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二季度预盈超30亿,牧原股份走出“绝望”的猪周期?

二季度預盈超30億,牧原股份走出“絕望”的豬週期?

環球老虎財經 ·  07/12 10:09

盼望已久的豬企們終於等來了一場上行週期。

7月10日晚間,昔日“豬茅”牧原股份披露了今年上半年業績預告,該公司預計上半年可實現歸母淨利潤7億至9億元,同比增長125.19%至132.38%。

據了解,今年一季度牧原股份歸母淨利潤虧損了23.79億元,若以此計算,牧原股份第二季度至少實現了約30億元的歸母淨利潤。

對於業績變動的原因,牧原股份表示,主要原因爲報告期內公司生豬出欄量、生豬銷售均價較去年同期上升,且生豬養殖成本較去年同期下降。

春江水暖,市場先知。今年以來,牧原股份漲幅已達6.67%,最高漲幅一度超18%,遠超市場平均表現。

不過,經過這一漫長的豬週期,牧原股份已經傷痕累累,即使二季度盈利超30億元,也無法充分治癒內傷。

2020年起,公司就開始大量借錢,並分別在2020年4月、2021年9月、2024年1月分別發佈關於累計新增借款超過上年末淨資產20%的公告。

受此影響,牧原股份面臨較大的短期償債壓力,這就像一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截至2023年底,公司的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債務總計達到556億元,而期末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194億元。在這194億元中,有57億元是受限資金。

這或說明,儘管生豬價格已經開始上漲,但牧原股份能否重新成爲市場追捧的“豬茅”,尚需時間的檢驗。

剩者爲王

2006年以來,我國已經經歷了4個豬週期,每一輪豬週期分爲上漲期和下跌期,一輪完整的豬週期大約要經歷3到4年。

時間來到2018年,彼時,非洲豬瘟導致的豬價瘋漲促使各路人馬紛紛殺入養豬業,而養豬行業的二三線企業們,更是快速融資上槓杆,拼命擴產能……無序擴張之下,養豬業又一次進入寒冬。

2021年開始,豬肉價格急轉直下,雖然2022年5月生豬價格見底回升,但在2022年10月後,豬肉價格再次開始下跌,生豬銷售價格一路降至14元/公斤左右,已經低破了養殖成本線。

這也導致生豬養殖企業陷入嚴重虧損境地,2022年,正邦集團突發債務暴雷,隨後被債權人申請重整,拉開了本輪豬週期“高危”豬企排隊進ICU的序幕。2023年天邦食品和傲農生物也發生債務危機,前者主動向法院申請重整,而後者被債權人申請重整。

據公開業績統計數據,2023年26家上市豬企共實現營收6573.16億元,同比降2.89%;合計淨利潤-149.15億元,同比降242.94%。

然而,隨着豬肉價格的逐步回升,似乎預示着“史上最長虧損年”即將畫上句號。此外,如果豬價的下行週期真的出現了逆轉,那麼在這場波動中存活下來的企業可能會展現出更爲強勁的增長潛力。

從價格上看,國內生豬價格從4月初的15元/公斤,一度漲至6月12日的19.1元/公斤,據7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6月豬肉價格相比5月上漲11.4%。進入七月,豬價仍保持上升趨勢,截至7月10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爲24.34元/公斤。

受此影響,養豬企業也在加速回血。

7月10日晚間,豬企“龍頭”牧原股份發佈公告,公司預計2024年上半年實現扭虧爲盈,歸母淨利潤預計爲7億元至9億元,上年同期虧損27.79億元。

事實上,2024年一季度,牧原股份虧損達23.79億元,結合上半年公司實現扭虧可以計算,二季度該公司盈利預計可達30億元以上。

具體來看,6月份牧原股份商品豬銷售均價爲17.73元/公斤,環比上升14.24%,同比上升28.29%。整個2024年上半年,牧原股份累計銷售生豬3238.8萬頭,累計銷售收入分別爲560.22億元,兩項數據均有所增長。

此外,養殖成本的下降也是牧原股份扭虧爲盈的重要原因。據該公司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顯示,公司2024年6月的生豬養殖完全成本約爲14元/kg,相比5月下降了0.3元/kg左右,其中料價下降與生產成績改善對成本下降的影響各佔一半,並且牧原股份表示,到2024年底,公司有信心實現13元/kg的成本目標。

除了牧原股份外,當前已有多家豬企披露了今年上半年的業績情況。

就在牧原股份披露數據的同一日,唐人神公告稱,預計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400萬元-600萬元,同比扭虧,一季度虧損1.98億元,二季度單季盈利或超2億元。

此外,上半年實現盈利的還有京基智農、ST天邦、神農集團和唐人神。神農集團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4億元至1.28億元,同比扭虧。

與此同時,即使那些上半年沒有實現盈利的豬企,其業績也同比大幅減虧。比如,新希望、新五豐、巨星農牧、大北農等豬企。其中,新希望預計上半年淨利潤虧損12億元,同比減虧59.77%,二季度單季盈利預計約7.5億元。

對此,國金證券指出,目前行業內有能力大量補充產能的主體較少,所以隨着週期的持續上行,成本端控制優秀且能持續擴張的優質企業將實現較好盈利。

資本“加註”反轉預期

在有效市場假設下,股價像是“晴雨表”往往提前反映業績情況。

隨着生豬市場供需關係的轉變,迎來業績“拐點”的牧原股份也受到了資本的再度“追捧”。今年以來,牧原股份漲幅已達6.67%,最高漲幅一度超過18%(年初至5月中旬),遠超市場平均表現。

那麼誰吃到了牧原股份這次的漲幅呢?

