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2024年1-7月房地产企业销售表现·观点月度指数

2024年1-7月房地產企業銷售表現·觀點月度指數

觀點網 ·  07/31 07:22

2024年1-7月百強前10房企權益銷售超8000億元,比重爲53%

“2024年1-7月房地產企業銷售表現”研究成果顯示,1-7月,前100房企實現累計權益銷售同比下降約15%,7月單月環比下降近40%。保利發展、中海和華潤置地佔據前三甲,分別錄得權益銷售金額1565億元、1500.82億元以及966.9億元。

從銷售金額來看,1-7月,前10、前30、前50房企的銷售金額門檻值分別約爲500億元、160億元和80億元。從銷售面積來看,1-7月,前10、前30、前50房企的銷售面積門檻值分別約爲360萬平方米、100萬平方米和50萬平方米。從權益銷售金額來看,1-7月,前10、前30、前50房企的權益金額門檻值分別約爲360億元、110億元和60億元。

6月商品房銷售環比上升50.93%,城市住房消化承壓

1-6月份,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4791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9.0%,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1.9%。新建商品房銷售額47133億元,下降25.0%。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26.9%。

按地區來看,東部地區銷售28924億元,同比下降25.4%;中部地區8481億元,同比下降26.7%;西部地區8528億元,同比下降23%;東北地區1200億元,同比下降17.8%。

觀點指數認爲,1-6月商品房累計銷售數值均同比下降,市場還在底部徘徊。隨着政策效能不斷釋放,6月份商品房銷售額爲1.1468萬億元,環比上升50.93%。

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到,充分賦予各城市政府房地產市場調控自主權,因城施策,允許有關城市取消或調減住房限購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

地方調控有了更多自主權可以更好地制定適合當地的政策,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期內,不少於60個城市發佈房地產政策,主要集中在契稅補貼,貸款額度、人才優惠等方面,開出不同的房地產解決良方。如昆明印發優化昆明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政策措施,新規包含優化供給結構、加強項目規劃服務、提升要素保障質效、推動存量住房去化等5個方面。

存量住房消化依然是重要的方向。廣東積極穩妥有序推進收購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全面把握收購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政策,堅持以需定購、自主決策,堅持規範實施、防範風險,用好金融支持政策;有序推進收購已建成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的相關工作。

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389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2%。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長23.5%。(2023年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415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7.0%。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長18.0%)

新房市場帶看量上升,城市間成交分化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其中,北京、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0.6%、1.2%和0.7%,上海上漲0.4%。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7%,降幅與上月相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6%,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

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3.7%,降幅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其中,北京、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2.4%、9.3%和7.7%,上海上漲4.4%。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下降4.5%和5.4%,降幅分別比上月擴大0.8個和0.5個百分點。

新房市場帶看量上升,城市間成交分化。上海鏈家數據顯示,6月新增掛牌量環比上升10%,新增客戶量環比上升15%,帶看量環比上升25%。

諸葛數據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6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10839套,較上月上漲30.67%,單月成交量創年內新高,但較去年同期下降4.15%。6月27日到7月10日,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網籤量爲2666套,相比政策出臺前兩週增長超過40%。特別是在新政發佈後的首個週末,即6月29日至30日,北京市新房成交量達到720套,比新政前的最後一個週末增長了240%。

6月,深圳全市新建商品房成交33.74萬平方米,共3195套,同比下降34.42%;其中新建商品住宅成交29.64萬平方米,共2927套,同比下降4.49%。

觀點指數監測的10個城市中,7月前三週商品住宅成交385.8萬平方米,環比6月前三週下降8.1%。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環比漲幅最大,其餘城市漲跌幅不一。

6月份,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0.8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上海年內首次轉漲,分別上漲0.2%和0.5%,廣州、深圳分別下降1.5%和1.0%。二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9%,降幅比上月收窄0.1個百分點。三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9%,降幅與上月相同。

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9.0%,降幅比上月收窄0.3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7.8%、6.3%、12.4%和9.5%。二、三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下降7.9%和7.7%,降幅均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

