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光伏之后,锂盐龙头也开始巨亏 | 见智研究

光伏之後,鋰鹽龍頭也開始巨虧 | 見智研究

華爾街見聞 ·  07/10 05:29

天齊鋰業、贛鋒鋰業上半年利潤雙雙轉虧

繼光伏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產品價格暴跌和廠商虧損之後,如今鋰行業也步其後塵,大部分鋰鹽廠商開始出現虧損。

7月9日晚,以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爲首的近10家鋰鹽廠商,集體發佈了半年度業績預告,在鋰行業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業績表現均不佳。

這次,連鋰鹽龍頭也難敵週期力量,淨利潤雙雙轉虧。

鋰礦提鋰公司成虧損重災區,只有高鋰礦自供率的企業勉強維持盈利,而鹽湖提鋰廠商則呈現不同情況,在銷售量的大幅度提升下,甚至利潤同步增長。

1、今年上半年,“鋰鹽雙雄”利潤領跌

今年上半年,鋰鹽價格呈現階梯式下跌,電池級碳酸鋰和氫氧化鋰(電粉級)的平均價格分別降至10.4萬元/噸和9.2萬元/噸,同比下滑68%和74%。受累於鋰鹽價格的同比大幅度下滑,大部分鋰鹽廠商的利潤水平出現腰斬,甚至扭虧的慘淡局面。

此次“鋰鹽雙雄”成爲上半年的虧損大戶,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今年上半年集體轉盈爲虧,分別虧損52和10億元(取平均值)。其中,贛鋒鋰業的虧損在於以下兩個原因:

1)贛鋒鋰業今年上半年持有的金融資產皮爾巴拉股票,出現較大幅度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直接導致公司利潤受損。

今年一季度,贛鋒鋰業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就由正轉負爲-2.7億元,同比下滑274.78%,而皮爾巴拉股票價格在二季度繼續下滑了24%,這也導致贛鋒鋰業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或繼續擴大至-3.4億元。

2)贛鋒鋰業實際的鋰精礦自供率並不高,所以難以享受到低價鋰礦成本帶來的優勢。

贛鋒鋰業在澳大利亞、阿根廷、愛爾蘭和馬裏等全球多個地區掌控了優質的鋰礦資源。但是,在鋰精礦產能真正出來扛起大梁之前,贛鋒鋰業主要的鋰精礦獲取渠道依然是與澳大利亞鋰礦廠商簽訂的包銷協議(贛鋒鋰業的鋰精礦採購額佔比依然接近50%)。

鋰鹽雙雄的另一方——天齊鋰業的虧損在於以下兩個原因“

1)天齊鋰業的聯營公司SQM業績水平出現大幅度下滑,導致天齊鋰業的投資收益收到影響。

今年SQM一季度淨利潤由盈轉虧,從7.5億美元跌至-8.7億美元,二季度也未有任何好轉趨勢,所以天齊鋰業確認上半年投資收益會同比大幅度下滑。

2)今年上半年,天齊鋰業額外支付了11億美元的所得稅費用,影響了利潤水平。

今年4月,智利聖地亞哥法院於對天齊鋰業2017年和2018年稅務年度的稅務訴訟進行了裁決,確認了11億美元的所得稅費用,這也直接導致天齊鋰業的淨利潤減少11億美元。

3)天齊鋰業的高價鋰精礦庫存對天齊鋰業的利潤,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天齊鋰業跟SQM和泰利森之間的拿礦價格模式在今年1月份之前還是執行的Q-1,在中下游鋰電廠商持續去庫存階段,之前的高價鋰精礦庫存難以迅速被消化,短期內成本相較碳酸鋰價格形成倒掛。

好在,根據天齊鋰業公告,隨着新採購自泰利森的低成本鋰精礦陸續到貨並逐步替代現有庫存,公司各生產基地的化學級鋰精礦出庫成本正逐漸與最新採購成本看齊,鋰精礦定價機制的階段性錯配也逐步減弱。

這點從天齊鋰業二季度的淨虧損幅度收斂趨勢上也有所體現,從一季度的-39億元降至二季度的-9.83至-16億元。

2、高鋰礦自供率的企業尚能維持盈利

儘管整體鋰鹽廠商們上半年的業績表現均不佳,但是仍有盈利公司。其中,高鋰精礦自供率的中礦資源和融捷股份也面臨淨利潤腰斬,但是暫無虧損風險,主要原因如下:

一方面,兩家鋰鹽廠商沒有較大的投資收益方面的虧損影響。

另一方面,融捷股份的主營收入佔比中,鋰精礦銷售業務佔比近60%,鋰鹽銷售業務只佔25%左右,利潤方面,鋰精礦銷售業務更是佔據絕對大頭。所以,在鋰精礦價格下滑幅度遠低於鋰鹽價格的情況下,融捷股份依舊能保持相對不錯的利潤水平。

中礦資源今年徹底投產的非洲鋰礦項目Bikita(400萬噸),以及春鵬3.5萬噸鋰鹽項目的爬坡放量,使得自供率增長降低成本的同時,鋰鹽銷量也得以提升,二季度首次突破萬噸水平,所以利潤尚且能保持正數。

3、鹽湖提鋰廠商暫無盈利風險

就在大部分鋰鹽廠商爲利潤腰斬或虧損煩惱之際,鹽湖提鋰廠商依舊保持穩步盈利,其中西藏珠峯和西藏礦業的利潤甚至同比增長。

以鹽湖股份爲例,其鋰鹽的生產成本只有4.7萬元/噸,因此即使鋰價跌到9萬,仍然有較大盈利空間。

同時,鹽湖提鋰廠商持續保持供給量增長。

以西藏礦業爲例,今年上半年,西藏礦業的西藏扎布耶鹽湖綠色綜合開發利用萬噸電池級碳酸鋰二期項目已經投產,如果達產,碳酸鋰產能將實現翻2倍(此前產能0.6萬噸,後續產能達到1.8萬噸)。一定程度上,銷量的增長彌補了價格下滑帶來的負面影響。

對於大部分鋰鹽廠商而言,在鋰鹽行業大供需關係逆轉的背景下,鋰鹽廠商的利潤寒冬依然要咬牙面對。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