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TOP10基金公司有2家持仓前10占比超6%,茅台、腾讯、宁德时代排前三

TOP10基金公司有2家持倉前10佔比超6%,茅台、騰訊、寧德時代排前三

派財經 ·  07/29 15:54

出品/公司研究室基金組

文/雪巖

公募基金二季報已發佈結束,在上半年坐山車般的股市行情下,各家基金的業績表現可謂一言難盡。這裏,僅就資產規模前10的基金公司權益產品的表現,做一些追蹤分析。

1、4家基金公司權益資產下滑,廣發基金縮水234億

截至7月26日,國內公募基金總資產30.79萬億元,其中,債券型基金10.54萬億,貨幣型基金13.19萬億,姑且將剩下的基金視作權益基金,則總計7.06萬億,佔整個基金資產的比例爲22.93%。

具體到資產規模前10 的基金公司,數據顯示,TOP10基金公司的資產規模均出現增長,其中,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廣發基金的規模增加2000億以上,南方基金增加1844億。除了匯添富基金增加973億,其他基金資產增加均在1000億以上,1500億以下。

不過,具體到權益類產品,資產規模在同期並不是都出現了同步增長,相反,有4家基金公司的權益資產出現下滑,它們分別是:廣發基金縮水234億,匯添富基金縮水152億,鵬華基金縮水106億,天弘基金縮水21億。

從權益產品資產佔比上看,只有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嘉實基金、富國基金佔比超過30%,匯添富基金、南方基金、廣發基金在20%-30%之間,博時基金、鵬華基金與天弘基金權益資產佔比均低於20%,以貨幣基金聞名的天弘基金權益佔比僅9.51%。

2、2家公司持倉前10市值佔比超6%,茅台、套現、寧德時代位列前三

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各家基金公司持倉前10 股票的市值差別很大,佔比也很懸殊。

二季報顯示,TOP10公募基金持倉前10 股票市值第一陣營是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分別是1182億、998億;持倉前10股票市值規模第二陣營是嘉實基金、匯添富基金、廣發基金,分別是378億、334億、301億;剩下基金公司持倉前10股票市值規模均低於300億。

從規模上看,股票持倉前10市值上千億的僅易方達基金公司一家。

從持倉前10股票市值佔比看,超過6%的基金公司,就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兩家。其中,華夏基金權益佔比6.73%。也就是說,以持倉前10股票市值佔比而言,華夏基金居於TOP10 基金排名第一。佔比超過3%的兩家,分別是嘉實基金、匯添富基金;超過2%的兩家,分別是富國基金、廣發基金。其餘4家基金公司,持倉前10股票市值佔比均低於2%。

在TOP10 基金公司持倉前10股票名單中,不同基金公司名單不同,同一股票即使在不同基金中出現,位次也不一樣。根據各家基金公司從1到10的名單中,某家上市公司出現的位次、頻次與累計持股市值,公司研究室做了一個粗略統計。

數據顯示,持倉市值前3位的公司分別爲:貴州茅台(600519.SH)、騰訊控股(00700.HK)、寧德時代(300750.SZ);排在第四、第五的分別是:五糧液(000858.SZ)、美團-W(03690.HK);剩下的5家公司分別是:長江電力(600900.SH)、招商銀行(600036.SH)、中國海洋石油(00883.HK)、邁瑞醫療(300760.SZ)、紫金礦業(601889.SH)。

客觀而言,這個持倉排列,大致反映了TOP10 基金上半年操作中的幾個重點方向:第一,對部分行業龍頭的堅守,比如貴州茅台、寧德時代、邁瑞醫療;第二,對香港市場科技股反彈的把握,比如騰訊控股、美團-W;第三,對高分紅高股息股的配置,比如長江電力、中國海洋石油、招商銀行、紫金礦業。

3、淨值上漲超20%產品僅39只,北證50指數基金跌幅都在30%以上

公司研究室注意到,基金資產規模與產品數量並不簡單成正比。

以資產規模TOP10基金公司來說,資產規模第一的易方達基金公司,基金數量717只;資產規模排名第二的華夏基金公司,基金數量789只;規模排名第三的廣發基金,基金數量733只。

數據顯示,截至7月24日收盤,TOP10基金公司中,淨值上漲超過20%的產品都不多,總計39只。這些產品多爲權益產品。顯然,在今年以來劇烈震盪的市場行情中,能獲得20%以上的收益相當困難。

從各家基金漲幅前3的產品看,收益表現較好的產品,主要分佈在以下領域:第一,投資海外特別是美股的QDII;第二,追蹤銀行、電力等高利息股的ETF;第三,跟蹤或掛鉤黃金等貴金屬的產品。

這樣的業績分佈,與市場今年以來的熱點表現基本一致。

此外,公司研究室還統計分析了TOP10 基金公司跌幅超20%的產品。數據顯示,這類產品總計274家,遠遠超過漲幅20%的產品數量。

結合這些基金公司跌幅前3的產品分佈,公司研究室發現,今年以來,頭部基金公司跌幅較大的產品,主要有以下幾類:

第一,北證50成份指數基金,這是今年以來基金產品下跌的重災區,相關產品跌幅都在30%以上;第二,新能源、光伏、醫療等賽道股,跌幅都在30%左右;第三,科創板、新材料等相關產品,跌幅也都在20%以上。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