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一位迟到的“新势力”想挤上牌桌

一位遲到的“新勢力”想擠上牌桌

華爾街見聞 ·  07/19 04:06

“純血”大衆來了。

big

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周智宇

當國內新能源競賽步入淘汰賽,一位姍姍來遲的“新勢力”仍在奮力擠上牌桌。

7月17日晚,成立了八年的大衆安徽,終於推出首款車型--ID.UNYX(與衆)。雖然同爲大衆純電ID.家族,但這臺新A級SUV與南北大衆(一汽大衆、上汽大衆)的車型展現出不一樣的風格。

它成了首款使用金色大衆徽標的車型,車身多處同樣用上金色點綴,這在大衆全球產品序列裏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造型上,大衆搬來旗下性能品牌Cupra的Tavascan作原型,爲ID.與衆套上轎跑風格;智能化也請科大訊飛等“外援”加緊補課,用上了新交互界面,標配L2級智駕系統。

光環加持下,ID.與衆成了如今配置最高、本土化適配最好的大衆ID家族車型。藉着它的誕生,大衆想要在電動車賽道徹底打開局面,融入中國市場,與新勢力們“打成一片”。

不過,市場卻對它產生了“生不逢時”的疑慮。

20.99萬-24.99萬元的ID.與衆,是大衆MEB平台最貴的車型,甚至高於南北大衆的ID.6;且相較特斯拉ModelY、小鵬G6、智己LS6、極氪001、比亞迪唐EV等競品,ID.與衆的優勢多體現在設計與“純血”大衆的標籤,而電機功率、補能速度、智能化配置等方面都難敵同價位國產車。

並且大衆安徽連渠道部署還在進行時。

爲凸顯品牌獨立性,大衆安徽選擇0-1建設銷售網絡,首批規劃在20個城市建設40多家門店,明年開始再逐步增加至70個城市。作爲對比,小米汽車上市初就已進入29個城市,開設了59家門店;到年底要將銷售門店、服務網點分別覆蓋到50個、86個城市。

這主要是因爲大衆安徽目前車型尚少,離全速衝刺尚有時日。根據規劃,ID.與衆後的四款A級純電車型,以及與小鵬合作的2款B級車,都將在2026年導入市場。

“大衆安徽目前最關鍵不是2024年完成多少銷量,而是要把品牌打響、把品類做出來”。大衆品牌中國CEO兼大衆中國銷售負責人孟俠(Stefan Mecha)如是說道。

因爲“以退爲進”的大衆,迫切要在中國重塑自己。

今年是大衆入華的第四十個年頭,如今南北大衆依舊身處市場頭部,但依舊難逃規模波動的壓力。在新能源、智能化的衝擊下,即便大衆的ID家族,已是合資中動作最快、銷量最高的純電品牌,但其釋放的增量,依舊不足以抵消自身油車基本盤的萎縮。

乘聯會數據顯示,一汽大衆、上汽大衆上半年國內零售銷量同比分別下滑8%、4.1%。

爲穩住局面,南北大衆紛紛打出“油電同智”策略,欲補齊智能化短板穩住燃油車份額,同時純電系列也不斷開出優惠,以在迅速迭代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然而在自主品牌與新能源滲透率雙雙過半的大勢下,這終究是暫時的權宜之計。

在大衆眼裏,新成立的大衆安徽,就是爲船大難掉頭的兩家合資公司探路,同時重塑被價格戰消磨的品牌形象。

2016年,大衆集團與江淮簽約成立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成爲大衆品牌第三家中國合資企業。彼時特斯拉Model 3還未下線,蔚小理還在襁褓之中,MEB平台也未推出,大衆就已經爲重倉新能源賽道埋下伏筆。

隨後大衆集團增資擴股,拿下這家公司75%股權和全部管理運營權,並更名爲大衆汽車(安徽)。相比南北大衆,“含衆量”頗高且定調完全面向中國市場、專注本土化研發的大衆安徽,被業界視作大衆集團在華的“親兒子”,也是大衆自己的“造車新勢力”。

並且大衆持續深入地融入中國汽車產業生態。

大衆投資10億歐元在安徽組建的大衆科技,是狼堡總部外最大的研發中心,也是大衆唯一專注智能網聯車的研發中心。它的主線任務,是爲中國市場開發定製車型,且將新產品的開發週期、成本壓縮30%,以達與中國本土車企並肩競爭的能力。

本土研發外,大衆集團還建立了數字化銷售服務、零部件公司,深入國內供應鏈。其與小鵬、地平線和國軒高科展開合作,前兩者聚焦於智能化軟硬件,後者則聚焦於電芯供應。

產品研發、市場定位、渠道革新、供應鏈本土化都一切從零開始,大衆安徽就是大衆集團在中國市場的新錨點。

倘若這條路走通,大衆安徽的模式很可能會複製到南北大衆,大衆這家汽車工業的巨擘也有望在中國市場迎來第二春,甚至將經驗反哺回全球市場。

根據大衆集團的計劃,2030年前,集團要在中國市場鋪開超30款純電動車型。它也將藉此吹響衝鋒的號角。

從現在開始算起,留給大衆安徽和ID.與衆還有兩年時間,用以研發平台、驗證市場。只是在格局接近固化的形勢下,這也將是大衆實現徹底反擊再次躍遷的最後機會。

這位肩負品牌復興重任的“新勢力”必須要背水一戰。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