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紫天科技暴亏12亿,两个月11次婉拒深交所问询

紫天科技暴虧12億,兩個月11次婉拒深交所問詢

中金在線 ·  07/31 07:08

7月30日,深交所還是沒能等來 紫天科技 (300280.SZ)的回覆。

當晚9點,“如期而至”的,是紫天科技的又一封延遲迴復公告,而此次公告甚至連預計回覆時間也沒寫。

一週前,7月23日晚,紫天科技再度發出了延期回覆深交所問詢函的公告,並稱將於7月30日晚回覆。

延期回覆問詢函不算稀奇,但是反覆推脫,連續十餘次延遲迴復,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自5月6日收到深交所問詢函之後,兩個多月的時間裏,紫天科技總共發出了十一份延遲迴復公告,屬實是A股最“頭鐵”的一家公司了。

源媒匯了解到,目前監管規則中對於上市公司申請延期回覆並沒有強制要求,但後續可能會視具體情況作出監管措施。此前 華菱精工 (603356.SH)五次延期回覆問詢函,收到上交所的監管工作函,其中提到“公司行爲已觸及紀律處分的實施標準,本所將視相關情況予以違規處理”。

前兩次延期回覆後,連紫天科技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三位獨董聯合發函督促公司儘快回覆,然而公司並沒有當回事。

深交所在5月底因紫天科技不回覆問詢又發了一封關注函,其中提到公司董事長、代行董事會秘書宋慶以身體不適、不負責具體回函工作等理由,拒絕與深交所實質性溝通。

但不管是獨董催促也好,董事長被監管點名也罷,紫天科技依舊是每隔7天發一封延期回覆函,原本應該5月20日回覆的函件,被硬生生拖到了7月底,而回復仍舊遙遙無期。

紫天科技的不停“躲閃”,不禁讓人懷疑:這份針對年報的問詢函,到底戳中了公司的什麼“痛處”?

巨虧背後:巨額商譽減值

簡單來看,紫天科技年報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暴雷”,而且是三面“暴雷”。

首先是發生了“業績變臉”。

紫天科技在2018年之前是一家制造業公司,曾是國內生產液壓機的龍頭企業;2018年時變換賽道,開始做起了廣告業務。

新業務發展順利,2018年至2021年,紫天科技業績穩步增長;但2022年開始下滑;到了2023年更是離譜,在營業收入爲近五年最高——達到21.88億元之際,歸母淨利潤竟然巨虧12.1億元。

不僅僅是巨額虧損的問題,深交所更關注的是,根據紫天科技之前的業績,2023年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有2.06億元,結果四季度之後盈利就變成了虧損,而且年報裏前三季度的財務數據跟之前業績中披露的數字完全對不上。

爲此,深交所要求紫天科技更正之前的業績,並根據審計情況說明原因。

紫天科技披露了數據存在重大差異的原因:大額計提信用減值、資產減值損失。年報顯示,紫天科技計提了6.45億元的商譽。

6.45億元的商譽中,子公司“杭州億家晶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家晶視”)就計提了5.69億元,而在去年該公司被計提的商譽僅爲5860萬元。

一名資深 券商 自營投資部門負責人告訴源媒匯,一般來說突然計提商譽減值有幾個原因:一是併購標的業績沒有達標;二是併購標的業績承諾期結束,不需要調節利潤,爲了粉飾業績會選擇大額計提;三是資產減值跡象出現很久,但之前種種原因沒能計提,這種一般會一次性計提大額。

億家晶視是紫天科技爲了切入廣告賽道在2018年特意收購的,主要的業務是做樓宇廣告,當年的收購價爲9.24億元,形成商譽7.46億元。雙方簽訂了業績承諾協議,億家晶視2017年-2020年應分別達到1.1億元、1.32億元、1.58億元、1.62億元,合計5.62億元的歸母淨利潤。

億家晶視出色地完成了業績。樓宇廣告也一度是紫天科技轉型後的當家業務,2019年該業務佔公司營收的51%,但到了2020年便降至13.89%,此後該業務的營收貢獻持續縮減,到2023年已經降至0。

對此,紫天科技給出的理由是,因爲新冠疫情等外部環境因素,廣告主減少了樓宇廣告的投放,該業務受到較大影響,公司後續的業務方向也隨之向 互聯網 廣告轉型。

是否是因爲億家晶視擅長的業務已經不再是公司的主營業務了,所以紫天科技計提了其大額商譽減值呢?

事實並非如此,因爲在2021年和2022年,億家晶視的淨利潤分別是3616萬元和8192.44萬元。可以看出,這兩年億家晶視的業績相較前幾年已經發生了下滑,但與此同時紫天科技對億家晶視計提的商譽減值分別是2830萬元和5860萬元。

2022年年報發出後,深交所就發函詢問緣由,紫天科技針對億家晶視的商譽減值作出了預測數據,並提到億家晶視後期也開始做互聯網廣告業務,2022年的營收還達到了3.97億元。

既然紫天科技對億家晶視有如此“光明”的展望,爲何在2023年突然計提了大筆商譽減值?這家公司在2023年發生了什麼?

