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当代都市丽人,值钱东西都挂包上了

當代都市麗人,值錢東西都掛包上了

投資界 ·  07/02 03:05

“裸包”已經越來越少見了。

就像所有手機都被各式各樣的手機殼緊緊包裹,手機殼上還粘着支架、穿着掛繩,三伏天想給手機散散熱得一層一層剝開機的心;

主張一切從簡、清醒寡慾的老錢風叱吒兩三年,晨昏定省般複誦“無logo、黑白灰、棉麻絨“的時尚圈,終於繃不住了,被一切從繁、張揚吵鬧的“包掛”撕開了個口子。

一向往包裏裝東西,現在流行在包外掛東西;一向拿包當配飾,現在包只是配飾的展板。

01、當代都市麗人,值錢東西都掛包上了

打工人把自己捧在手心的玩偶,掛在碩大的通勤包上,相當於在工位上養花、在電腦上貼紙,是又一款隨身攜帶的情緒穩定劑

迪士尼賣出去的“川沙七寶”玩偶,批量出現在包包上,數不清有多少次,我站在扶梯上一抬頭,和玲娜貝兒打照面;

新晉治癒系*jellycat不遑多讓,每每擠在地鐵裏一側身,總能與長着同一張笑臉的小茄子小可頌小煎蛋擦肩而過。

同理還有你珍藏的愛豆小卡、明星周邊,你喜歡的動漫角色、樂隊成員,從包到包掛,都是社交資本,都是自我認同

如果你熟悉二次元中盛行的“痛包”,也即掛滿動漫角色周邊的包,你會發現包掛完全可以是扎痛包的一種分支。

現在包掛進化了,只是一個玲娜貝兒不夠了,只用來展示自己對jellycat有多少愛不夠了,被當成包掛的東西如此之多,以至於包掛發展成“時尚版MBTI”了——那是對你性格的管窺,是你生活方式的切片,是鬆弛感的度量衡,是主體性的水平線

鑰匙、鎖頭、行李牌,耳機、墨鏡、菸灰缸,出門在外能用得着的一切東西,你都可以掛在包上。包內也許空空如也,包外必須琳琅滿目。

包上成串的鑰匙,像踩着涼拖的包租公腰間那一把,有真·老錢的鬆弛;割捨不掉的有線耳機往包帶上繞幾圈,你戀舊,懂什麼叫浪漫永不過時;Gentle Monster的墨鏡和巴黎世家的行李牌綁一起,定旅行目的地,你一向只需往地圖上隨手一指;沒地兒抽菸也要掛個西太后的菸灰缸,朋克精神今天由你出任大使。

在21世紀,過一種城中游牧生活,需要的東西都隨包掛着,嚮往的狀態是隨風晃着。

我想很快就會有適合掛在包外的餐巾紙、小桌板、摺疊椅、鍋碗瓢盆。

你說這些東西不好掛吧,但其實現在的包掛也沒幾個是生來好掛的,很多玩偶腦袋上沒設計掛鉤也沒設計繩套,串珠、鎖鏈、小網球也不是天生就長一起,好不容易掛上了還容易翻轉、滑動甚至掉落。

一生要強的中國女人,在包掛這方面也發揮出了無窮的智慧,登山扣、牛皮筋、尼龍繩,通通改成包掛的魔術貼,不僅能掛上去,還防翻轉、防滑動、防掉落。

與此同時,登山扣、牛皮筋、尼龍繩本身,又怎麼不算是新潮有創意的包掛?

