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NAS新品“翻车”后,绿联科技要上市了

NAS新品“翻車”後,綠聯科技要上市了

松果財經 ·  00:58

在 消費電子 市場回暖的東風中,又一消費電子知名企業登陸A股。

近日,深圳市綠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綠聯科技”)開啓申購,將在 創業板 上市。本次上市,綠聯科技的發行價爲21.21元/股,發行數量爲4150萬股,募資總額約8.8億元。

據松果財經了解,這與綠聯科技早前15.04億元的募資規劃並不相符。

然而,當前有衆多利好消費電子上市公司的消息。消費電子行業正處於復甦勢頭中,據 信達證券 統計,消費電子板塊2024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322.9億元,同比增長14%;實現歸母淨利潤134.9億元,同比增長50%。而從招股意向書披露的數據來看,綠聯科技近三年更是緊抓市場需求,業績穩步向上。

那麼,有哪些因素影響了綠聯科技的未來市場定價?公司能否持續行駛在成長快車道上?

一、3C數碼營銷高手,“翻車”在新品推廣環節

作爲專注於3C消費電子市場的公司,綠聯科技創立以來以數碼 線材 爲核心抓手不斷拓展業務邊界,形成了傳輸類產品、充電類產品、音視頻類產品、移動周邊類產品以及存儲類產品等五大系列多元化的3C數碼生態。

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綠聯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爲34.46億元、38.39億元和48.03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18.05%;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97億元、3.27億元和3.88億元。相對過去兩年消費電子市場持續低迷的表現,公司經營韌性較好。

今年上半年,隨着消費電子週期拐點到來,綠聯科技管理層初步測算公司整體業績仍將保持較好的增長態勢。

如果僅看主要經營數據,綠聯科技是一家快速成長期的上市公司。而和業內兩大上市龍頭的對比,也證明公司在規模、體量和盈利能力等方面仍有不小的進步空間。

問題是,綠聯科技能否保持上升之勢,成爲優質成長股?

對此,松果財經從渠道推廣、供應鏈模式和科研實力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在渠道方面,綠聯科技採取以線上銷售爲主的銷售模式,主要在天貓、京東、 亞馬遜 等全球知名電商平台進行銷售。2021年至2023年,公司通過線上電商平台實現的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爲78.14%、75.98%和 74.77%,六個平台合計實現的收入佔公司線上銷售收入的比重分別爲 98.31%、97.12%和 95.96%。

可以說,綠聯科技主營業務增長預期基本取決於電商平台的經營。招股書中,公司也表示,預計未來將繼續作爲公司開展線上銷售的主要渠道,公司通過電商平台開展銷售活動存在相關業務風險。

爲此,綠聯科技在線上渠道營銷推廣方面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招股書顯示,公司近三年銷售費用佔營收比重逐年上升,且高於其他支出項目。

綠聯科技銷售費用主要由平台服務費、推廣費和職工薪酬構成,而公司近三年來爲促進銷售的增長,在電商平台、媒體廣告線上渠道以及其他場景的推廣投入持續增加,推廣費佔銷售費用的比例從35.64%提升至39.66%。

另一方面,對比同行其他上市公司,綠聯科技也展示出自身對營銷的重視,其銷售費用率遠超行業均值。

然而,在十分重視渠道推廣和品牌建設的背景下,綠聯科技卻在自己舉辦的新品發佈會上“翻了車”。

今年5月,綠聯科技以“新一代存儲方式·未來已來”爲題舉辦發佈會,發佈最新的DXP系列私有云產品及與之配套的UGOS Pro系統,吸引了NAS玩家的高度關注。但是在正式開售僅3天后,就有大量用戶表示新品實物與參數嚴重不符並存在諸多“BUG”,公司不得不下架產品併發布致歉信。

按理說,作爲一家經營多年的數碼品牌,綠聯科技發佈新品前應該對其進行了嚴格的測試,不會出現這種“低級錯誤”。尤其考慮到綠聯科技以外協生產爲主,自主生產爲輔的生產模式,應該有更多資源分配到技術/產品研發和品牌管理。從招股書來看,公司2021年至2023年,外協生產佔比分別爲75.62%、76.12%、78.31%,呈連續上升之勢。

採用外協生產並非行業共識,另一家龍頭企業 公牛集團 就以“市場預測+安全庫存”的自制爲主,在生產環節精準控制並構築了安全邊界。而綠聯科技以外協生產模式爲主,意味着技術創新和品牌管理能力決定了公司經營的穩定性。

那麼,綠聯科技爲什麼會在重要的新品發佈環節“翻車”呢?

