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美国经济,哪里出了问题?

美國經濟,哪裏出了問題?

智通財經 ·  19:38

PMI和非農等美國數據接連走弱,市場交易衰退,從“韌性”到“閃崩”,到底哪裏出了問題?

PMI和非農等美國數據接連走弱,市場交易衰退,從“韌性”到“閃崩”,到底哪裏出了問題?

(1)趨勢性隱憂:就業缺口回補完成,此前對就業和經濟最大支撐或已消失,高利率下失業率非線性上升的風險大幅增加。

(2)短期干擾之一:大選年,經濟活動也會受到一定影響,製造業PMI在大選前後往往季節性走低,本月PMI和就業等超預期下行,可能也有大選不確定性的貢獻。

(3)短期干擾之二:颶風天氣,非農數據中暫時失業和天氣原因缺崗的人數大增,顯示颶風還是對本月數據造成了衝擊。

總體來看,大選、天氣等短期干擾確實存在,但就業趨勢走弱大方向或已形成,消費、生產也將受到牽連;當下通脹風險基本解除,繼續提示未來一年聯儲減息超預期的可能性。

正文

製造業PMI、非農、零售等美國經濟數據近期接連走弱,市場進入衰退交易模式,從二季度GDP超預期到“閃崩”,到底哪裏出了問題?

二季度美國GDP環比年化增長2.8%,大幅高於前值1.4%,消費與固定投資同比拉動2.2%的增長,經濟似乎沒有太大風險。但是,7月以來的多項數據顯著走弱:ISM製造業指數46.8,連續4個月回落,創8個月新低;非農新增僅11萬,失業率上升至4.3%,觸發薩姆衰退規則;零售增速意外降至0%左右,離負增長一步之遙。受此影響,衰退擔憂大幅蓋過減息利好,美股和商品大幅走低,美債收益率破位下行。

近期的數據異動,到底如何理解?我們提供一些視角,其中有趨勢性的隱憂,也有短期性的干擾:

(1)趨勢性的隱憂:就業缺口回補完成,此前對就業和經濟最大的支撐或已逆轉,若高利率維持,後續失業率非線性上升的風險大幅增加。

近期經濟數據雖然偏弱,但和2022年底、2023年初的低谷相比,仍然不算最差,但我們認爲當下時點,美國經濟面臨的衰退風險遠高於此前,原因就在於過去兩年支撐就業市場的核心邏輯,勞動力供給不足,正在發生趨勢性的逆轉。疫情之後,由於大量退休和死亡,美國勞動力缺口一度高至幾百萬,儘管2022年後聯儲快速加息,投資、消費等指標均大幅回落至以往衰退水平,但就業市場韌性十足,缺人的背景下,企業不敢貿然裁員,失業率始終維持低位,這是美國經濟避免衰退的根本。但今年二季度以來,情況出現逆轉,就業缺口較2019年已經大幅回落並接近回補完成,供給矛盾不再成立,需求壓力開始顯現,失業率迅速走高。短期來看,由於供給改善是趨勢性變化,緩解壓力只能從穩住需求入手,減息或需要更快。

(2)短期干擾之一:大選年,不僅美股擾動增加,經濟活動也會受到一定影響,製造業PMI在大選前後往往季節性走低,本月PMI和就業等超預期下行,可能也有大選不確定性的貢獻。

市場對於美股在大選臨近時波動上升的現象較爲熟悉,但容易忽視的是,經濟活動其實也會受到大選的干擾。我們統計了製造業PMI在大選年和非大選年的走勢規律,發現在大選年的下半年,製造業景氣度會系統性走低,其中就業分項是重災區。猜測原因,可能是大選政策不確定性導致企業的投資和生產意願下降。近期PMI和就業數據的超預期回落,可能也有今年大選衝擊提前的影響。

(3)短期干擾之二:颶風天氣的影響,非農數據中暫時失業和天氣原因缺崗的人數大增,表明颶風可能還是對本月數據造成了干擾。

美國勞工局在本月非農調查報告中,曾解釋颶風“貝利爾”對數據的異動可能影響不大,但實際的數據結構來看,還是能發現一些極端天氣造成短期影響的端倪。例如,本月臨時性失業的人數上升了近25萬,幾乎解釋了新增失業的80%,這一比例在過去兩年中都屬於極端情形,而臨時失業的變化歷來波動較大。此外,因天氣原因無法到崗的人數也大幅高於季節性,顯示本月的工作環境確實存在一定非正常因素,這很有可能還是颶風所導致。因此,本月非農或仍在邊際放緩,但實際惡化程度或遠沒有數據呈現的那麼誇張。

總體來看,雖然大選、天氣等因素對短期數據走勢造成了較大幹擾,但供給支撐下降後、就業趨勢放緩的大方向確定,消費、生產等或也將受到牽連;在通脹風險基本解除後,聯儲操作空間充裕、穩定需求的迫切性增強,儘管目前市場已經定價9月減息50bp,但我們仍提示未來一年減息速度超預期的可能性。

風險提示

美國通脹上行超預期,美國經濟增長超預期,導致聯儲局貨幣政策繼續收緊,美元大幅升值,美債利率上行,美股繼續下跌,商業銀行破產危機,以及新興市場出現貨幣和債務危機。美國經濟衰退超預期,導致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危機,聯儲被迫轉向寬鬆。歐洲能源危機超預期,歐元區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全球市場陷入動盪,外需萎縮,政策面臨兩難。全球地緣風險加劇,中美關係惡化超預期,大宗商品、運輸出現不可控因素,逆全球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供應鏈持續被破壞,相關資源爭奪惡化。

本文轉自“中信建投證券研究”微信公衆號;智通財經編輯:陳筱亦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