但也不能隨便,包掛講究一個亂中有序,色系得有搭配,材質得有碰撞,位置得錯落有致,各個零部件得共同服務於一個主題

比如今天的主題是運動,那麼就可以取一個米色的小棒球,配上淺棕色的小球棒,用登山扣掛在深棕色的包包上,再綁幾條深色系繩子,起一個造型的作用。

背MiuMiu一定得走極繁主義,重點突出一種“放春假出去玩但懶得收拾行李”的女大氣質:能找着什麼你就都往上招呼,包裏包外一樣滿,滿到包裏的東西溢出來,和包掛形成呼應;

背lululemon的相反,多數極簡爲上,和瓏驤“狗牙”一個路數,掛上jellycat足矣,東西太多有損包包自身的精英感;

背巴黎世家的要混不吝,包要鬆鬆垮垮拎着,包掛要鬆鬆垮垮耷拉到擦地,喪氣中帶着叛逆,邋遢之餘有點朋克。

所有被詬病沒用的東西,如今都有用了。小得“只能裝可愛”的迷你包、不知道哪裏攢下來的鑰匙扣、已經生鏽的螺絲起子,總之抽屜深處你不敢細究的零零碎碎,現在都可以當作包掛。

02、兩千一根尼龍繩,誰掛得多誰鬆弛

包掛不是新概念,且不論把眼鏡耳機直接掛包上等等無師自通的民間智慧,給包包這個配飾再出配飾,也是時尚品牌的基本操作。

比如想買愛馬仕的包,全靠論斤買他們家掛飾配貨,又比如Fendi曾經出過一款風靡全球的小惡魔包掛,雖然現在已經是時代的眼淚。

而*個讓包掛變成時尚的人,是簡·柏金(Jane Birkin)。

她是愛馬仕柏金包的靈感來源。80年代中期,柏金某次坐飛機時向鄰座的愛馬仕CEO抱怨,說自己找不到做工精良又實用的大提包,於是愛馬仕專門爲她設計了一款大提包,並直接以她的姓氏命名。

順帶一提,因爲用了人家的名字,愛馬仕每年都得向她支付版稅,而她把這些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

對這個初衷是“能裝”,現在發展成另一種“能裝”的包,柏金的態度極其隨便,她有四個,每個都扎滿徽章、貼紙、珠串。

她接受CBS採訪時說:“我只是覺得把東西掛在上面更有趣......所有包上的小玩意、手鐲和珠子,當你走來走去時,它們會叮噹作響而這是快樂的聲音。”

於是繼成爲包的名字後,柏金又成爲了包掛的名字——國外網友管往包上掛東西叫“Jane Birkinifying” (“柏金化”) 。相關視頻在TikTok上的瀏覽量已經超過3000萬。而在小紅書上,“包包掛件”這個話題的瀏覽量已超5億。

不過也有人覺得,包掛元素已經多到了簡·柏金也認不出的樣子,對此感到似曾相識的不是歐美鬆弛感名媛,反而更可能是咱Y2K原宿風非主流:世紀交接的原宿街頭,穿着低腰短裙的雙馬尾辣妹,手提包上必定掛滿讓人眼花繚亂的Hello Kitty配飾。

千禧年亞比風味和鬆弛感白女美學,在把一切都搞成疊疊樂這方面,忽然形成微妙共振。

簡·柏金往包上扎徽章的時候,大概也沒想到包有朝一日會被掛上一切;海莉·比伯的品牌Rhode憑一個能裝脣膏的手機殼爆紅,不知道有沒有參考蒼井優當年借給《關於莉莉周的一切》劇組的那個能用出腱鞘炎的手機鏈

包掛流行之前,“機掛”就是日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霓虹金喜歡用可愛的手機掛飾,不少還很實用,比如可以用成藥盒、揚聲器、香薰、零錢包、糖果盒;玄學自然不會缺席,有些掛飾會在有來電時閃爍,“爲主人帶來好運”,有些能抓鬼,有些能探測外星人。