二、強凝聚力的管理團隊,扛起研發的“大專生”們

企業經營核心在人,用人邏輯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底色。

綠聯科技開啓招股後,成爲業內焦點,不少媒體指出其家族企業色彩濃厚。比如,貝多財經提到了綠聯科技許多核心管理人員與創始人之間存在親屬關係。張清森的妹妹張碧娟擔任高級售服主管,張碧娟的配偶李慶珍擔任倉儲經理,監事雷淑斌的配偶曾秋洋爲外貿運營主管,這些人負責了綠聯科技的售後、供應鏈及海外業務幾大板塊。

與此同時,綠聯科技經營權和股權都牢牢把握在創始團隊手中。據招股書,發行後前五大股東中,創始人張清森的股權爲45.27%,陳俊靈持股17.36%,綠聯諮詢持股12.82%,綠聯和順持股4.22%。

對此,部分媒體認爲家族式經營是綠聯科技發展的掣肘。

而在我們看來,這種經營模式並不一定弊大於利。尤其是在公司快速成長的階段,管理團隊向心力強有助於戰略的執行。更何況人是在成長的。漢高祖劉邦也證明了建功立業的人才資源有時候不過是“一縣俊才”。細數劉邦的沛縣創業班底,蕭何、?曹參、?任敖、?樊噲、?周勃、?灌嬰等人,建功前不過是一縣主吏掾、獄掾、獄吏、狗肉攤個體戶、民間音樂家以及絲製品小商人。

不過在用人問題上,是否知人善任非常關鍵。

無疑,綠聯科技有一群重視“股東回報”的管理者。據悉,在上市前四年,綠聯科技大手筆分紅,分紅總額近4億元,2020年單年分紅金額就佔了當年淨利潤的55.55%。而隨後遞交的招股書中,公司又披露了補充流動資金4.5億元的募資用途。

綠聯科技對股東回報的重視令人欣慰,但是管理團隊應該抱有長期主義,以長期戰略思維推動公司發展,實現可持續的股東回報。

而最能體現一家公司長期主義的,就是研發。從招股書來看,綠聯科技在研發團隊的建設方面卻存在一定問題。截至2023年末,綠聯科技研發人員中學歷在大專及以下的佔比49.25%,接近團隊總人數的一半,而且3名核心技術人員中,一人爲本科學歷,兩人爲大專學歷。

雖非“唯學歷論”,但是DXP系列新品出現問題也許早有預兆。我們對比了三家可比上市公司的專利情況:

截至2023年底,公牛集團累計有效專利授權2686項,根據資料披露的專利類型分佈,公司發明專利佔比22.27%,實用新型佔比47.67%,外觀專利佔比30.06%;

截至2023年底, 安克創新 在全球共取得173項發明專利,848 項實用新型,594 項外觀專利;

截至最新招股書籤署日,綠聯科技800多項境內專利和700多項境外專利中,發明專利僅有17項,外觀設計專利則高達1200項。

不難看出,綠聯科技的研發團隊聚焦外觀專利,專利含金量有待提高。這與招股書中提到的“公司專注於產品的技術研發、產品創新和品牌管理,並協同優秀的外協工廠,爲用戶提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優質產品”顯然有所差異。

事實上,研發費用也反映這一點。近三年來,綠聯科技研發投入累計約5.56億元,各年度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爲4.54%、4.78%和4.50%,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顯然,綠聯科技上市後有必要更重視研發團隊建設和研發投入。

因爲新一輪技術創新的浪潮正在到來。近年來,消費電子行業逐漸步入個位數增長的階段,供給側期待技術創新帶來新的增長動能。根據Statista數據,2023年全球消費電子行業市場規模已達10,516億美元,預計2028年將增長至11,767億美元。

這一階段,頭部消費電子企業紛紛加碼技術研發,向着智能化(大模型)、高能源效率和安全性等方向迭代產品,創新成爲消費電子行業發展的主旋律。正如綠聯科技在招股意向書中提到的,品牌壁壘、技術壁壘、規模壁壘、人才壁壘、資金壁壘逐漸形成,行業資源逐步向具備技術創新實力、全球化運營能力和品牌美譽度的消費電子頭部企業聚集。

上市後,綠聯科技要凝聚起更強的“科研力”和組織力,不斷探索新的創新點並避免NAS新品事件重演,才能在消費電子新週期裏行穩致遠。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