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中机认检: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于7月12日调研我司

中機認檢: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者於7月12日調研我司

證券之星 ·  07/12 07:22

證券之星消息,2024年7月12日中機認檢(301508)發佈公告稱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王銳於2024年7月12日調研我司。

具體內容如下:

主要交流內容如下:

問:公司競爭優勢有哪些?

答:中機認檢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品牌公信力優勢公司檢測業務具有 40 多年曆史,是國內最早一批開展汽車、工程機械、軍用改裝車、民用機場地面服務設備、特種設備(起重機械、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車輛零部件檢測業務的機構,現已成爲我國車輛檢測領域覆蓋範圍最廣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之一;認證業務亦已開展 20 多年,是經國家認監委批准的首批從事強制性產品(CCC)認證機構之一,可以提供強制性產品認證、自願性產品認證、管理體系認證,以及服務認證等。(二)技術創新優勢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依靠創新驅動發展,建立了完整的技術創新體系,通過長期的自主研發和成果積累,掌握了多項檢驗檢測和認證技術。(三)技術團隊優勢公司擁有一批高水平、專業的檢驗檢測和認證人才隊伍。目前,公司及子公司擁有近百位行業知名技術專家分別在國家認監委 CCC技術專家組、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認證認可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質量保證和質量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協會擔任專家、委員或理事。(四)資質優勢檢驗檢測方面,公司及子公司不僅具備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CM)和國家認可委實驗室認可證書(CNS)資質,還獲得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認監委、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生態環境部等部委授權的 30 餘項資質。認證業務方面,公司及子公司經國家認監委批准可以開展的 6 大類強制性產品認證業務,以及金屬材料及金屬製品、機械設備及零部件和照明設備及其附件等自願性產品認證 11 大類,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以及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等體系認證 10 餘類,批發業和零售業服務認證、保養和修理服務認證 2大類,節能診斷、綠色製造評價、碳排放覈查等評價類業務 6大類。(五)業態創新優勢1、產品延伸——提供“認檢研服”一體化服務。公司充分發揮認證與檢驗檢測業務的協同優勢,聚焦汽車和機械裝備技術發展和需求,着力構建以市場需求爲導向的認檢研服一體化服務能力,爲客戶制定多樣化、專業化、差異化的整體解決方案,從而全面提升公司市場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2、行業影響——與行業協會深度融合。公司是中國工程機械協會、中國鑄造協會、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中國內燃機協會等國內社會團體組織理事單位,並承擔協會多項工作委員會工作,主導分支領域工作,牽頭在行業內開展政策宣貫、技術推廣、標準編制、國際技術交流等活動,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升公司品牌影響力。3、貼近客戶——佈局“1+M+N”近地化服務平台。面向汽車及機械裝備產業佈局,完成專業化、近地化“1+M+N”服務平台建設,以北京、天津、德州、常州、寧波、長沙、青島等城市爲支點,各省市 20 餘個業務部爲終端,構建功能定位清晰、能力互補的近地化、專業化認證、檢測和研發服務平台。

問:公司未來有沒有國企改革計劃?

答:公司在 2018 年成爲首批“雙百企業”,按照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總要求,將持續深化改革,進一步優化“11311運行機制”建設,綜合考慮目標指標、經營難度、管理基礎、人員水平等因素,給予充分的激勵政策,激發各公司的發展活力,聚焦主責主業,持續推進公司高質量發展。


問:公司對未來低空經濟發展有何佈局?

答:公司聚焦主責主業,持續提升自身能力,即將在北京市延慶區實施智能應急裝備檢測產業園項目,項目投資約 5.8 億元,面對軍用裝備、航空航天、汽車、低空經濟產業領域的需求,突破檢驗檢測核心技術,應用智能化、數字化技術,滿足智能化無人化性能試驗及可靠性試驗等試驗需求,爲我國戰略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和質量保障。


中機認檢(301508)主營業務:爲汽車整車、軍用裝備、工程機械、特種設備、民航地面設備、零部件等產品檢驗檢測服務,以及產品認證、體系認證和服務認證等認證服務。

中機認檢2024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1.69億元,同比上升13.44%;歸母淨利潤2706.37萬元,同比上升15.31%;扣非淨利潤2431.82萬元,同比上升15.46%;負債率25.92%,投資收益80.79萬元,財務費用-123.0萬元,毛利率40.12%。

該股最近90天內無機構評級。融資融券數據顯示該股近3個月融資淨流入2117.95萬,融資餘額增加;融券淨流入17.7萬,融券餘額增加。

以上內容由證券之星根據公開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網信算備310104345710301240019號),與本站立場無關,如數據存在問題請聯繫我們。本文爲數據整理,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謹慎決策。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