觀點指數認爲,二手房房價指數環比下降,主要還是延續此前以價換量的趨勢。自6月27日至7月10日,北京市二手住宅網籤量達到8004套,較新政出臺前兩週增長超過7%。諸葛數據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上海二手房成交26374套,環比上漲48.94%,成交量創近36個月以來新高。

5年期以上LPR期內爲 3.85%,利率水平下調10個點子

7月22日,央行公佈,1年期貸款市場利率報價(LPR)爲3.35%,5年期以上LPR爲3.85%,均較上一期下降10個點子。

據央行披露,6月份,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爲3.49%,比上個月低15個點子,比上年同期低65個點子,均處於歷史低位。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3.65%,比上月低5個點子,比上年同期低32個點子。

由於利率降低,銀行息差收入空間進一步縮小。對居民來說,購房成本和門檻進一步降低,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購房需求。

2024年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11.46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9.27萬億元。(2023年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0.1萬億元,同比多增1.3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1.91萬億元。)

2024年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3.27萬億元,住戶貸款增加1.46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1萬億元。(2023年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5.73萬億元,同比多增2.02萬億元。)

據央行統計數據,存款減少,居民使用存款或者減少其他投資提前償還存量貸款的現象大幅增加。

分部門來看,住戶貸款增加1.46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276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18萬億元(同比下降19.18%)。2023年住戶貸款增加2.8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33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46萬億元。

單月來看,6月住戶中長期貸款變動額爲+3202億元(5月爲+514億元),說明貸款買房人數增多。

對比去年同期,住戶中長期貸款新增額下降,存款也有所減少,意味着貸款購房數量縮減,全款購房比例上升,而當下全款購房者通常更青睞於高端產品。

7月25日起,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四家大型商業銀行均下調了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這是今年以來大型商業銀行首次下調人民幣存款利率,也是自2022年9月以來的第五次下調。大型商業銀行下調之後,其它銀行也將陸續跟進調整存款利率。

本次四大商業銀行存款利率的下調,實質上還是鼓勵居民增加消費,也有利於降低企業和個人的融資成本,刺激投資。

經營維艱,部分房企預計虧損額251.81億-317.10億元

1-6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53538億元,同比下降22.6%。

其中,國內貸款8207億元,下降6.6%;利用外資13億元,下降51.7%;自籌資金18862億元,下降9.1%;定金及預收款15999億元,下降34.1%;個人按揭貸款7749億元,下降37.7%。可以看到,個人按揭貸款、定金及預收款兩個指標下滑幅度最大,也說明當前房企來自需求端的銷售回血仍較爲艱難。

從數據上看,房企到位資金仍缺乏支撐,融資政策傳導到房企還需要一定時間。因爲資金缺乏,1-6月房地產土地購置費用19812.87億元,同比下降6.1%。

房地產投資規模的下行趨勢亦反映在國家的土地財政收入表現上。今年前6個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5263億元,同比下降18.3%,降幅較前5個月擴大4個百分點(2023年1-6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8687億元)。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相關支出22000億元,同比下降9.2%。

房企資金面除了受到銷售影響,還存在保交付的壓力。整體來看,保交付依然是當下房企的一大支出。期內,企業亦積極公佈了上半年的交付情況。

據觀點指數統計,22家房企上半年共交付了86.11萬套。從房企透露的年度交付目標來看,部分企業上半年交付量並沒有超過50%。如碧桂園今年1~6月累計交付房屋15.45萬套,累計交付面積1822萬平方米。而碧桂園集團在今年年初的年度工作會議中提出了2024年交付超48萬套房屋的目標。

房企受困的不僅是資金,從整體盈收來看,也是困難重重。截至7月30日,觀點指數統計22家發佈了上半年業績預告的房企。其中,歸屬公司淨利潤爲虧損的有19家,盈利的有3家,預計虧損額在251.81億-317.10億之間。本輪業績預告裏面不少央企和地方國企也有虧損或盈利縮減,反映出行業的整體盈利能力在下降,企業經營維艱。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