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神州控股(00861.HK):深耕城市CTO+企业CSO 大数据业务发展提速

神州控股(00861.HK):深耕城市CTO+企業CSO 大數據業務發展提速

長城證券 ·  06/11  · 研報

事件:公司發佈2023 年年報。2023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2.77 億元,同比增長3%;歸母淨虧損爲18.34 億元,同比轉虧;經調整主營業務產生的歸母淨利潤爲3.01 億元,同比增長38%。

大額計提減值嚴重影響當期利潤。2023 年集團的聯營公司慧聰集團及小額貸款公司出現嚴重虧損,致使公司於該年度錄得權益減值損失約9.89 億元。此外,受到國內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及理財產品最終相關資產受法院裁定的重整方案等因素影響,集團物業投資及理財產品計提減值11.46 億元。上述減值對公司2023 年稅前利潤影響爲21.35 億元,嚴重影響當期利潤。以上減值撥備主要來自於公司的非主營業務及資產,對當期現金流沒有負面影響。此外,公司持續派息回饋股東,本年度內累計派發每股普通股股息7.0 港仙,對應現金分紅超過1 億元人民幣。

大數據業務發展提速。公司進一步聚焦“大數據+人工智能”戰略,通過“城市CTO+企業CSO”的創新發展模式,有效帶動了數據智能產品和各類應用場景的增量突破。基於該發展模式,公司切入公共數據運營、供應鏈數字管理、金融數據資產管理等領域,打造核心產品,已有成熟解決方案落地。2023年,公司大數據產品及方案實現收入31.72 億元,同比增長30%,同比增速提升。訂單充足支撐業務快速增長,該業務新簽約訂單46.45 億元,同比增長26%;已籤未銷22.55 億元,同比提升17%。

整體收入盈利結構優化。受益於大數據產品及方案的高速增長(收入佔比提升至17%),公司整體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由於該項業務毛利率較高(2023年毛利率爲30%),收入比重提升帶動毛利佔比提升,所佔公司毛利提升至35%。

全球市場佈局初有成效。公司近年來隨各中資企業出海,累積了豐富的業務資源和運營經驗。2023 年公司本體海外收入增速超過110%。公司可提供專業一站式物流倉儲服務經過多年積累,目前服務能力已遍及全球114 個國家和地區,2000 個站點。公司爲企業出海提供供應鏈一站式服務的同時可提供強大的數字化技術支持,通過自研的供應鏈大數據平台,可爲客戶提供全鏈路信息系統的聯通,並支撐全流程可視化管理,能有效提升企業運營效率,降低出海風險及成本。

智算長期合作英偉達具備先發優勢。公司和英偉達保持長期深度的合作關係,是英偉達人工智能計算系統和網絡的“精英合作伙伴”。依託自身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能力,神州控股在智算中心建設和運營方面具有先發優勢,在境內外已有包括長春新區智算中心等多個智算中心項目在推進中。其中,公司聯合英偉達打造的香港特區政府大模型智算中心項目一期(全球首個DGXH800 算力集群項目)已在去年成功實現交付,總金額近6 億港元。

強化核心技術投入打造技術壁壘。近兩年來,公司營收穩定,利潤端承壓。

在此情況下,公司持續加大產學研一體化的研發投入,提升技術核心競爭力。

2023 年,公司大數據產品及方案研發費用爲4.96 億元,同比增長6%,近三年複合增長率8%,高於營收增速。2023 年內,公司主導或參編國家和行業等各類標準共計128 項,其中已獲批發布76 項,在研52 項。我們看好公司通過強化在大數據方面核心產品的研發,打造技術壁壘,將深度受益數據要素市場化建設的探索實踐。

投資建議:

1. 在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及智慧城市等政策利好下,公司堅定推進“大數據+AI”戰略,業務加速發展,收入盈利結構持續優化。

2. 公司持續推動“城市CTO+企業CSO”模式落地,着力打造包含供應鏈諮詢規劃設計、供應鏈一體化決策平台、供應鏈執行管理及運營服務,幫助客戶有效降本增效,驅動業務發展創新。

3. 公司圍繞創新發展模式,佈局出海及智算賽道,憑藉多年耕耘及與頭部廠商的深度合作,具備先發優勢,未來可期。

4. 公司具備較強的品牌力,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技術創新與實踐探索獲得市場高度認可,榮獲2023 數字經濟年度領軍企業、2023 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十大領軍企業等獎項。

5. 公司加速拓展信創市場,具備諮詢規劃、應用適配改造、信創運維等信創全棧服務能力,能夠一站式、多維度滿足政府和行業客戶在信創領域的需求。

我們看好公司的發展,預測公司2024-2026 年實現營收192.55 億元、205.90億元、222.08 億元;歸母淨利潤4.91 億元、5.83 億元、7.43 億元;EPS 0.29、0.35、0.44,PE 12X、10X、8X,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科技轉化不及預期,市場拓展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政策落地不及預期,海外地緣政治風險。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