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刷屏!宝马"霸王条款"、加价3万元才能提车?记者实探!

刷屏!寶馬"霸王條款"、加價3萬元才能提車?記者實探!

證券時報 ·  07/22 00:47

近日,“多地寶馬4S店拒不交車”話題衝上微博熱搜。有消費者向證券時報記者反映稱,6月底已經給寶馬4S店交了定金並簽好合同,但是4S店目前以“沒車”的理由拒絕交車。在社交平台上,反饋類似情況的消費者並不少見。還有媒體報道稱,有顧客到臨近提車時被告知需要加價3萬元。

爲此,證券時報記者實地探訪位於深圳的多家寶馬4S店,得到的反饋均是“沒有上述情況發生,均按照合同正常交車”。對於“多地寶馬4S店拒不交車”問題,寶馬中國方面也進行了回應,稱:“我們已注意到相關內容,並在內部進行了初步調查,涉及的案例均是個案。”

“拒不交車”或爲個案,記者實探4S店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全國多地陸續有消費者遭遇了寶馬的“霸王條款”,之前定的寶馬汽車被4S店以“店裏沒車”等理由拒絕交付,需要臨時加價才能提車。

位於江蘇的吳先生向證券時報記者反映稱,6月底他在徐州一家4S店定了一輛寶馬X5,交了1萬元的定金,且簽署了正規的銷售合同,本來預計在7月20日交車,但是寶馬4S店工作人員以“店裏沒車了”的理由,拒絕向吳先生交付汽車。截至7月22日上午10點鐘,吳先生仍未順利提車,仍與寶馬4S店在溝通。

上述情況是否是普遍?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實地探訪分屬於不同經銷商的多家深圳寶馬4S店。位於深圳寶安區一家寶馬4S店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我們沒有這種情況,之前簽好合同的現在都是正常交車的。”

該工作人員還向記者透露,目前店裏寶馬i3系列落地價已經提高到了24萬元以上(免息情況下),較一週之前“又漲了一輪”,較半個月前已經提升2萬多元,價格仍在持續回升中,但他們門店裏還沒有發生過漲價之後“拒絕交車”的事件。

深圳南山區也有寶馬4S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我們也看到新聞了,您說的‘拒絕交車’應該是個別門店的事兒。我們這邊交完定金簽完合同肯定是正常交車的。”

“之前門店虧損太嚴重了,像寶馬i3系列這些‘賣一輛車虧一輛’,現在價格回升也只是減輕虧損。”深圳福田區有寶馬4S店銷售人員向記者表示。不過對於“簽好合同之後拒絕交車”的情況,該銷售人員同樣進行了否認。

可以發現,寶馬4S店在汽車價格回升之後“拒絕交車”並非是全國統一的情況,能否正常交車取決於經銷商不同的經營策略。

隨後,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寶馬中國客服。對於有4S店“拒絕交車”的情況,寶馬中國客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寶馬是把車輛的售前和售後全權交付給經銷商的,如果是加價才交車的問題,我們客戶服務中心這邊只是作爲溝通和反饋的平台,可以協助您反饋到具體店面,後續由店面和您溝通聯繫,爲您提供解決方案。客戶服務中心本身沒法提供相關的解決方案。”

針對“寶馬4S店拒不交車”的事件,寶馬中國回應稱:“我們已注意到相關內容,並在內部進行了初步調查,涉及的案例均是個案,且每一個案具體情況不盡相同。我們在積極與相關經銷商溝通,敦促寶馬授權經銷商遵守《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和合同約定,維護消費者權益,保障消費者獲得滿意的服務體驗。”

經銷商經營壓力大,汽車行業庫存高企

此前,寶馬中國方面表示,下半年寶馬在中國市場將重點關注業務質量,支持經銷商穩紮穩打。

多家寶馬4S店的銷售人員一致向記者反應稱,此前汽車價格戰中寶馬多款車型降價幅度太大,對門店的利潤帶來了沉重打擊。對於寶馬的走量車型,經銷商“虧錢賣車”已經成爲普遍現象。

從行業來看,目前汽車經銷商普遍面臨較大經營壓力。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2024年上半年超過八成汽車經銷商沒有完成銷量任務,僅18.4%經銷商完成任務。同時,經銷商們“以價換量”現象較多,新車價格下探嚴重,裸車毛利較低。

銷量“不達標”也帶來了庫存層面的壓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6月底,汽車經銷商總體庫存量在250萬輛左右。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聯分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統計,2024年6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爲62.3%,同比上升8.3個百分點,環比上升4.1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於榮枯線之上,汽車流通行業處在不景氣區間。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發文稱,截至2024年6月末,全國乘用車庫存爲344萬臺,超過了2022年、2023年同期水平。庫存支持未來銷售天數爲56天,較2023年6月的54天進一步提升,結構性壓力不小。6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76.2萬輛,同比下降7%。

西南證券研報認爲,隨着各地汽車促消費政策的持續開展,車市優惠政策有望推動經銷商去庫存,帶動零售回暖,未來車市整體優惠或有所擴大。

崔東樹表示,從目前344萬臺的乘用車庫存水平和預期未來幾個月的市場增長判斷,行業庫存消化壓力不小。鑑於目前價格促銷戰帶來的分化走勢現狀,車企需及時跟蹤政策環境與市場變化,謹慎設定產銷節奏,根據經銷商庫存結構,謹慎增加庫存,及時清理歷史庫存。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