由於紫天科技在2023年年報裏壓根就沒提億家晶視的營收情況,外界無從知曉真實情況。不僅僅是億家晶視,另外兩家子公司裏安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裏安傳媒”)、華創易通(福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創易通”)的經營情況,也“消失”在年報中。

億家晶視、裏安傳媒和華創易通這三家公司,都是此前紫天科技年報中需要披露的對公司淨利潤影響達到10%的主要子公司。故深交所在問詢函中,要求紫天科技詳細說明它們的經營情況。

巨大存貨和新業務

除了因計提巨額商譽減值造成的巨額虧損,紫天科技在2023年還形成了9.38億元的存貨賬面餘額,佔總資產的27.55%。翻閱紫天科技此前年報,自2020年末消除了1.54億元的存貨後,此後兩年都是0存貨。

對比同業公司如 華揚 聯衆 (603825.SH)和 分衆傳媒 (002027.SZ),2023年存貨分別是7000多萬元和900多萬元,僅佔總資產的2.31%和0.04%。

一家主營業務爲互聯網廣告的公司,是怎麼在一年間形成了9億元的存貨?

“比較可能的情況,是新業務前期貿然投入太多,但業績期沒有產生回報,體現不到利潤裏,只能體現在資產表裏了。”前述券商自營投資人士分析,“但不管怎樣,這麼大的存貨,要麼是虛增資產,要麼是公司要轉型做風險很大的新業務,後期很可能存貨就變壞賬了。”

事實上,紫天科技此次的巨額存貨有跡可循。

紫天科技在2022年有一項高達8.97億元的預付款,當時公司回覆監管問詢時表示,這是爲了採購高端 服務器 。因其計劃在2023年開展數據中心業務,並已經簽訂了多份雲服務訂單。“爲了快速開展業務,同時獲取供應商較好的價格折讓和產能,上市公司選擇了預付貨款快速鎖定貨源。”

在這個所謂的“雲服務”中,紫天科技在2023年12月回覆深交所問詢函時提到,自己的經營模式就是客戶提出需求,公司根據需求去跟供應商採購設備和服務器,最後交付給客戶,同時提供安裝和巡檢服務。當時該業務的收入數據是“截止前三季度總營業收入爲3.4億元,毛利率爲32.76%。期後回款金額截止2023年11月爲9202萬元”。

但到了2023年年報披露前夕,該業務就突然發生“實施進度不及預期,雲服務業務收入與前期披露的數據存在明顯差異”的意外情況了。之後的年報中,紫天科技對業務也是隻字未提。

去年多了8.97億元的預付款,今年就多了9.38億元的賬面存貨,其中的關聯令人不得不深思。

紫天科技此次業績讓人疑惑的還有很多地方:比如2023年的銷售費用減少了,但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分別增加了125%和479%,其中管理費用類目下職工薪酬從1015萬元漲到了2853萬元。

已知紫天科技的員工,從2022年的157人降到了2023年的148人;但從薪酬總額算下來,平均工資竟然從6.46萬元漲到了19.28萬元。

另外紫天科技曾表明,其廣告業務是作爲中間商,收取了廣告商的投放後才能付給下游供應商款項,故其應收帳款和應付賬款兩項數據都較高。但在2023年,其應收壞賬損失高達6.1億元,而2022年僅爲5777萬元。

與業績“暴雷”同時發生的,還有紫天科技的高管變動。

紫天科技於2024年初更換了董事 長和 總經理,原本身兼董事長和總經理的姚小欣卸任,新任董事長宋慶、總經理李琳均爲公司新人,而姚小欣則是紫天科技實控人姚海燕的姑姑,在公司任職8年之久。

2016年起在公司任職的郭敏,於2022年6月就任董事會秘書,2024年1月就卸任該職位成爲董事,6月29日便已離職。郭敏卸任董秘後,接替其職位的漆夏宇僅任職4個月,於2024年4月辭職了。

兩位空降的新高管,兩位離職的公司“老人”,一位迅速辭職的新董秘。紫天科技2024年的人事變動令人尋味。

針對紫天科技遲遲不回覆監管問詢以及業績巨虧、業務開展等問題,源媒匯日前發函詢問公司方面,未獲回覆。7月31日發稿前,源媒匯多次撥打紫天科技投資者聯繫電話,一直未能接通。

由於在最新的延遲迴復公告中,紫天科技並未寫明回覆時間,這些疑問到底何時能被解答,投資者們除了等待,別無他法。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