6.8%。無論是市場份額上,還是收入均衡性維度上,公司均保持業內領先水平。

邁過“盈虧線”,擁抱播客、人工智能等創新業務

與過往幾次相比,喜馬拉雅此次衝擊港交所較以往最大的區別則在於利潤方面的扭虧爲盈。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2021-2023年,喜馬拉雅淨利潤分別約爲-51.06億元、37億元、37.36億元;2021年,公司調整後淨利潤爲7.18億元,2022年收窄至2.96億元,至2023年全年實現經調整淨利潤2.24億元,正式邁過“盈虧線”。

其中,公司盈利水平的大幅提升,主要得益於降本增效方面取得了新進展。2023年,喜馬拉雅實現營業成本26.9億元,同比減少7.71%,佔總營收的比重也由48.1%降至43.7%。同期,研發開支、銷售及營銷開支等分別爲9.3億元、20.7億元,較2022年同比分別減少0.75%、2.2%。

對於公司2023年總體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公司將原因總結爲用戶群擴大、變現能力增強以及成本結構優化帶來的毛利率改善和經營效率提升。

如今,我國在線音頻內容對用戶及其時間與支出仍面臨激烈競爭,而在在線音頻行業之外,公司也需與其他提供音樂、文學、遊戲及視頻等其他在線內容形式的其他主要互聯網公司同臺競技。

對此,喜馬拉雅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是選擇擁抱AI大模型,計劃加強AI基礎建設及專注於音頻的AI大模型,增強公司多元化、個性化和情感化的服務方式,同時降低製作成本。

據了解,過往幾年,喜馬拉雅也在不斷尋求創新,尤其是在播客和人工智能領域。其中,播客已經成爲其近兩年的主要發展重點,儘管商業化的實現還需要一些時間,且面臨市場競爭。而在音頻AI領域,儘管AI技術的應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工具使用層面,還沒有給公司帶來深遠或結構性的改變,但研究和探索仍在持續進行中。

據了解,喜馬拉雅已將自動語音識別(ASR)技術、語音合成(TTS)技術等應用在內容製作中。比如,通過TTS技術,喜馬拉雅將已故評書大師單田芳的 AI 合成音應用在有聲書製作中,用單式評書腔調全新演繹了《十二金錢鏢》《蜀山劍俠傳》等作品。

除此之外,喜馬拉雅也計劃持續豐富其內容供給,開發音頻改編節目、廣播劇等新穎內容;同時,公司也計劃根據用戶需求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以觸達不同年齡段的全頻用戶覆蓋。

在AI時代,互聯網企業的重心已開始轉移。此次喜馬拉雅赴港上市,其募集資金也將用於提升內容和賦能內容創作者,並圍繞下一代技術、AI及大數據能力,加強在線音頻的營運效率,藉助新技術破局。

對於喜馬拉雅而言,公司正值剛邁過盈虧線之際,未來如何進一步實現創新業務落地,實現收入可持續增長,打開商業化空間?仍需進行更進一步深入探索和沉澱。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