甭管是不是真有用吧,反正各種buff多疊一疊,握手裏比較有底氣。

這種“疊疊樂”“套娃”風潮如今再起,其實順理成章。

“老錢風”“靜奢風”颳了這麼久,流行的包顏色一個比一個少,瞧着一個比一個素淨,好不容易有點花樣還是瓏驤們的老花,乍一看,是貴氣,看久了,千篇一律未免乏味些。

而且這些純色或印花的包,越看越撩撥你的創作欲。

此時紛繁複雜的包掛猶如一種救贖,讓包成爲恰如其分的畫布或展板,讓老錢煥發青春,爲靜奢添點活力,爲平平無奇的人生增加一些個性、態度、腔調。

星巴克想賣星冰糉,也得搭個包再免費提供手繪裝飾服務呢。

再說了,這年頭大家手頭都不寬裕,買個包也挺貴的,換包掛也就相當於換包了,性價比不可謂不高。

品牌們顯然也很希望能靠這種“沒錢換包就換個包掛”的性價比心態,掀起一場另類口紅效應。

MiuMiu大概算是攛掇得最猛的。去年10月MiuMiu發佈2024春夏系列,哪怕模特都穿着內褲走秀了,最搶眼的還是鼓鼓囊囊的包,裏面塞的鞋、書、換洗衣服滿溢出來,外面捆的尼龍繩結、掛的串珠鏈子飄飄蕩蕩。

MiuMiu這會兒風頭無兩,包賣一個爆一個,一起爆的還有上面的包掛。

在極繁主義上跟Miu姐有得一拼的是巴黎世家,大容量手袋Rodeo上掛滿了鑰匙、卡夾,連鎖頭都要兩個起掛,好像出大包只是爲了留更多空間給包掛。

香奈兒的早春系列,把五角星形的迷你包,當作新款金屬翻蓋包的包掛,Prada和Coach也在大包掛小包Coach還有以紐約爲主題的吊飾和鑰匙扣。比如自由女神像。

雖然買包掛肯定比買包便宜,但這些品牌標起價來也真是沒在客氣。

巴黎世家的Rodeo,“裸包”3萬元左右,包掛版7.8萬元,翻倍不止;老網紅機車包也推出了包掛版,小號裸包2萬元左右,包掛版超過5萬元。

等到包掛流行,機車包也算是揚眉吐氣了。

這款包以前叫City,2001年就由巴黎世家當時的創意總監Nicholas Ghesquière設計出來,但鬆垮的版型和笨重的配件,在當年那個logo狂熱的時代並不被看好。

不過這款包硬是憑實力被明星相中,從此“逆天改命”。

什麼實力?夠破夠日夠耐造的實力。The Row創始人奧爾森姐妹之-Mary-Kate Olsen,獨愛這款全新也像二手的髒髒包,一直用到佈滿墨漬和劃痕,有一次舉着包擋狗仔隊鏡頭,那過曝的鏡頭直接成就此包的高光時刻。

2021年,繼任設計總監DemnaGvasalia重新設計機車包,更名Le Cagole,成爲引領包掛美學的佼佼者。

不僅MiuMiu和巴黎世家這些出了名愛整活兒的,Loewe和BV兩個人淡如菊搞極簡的也沒閒着,前者包掛上新30款,一個鑰匙扣就要兩三千,後者的皮革吊飾鑰匙圈,沒個三四千的也下不來。

不想買包沒關係,只要還想買點愉悅感和新鮮感,時尚這行就永遠能賺到你的錢。

當然,大牌賣得再貴都是常規操作,大牌款式再多也只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冰山一角,百元內的平價包掛才是大勢所趨。

如今,自制包掛產業風生水起,生活方式品牌開始推出包掛產品,手工藝人在社交平台上自產自銷,要“miu系”就有“miu系”,要“小香風”就有“小香風”。有用戶在小紅書上發帖表示,自己在家做全手工掛件,月入可超十萬元,其中一款“miu系”包掛銷售額已經突破100萬。

義烏早已聞風而動

當所有手機都被手機殼緊緊包裹,直接用“裸機”,被戲稱爲鬆弛感的*體現,等所有包都叮呤咣啷掛上鎖鏈串珠尼龍繩,或許“裸包”也會被視爲時尚的*體現。

畢竟時尚嘛,越是不急於證明自己時尚的人,越是有可能被認爲很時尚。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微信公衆號:Vista氫商業授權發佈,本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