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台积电:跟着英伟达,吃香又喝辣 | DoNews财经

台積電:跟着英偉達,吃香又喝辣 | DoNews財經

DoNews ·  04:03

撰文 | 雁秋

編輯 | 李信馬

題圖 | 文心一格

英偉達踩中人工智能的風口,一路攀升到科技公司金字塔的塔尖,賺得盆滿鉢滿。作爲其AI芯片的主要代工廠,台積電心底的笑意也藏不住了。

美國時間7月8日,台積電市值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當日其股價盤中一度上漲超過4%,創下歷史新高。台積電至此躋身全球最有價值公司的俱樂部,位列全球市值第八。

近期,台積電勢頭繼續上揚,帶來了一份超分析師高預期的業績。在全球半導體行業的舞臺上,這家公司以其前沿的AI芯片和封裝技術,正成爲推動行業發展的主要力量。

一、最賺錢的Q2

7月18日美股盤後,台積電公佈了2024年二季度業績,核心財務指標實現同、環比雙增。

截至今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台積電實現營收6735.1億元臺幣(1494.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1%,環比增長13.6%;淨利潤2478億元臺幣(549.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3%,環比增長9.9%。

相當於台積電每天淨賺超過27億元臺幣,是成立以來最賺錢的一個季度;每股收益爲9.56元臺幣,爲單季歷史第三高。

對其業績增長,台積電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黃文德表示,受惠於3nm與5nm製程需求強勁,部分抵銷智能手機應用季節性的影響,使得營收創高。

因成本結構改善,以及較有利的匯率因素影響,部分抵銷3nm製程產能提升過程中對毛利率的稀釋程度。第二季毛利率預估區間原爲51%至53%,實績爲53.2%;利潤率原預設區間爲40%至42%,實績爲42.5%,雙雙超出預期。

長期以來,台積電的營收主要依賴智能手機產業。得益於全球範圍內人工智能的增長以及智能手機業務的復甦,台積電迅速轉型爲人工智能加速器的主要供應商。目前,台積電爲英偉達、AMD等公司生產AI訓練芯片,同時還爲高通提供搭載AI功能的筆記本電腦處理器。

隨着智能手機和人工智能相關產品的繼續增長,台積電預計2024年全年美元營收同比增長從21%-26%上調至24%-26%;Q3毛利率53.5%-55.5%,經營利潤率42.5%-44.5%。

二、3nm製程優勢明顯

以製程來分析台積電營收結構,二季度,台積電7nm及以下先進製程營收佔比繼續增長,佔晶圓總收入的67%,環比上升2個百分點。

在所有產品線中,7nm製程出貨佔晶圓銷售金額比重約17%,5nm製程佔比35%,3nm製程佔比15%。其中,3nm、5nm製程貢獻了台積電一半的業績,比第一季度46%的比重進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3nm製程的營收增幅最大,實現環比翻倍增長。據台積電公開業績顯示,3nm製程在2023年的營收佔比僅爲6%,從去年三季度開始放量,今年Q2達到了15%。

相比之前的5nm,3nm製程技術在相同功耗下性能提升了15%,而在相同性能下功耗則降低了30%。簡單來說,芯片更小、更強、更省電,此外隨着成本的優化,芯片價格也更低。

目前,台積電3nm製程家族主要包括四個版本,分別是:

N3,基礎版

N3E,成本優化n版

N3P,性能提升版

N3X,高壓耐受版

其中,N3E 和 N3P 都是基於 N3 的光學縮小版,可以降低複雜度和成本,同時提高性能和晶體管密度。而 N3X 則是專爲 HPC 領域設計的工藝,可以支持更高的電壓和頻率,從而實現更強的計算能力。

目前3nm工藝的應用場景主要是高端手機、高性能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據半導體設備公司消息人士透露,台積電5nm和3nm工藝的產能已經滿載,尤其是3nm產能已經供不應求。蘋果、高通、英偉達與AMD等四大廠商已大舉包下臺積電3nm製程產能,訂單甚至排到了2026年。

台積電表示,不排除將更多5nm製程轉換爲3nm。據悉,N5和N3製程之間的工具通用性超過90%,且這兩個節點都在中國臺灣台南,晶圓廠緊密相鄰,因此轉換較爲容易。

供不應求之下,台積電選擇漲價,6月底,台積電3nm和5nm產品提價5%-10%,非AI產品漲價至多5%,先進封裝價格上漲15%-20%。

面對漲價,巨頭們並不介意,英偉達CEO黃仁勳甚至評論道:“考慮到台積電對全世界和科技業的貢獻,公司的價值被嚴重低估。”不止英偉達,蘋果等多數客戶也已同意台積電上調代工價格,以換取可靠的芯片供應。據macrumors報道,蘋果已經將2024年iPhone 16系列的出貨量預期提升到9000萬臺,相比iPhone 15系列同期提高10%。此外,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機構一致看好漲價有助於改善台積電的毛利率。

雖然台積電的2nm目前還沒有盈利,但是台積電透露,客戶對2nm的興趣和參與度很高,這也代表着在新一輪的產業風潮中臺積電將繼續吃到頭波紅利。

三、來到晶圓代工2.0時代

台積電董事長兼總裁魏哲家提出“晶圓代工2.0”新業態,重新定義晶圓代工產業。這也是台積電開創了晶圓代工產業37年之後,再度定義了“晶圓代工”。

1985年,張忠謀從德州儀器離職,兩年後創建臺積電,開創了晶圓專業代工模式,也就是“晶圓代工1.0”。此後台積電持續專注晶圓代工業務,並表示只生產由客戶設計的芯片,本身並不設計、生產或銷售自有品牌產品。

這種方式直接弱化甚至消除了台積電與客戶間的競爭關係,因此台積電也成爲行業的絕對龍頭。據全球市場調研機構TrendForce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台積電佔據了全球晶圓代工市場61.7%市場份額。

但如今,隨着芯片製造越來越複雜,晶圓代工廠也早已脫離原本單純的晶圓製造代工範疇,整個生產過程中實際上還包括了封裝、測試、光罩製作與其他部分。一些IDM廠也紛紛搶進晶圓代工領域,使得相關界線趨於模糊。晶圓代工2.0正是將封裝、測試、光罩等邏輯IC製造相關領域納入代工範疇。

在臺積電看來,新定義更能反映台積電不斷擴展的市場機會。但是台積電只會“專注最先進後段封測技術,這些技術將幫助台積電客戶製造前瞻性產品”。

新定義下,台積電對應的市場規模翻一番,2023年晶圓代工行業的規模約爲1150億美元,新定義下則接近2500億美元。行業人士表示,晶圓代工未來將在更大範疇開啓競爭。

結語

當下,處於供應鏈上游的台積電確實拿了一副好牌。魏哲家預測:“我們預計2024年將是台積電健康成長的一年。”

不過台積電也有自己的麻煩:需求旺盛自然要擴大產能,但海外造廠有着政策、成本、人工等多重挑戰,未來新增的產能能否被市場消化,也還不得而知;技術方面,三星、英特爾與台積電的差距越來越小,如何保持長期的市場競爭力,也是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