據牧原股份公告顯示,在底部區間,該公司董事、監事等管理人員頻頻增持。其中,其他部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核心管理、技術、業務人員委託設立的信託計劃共增持牧原股份3041.39萬股,均價約爲39.39元/股,截至7月10日,該信託計劃增持部分已獲得了約1.44億元的“浮盈”。

此外,公司實控人秦牧原也耗資3.5億元增持了906.41萬股,均價約爲38.61元/股,同樣是截至7月10日,秦牧原增持的這部分股票已獲得了約4985萬元的“浮盈”。

除了公司管理層外,外部的資本也開始“加註”牧原股份。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持股機構數量達到了261家,較2023年一季度增加了128家,持股總量也較去年一季度增加了1.32億股。其中,代表“北向資金”的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在一季度增持股份最多,爲1290.66萬股。

當然,在衆多加倉牧原股份的資本中,被譽爲“超級牛散”的孫惠剛無疑是最爲人熟知的一個。

從其加註牧原股份的過程來看,孫惠剛第一次被披露持有牧原股份股權是在2021年牧原股份的年報中,21年末其持有約5012.12萬股,佔總股本1.41%的比例,新晉成爲牧原股份的第六大股東。

之後孫惠剛在2022年前三季度持續增持,持股數來到6274.37萬股,期間股價並無較大波動。

不過,由於生豬價格持續下跌,2022年10月牧原股份的股價也持續下探,跌超15%後股價才逐漸企穩,在此期間,孫惠剛減持約30萬股。

隨着今年一季度牧原股份股價進入盤整期,孫惠剛又開始了大幅加倉,2023年第一個季度增持約2129.27萬股,持股數上升至8373.64萬股。

此後的三個季度,孫惠剛繼續加倉51.79萬股、100.80萬股、42.12萬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孫惠剛共持有牧原股份8568.35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2.34%,已經成爲牧原股份第四大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不僅牧原股份,生豬行業其他龍頭公司也獲得了資金加註。

比如,雲南省規模最大的養豬企業—神農集團,在2024第一季度獲得了招商景氣優選股票、嘉實農業產業股票以及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一零零五組合的加倉。

此外,上半年同樣扭虧的唐人神更是獲得了摩根健康品質生活混合、富國消費主題混合等6家基金的加倉。

豬週期迎來曙光?

雖然第二季度牧原股份已經實現了超30億元的淨利潤,但這並不代表牧原股份已經回到了過去的“好日子”。

從披露的業績數據來看,經過這一次漫長的下行週期,當前的牧原股份已經“傷痕累累”。

與科技企業輕資產運營方式不同,生豬養殖是重資產行業,所以擴大生豬養殖規模,必然要投入更多的資本。2018年,牧原股份固定資產僅爲135.4億元,而2023年底,公司固定資產已飆升至1122億元。

爲了維持規模優勢,從2020年起,牧原股份就開始大量借錢,並分別在2020年4月、2021年9月分別發佈關於累計新增借款超過上年末淨資產20%的公告。

在豬價上行週期,這種生產方式將會帶來規模效應,但當豬價轉而向下,重資產無疑會給公司造成更重的負擔。

時間來到2023年末,牧原股份流動負債超過流動資產310.76億元,資產負債率爲62.11%,較上一年末增加 7.75個百分點。

以牧原股份綜合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以及其他應付款中借款本息來計算,牧原股份期末帶息負債金額達到765.5億元,較2022年末增加超過170億元。而牧原股份爲高額債務支付了32.39億元的利息費用。

更爲關鍵的是,牧原股份的“流動性風險”更加凸顯。2023年末,牧原股份的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債務合計556億,而期末現金只有194億。這貨幣資金194億,其中還有受限資金57億,遠不夠未來一年需要償還的債務。

事實上,秦英林此前就曾提出過一個經典理論:“豬就是企業的現金流”。認爲牧原股份具有較強的變現能力,無論是豬肉存貨還是飼料等生產性物資,必要時可作爲公司短期償債的資金來源。

不過,當前的生豬養殖行業仍在緩慢復甦當中,是否能反彈猶未可知。

有觀點認爲,短期內豬肉消費處於淡季,消費需求不支撐價格過快持續上漲,從供給基本面來看,豬肉供給充裕特徵沒有改變,因此豬價上漲空間不大。

卓創資訊生豬分析師王亞男也表示:“在今年能繁母豬不斷恢復的情況下,四季度生豬供應量或陸續增加,對行情有利空影響。雖然需求旺季來臨,但養殖戶傳統出欄時間較爲集中,供應增加或較集中,需求增加則相對分散,因此豬價有下滑可能。”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