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谷歌之后,OpenAI也要给新闻网站付费了?

谷歌之後,OpenAI也要給新聞網站付費了?

鈦媒體APP ·  21:07

文丨師天浩

近兩年,大模型噴湧,它們在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內容形態的生成上大放異彩。內容創作一直認爲是人“獨屬”的技能,自OpenAI於2022年發佈ChatGPT之後,衆多大模型開始挑戰一直被人類把持的這一獨特技能。從初期驚豔心態“祛魅”後,大衆逐步了解了這個新生事物的“創作原理”。

它需要先“吞食”海量的文字內容、圖片內容、音視頻內容,這些大數據先被高速分析和處理,在深度學習技術的推動下,大模型愈發像人一樣可以創作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多模態內容。包含社交娛樂到工作學習等場景的內容生成,能力越來越強的大模型,將深刻改變未來世界。

快速發展背後,大模型侵權問題頻繁爆發。

01

今年4月末,包括《紐約每日新聞》和《芝加哥論壇報》在內的多家新聞機構在紐約的聯邦法庭對OpenAI及Microsoft提起了法律訴訟,控告二者在未獲授權下,利用其新聞稿件來教導生成型人工智能(AI)技術。隨後,美國調查新聞中心(CIR)指控OpenAI和Microsoft使用版權材料來訓練其人工智能模型。一份在紐約聯邦法院提交的投訴聲稱,OpenAI未經許可或付款就利用了CIR的內容。

這讓人不得不聯想到十年前,美國衆多新聞機構對谷歌搜索引擎的法律訴訟。其實,大模型自誕生就被看做搜索引擎之後,網民的全新信息獲取工具,相比於後者,大模型除了提供精準信息,還可以直接“原創”文字、圖片、音視頻內容供用戶使用。

如今,谷歌已經對非常多新聞機構“付費”,大模型或許也難逃這個結局,雖然OpenAI對此強調使用公開材料訓練AI模型屬於合理使用。

新聞機構和互聯網巨頭的較量,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

2009年,美國新聞集團旗下的《華爾街日報》新聞網站採取收費制,網友打開該網站部分新聞可瀏覽第一段,若想閱讀全文就須付費。彼時這類收費新聞若由谷歌搜尋鏈接,卻可閱覽全文。

在“2009年有線電視展會”上默多克譴責谷歌,稱搜索巨人正在竊取不屬於自己的內容,因此呼籲內容所有者進行反擊。默多克控訴:“我們還要讓谷歌繼續竊取我們的版權內容嗎?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即使到了今天,新聞網站的優質內容,仍是谷歌等搜索引擎向用戶提供優質服務的必要組成部分。搜索引擎在賺取大量財富的同時,新聞網站卻成了谷歌們的“陪嫁品”。圍繞搜索引擎是否應該向新聞網站付費的討論,從美國蔓延到全球,從十幾年前爭議持續到今天。

漫長時間的較量下,現在谷歌向新聞機構付費已是一種常態化現象。

早在2020年,谷歌公司就對外宣佈,當時已與全球約200家報道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將開始一項推送新聞的新服務,未來3年,谷歌將支付10億美元的新聞稿件等的使用費。

02

相比於,搜索引擎的索引“侵權”和廣告壟斷等拷問。大模型與新聞機構的較量更爲全面,雙方的矛盾也更爲激烈。

要知道,全球新聞網站依靠谷歌帶去的源源不斷流量,尚能夠通過廣告服務、付費閱讀等業務盈利。而大模型的服務機制中,超鏈跳轉所佔比例並不高,也就說服務大多在大模型產品內就結束,新聞網站從中更難獲取利益。

這一次,率先對大模型開戰的爲《紐約時報》,2023年底該報對OpenAI以及Microsoft提起訴訟,指控後者未經授權使用該報版權內容訓練AI模型,並在ChatGPT產品中呈現給用戶。截至今年6月底,已至少有13家新聞媒體機構對OpenAI和Microsoft提起了侵權訴訟。

據新聞集團首席執行官羅伯特湯姆森所說“媒體的集體知識產權正受到威脅,我們應該大聲要求賠償。”新聞行業律師Steven Lieberman更是直言,OpenAI的巨大成功也要歸功於其他人的工作,它在未經許可或付款的情況下獲取了大量優質內容。

這類起訴並非只是存在新聞行業,大模型多模態發展,也引起其他行業企業和機構展開反擊。

美時間6月24日,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索尼音樂集團、環球音樂集團和華納音樂聯合多家唱片公司,向AI音樂生成公司Suno和Udio開發商Uncharted Labs發起訴訟,指控後者非法使用版權音樂來訓練模型並提供服務。

唱片公司指控Suno抄襲了662首歌曲,Udio抄襲了1670首歌曲,正在嘗試索取每件音樂作品最高15萬美元的賠償費用。

國內也發生了類似事件,今年6月6日360 AI發佈會上,360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禕在演示360AI瀏覽器的創新功能“局部重繪”時,選用了一張女性古裝寫真圖片進行演示。兩天後,ID爲DynamicWangs的創作者在社交平台上發難,認爲該圖片是他利用AI繪圖模型精心創作,並指責360公司未得到自己的授權。

內容創作行業,追“新”是一個特點,最新的思想、最新的事件、最新的言論、最新的圖畫風格或最新的視頻模式。對大模型而言,如果缺了最及時信息的提供,必然會被用戶吐槽提供的內容過時、傳統,而想要追“新”,就難免和各種內容行業機構產生在“版權”方面的糾紛。

在去年《紐約時報》起訴書中就有這樣一段內容,ChatGPT幾乎逐字複製了其新聞報道。該報舉例稱,2019年,《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榮獲普利策獎的關於紐約市出租車行業掠奪性貸款的系列文章。該報稱,只要稍加提示,ChatGPT就會一字不差地背誦其中的大部分內容。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