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中国电车成本强在哪?这家华尔街投行算了笔账

中國電車成本強在哪?這家華爾街投行算了筆賬

華爾街見聞 ·  08/05 05:27

巴克萊指出,電池、供應鏈、規模經濟等因素爲中國車企提供了高達40%的成本優勢,比亞迪秦Plus毛利率高達18%。受益於中國的成本優勢,特斯拉國產版ModelY毛利率高達24%,約是海外版的兩倍。

在全球電動汽車的賽道上,中國車企正以其獨特的成本優勢加速超車。據媒體此前報道,中國電動汽車已經佔據了歐盟11%的市場份額,在東南亞市場,去年泰國電動汽車銷量的85%來自中國。

根據巴克萊的分析,中國電動汽車的成本優勢主要源於廣泛採用成本較低的磷酸鐵鋰(LFP)電池、成熟的國內供應鏈、規模經濟以及垂直整合生產,這些因素共同爲比亞迪等中國車企提供了相對海外車企高達40%的成本優勢。

主要強在電池和供應鏈

首先,中國電動汽車的成本優勢並非偶然,而是有着結構性的原因。

Jiong Shao等巴克萊分析師近期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車企在LFP電池的採用上更爲廣泛,而中國在LFP電池的生產上佔據着全球主導地位。西方國家對此類電池徵收關稅,無疑增加了西方車企的生產成本,儘管如此,中國車企的成本比西方低了近40%。

其次,中國擁有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和規模經濟,這爲電動車企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巴克萊指出,國內供應商願意接受較低的價格,尤其是在與大型電動車企的合作中,這種權力的不平衡使得成本進一步降低。此外,隨着市場的快速整合,預計供應鏈也將出現類似的整合趨勢,這將進一步推動成本的降低。

談到成本優勢,就不得不提比亞迪的垂直整合戰略。

據悉,比亞迪通過自行生產電池和大部分汽車組件,實現了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其每月超過30萬輛的銷售規模,帶來的規模經濟效應,使得比亞迪在電動汽車車輛毛利率方面位居中國乃至全球前列。比亞迪不斷將利潤投入研發,推動技術創新,以保持其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技術創新是降低成本的另一大驅動力。巴克萊指出,比亞迪即將推出的新一代LFP電池,預計將提供更長的續航里程和更好的性能。此外,其最新推出的DM 5.0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預計將使續航里程至少達到1300英里,即使電池沒有預先充電。這些技術進步不僅提升了產品競爭力,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

小米、比亞迪、特斯拉成本大比拼

報告還指出,儘管中國電動車企面臨着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但其結構性成本優勢和技術創新能力,使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中佔據了有利地位。巴克萊預計,隨着市場的不斷髮展和整合,中國電動車企將繼續保持其成本競爭力。

小米SU7 Pro爲例,人民幣售價在24.59萬元以下,巴克萊預計毛利率(不含研發和廣告成本)約爲9%。

其中,成本中動力系統約佔41%,其中CATL的LFP電池成本約6萬元,電池管理系統和電動機分別約1.5萬元和0.7萬元。車身、內飾和底盤成本佔49%,製造成本佔10%。

巴克萊預計,小米SU7的毛利率在扣除研發和廣告成本後會有所下降,今年預計爲5%,接近公司指引的低端。

巴克萊研報還提到,隨着小米汽車交付量的增加,初期的基礎設施投入成本將得到分攤,從而提高毛利率。

比亞迪方面,秦系列的成本優勢顯著。以秦 Plus DM-i(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起售價人民幣7.98萬元)爲例,巴克萊預計,其毛利率(不含研發和廣告成本)約爲9%,與小米SU7相當,但絕對成本更低。

動力系統成本約2.3萬元,佔總成本的36%;車身、底盤和內飾成本約3.3萬元,佔52%;製造成本約0.8萬元,僅佔13%。秦Plus(純電動車,起售價人民幣10.98萬元)的電池成本重新計算後,毛利率高達18%。

巴克萊認爲,比亞迪的規模經濟、垂直整合和技術創新使其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優勢,尤其在高價位車型中更爲明顯,爲價格調整提供了更多靈活性。

受益於中國的成本優勢,特斯拉在華製造成本擁有絕對優勢。

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的Model Y爲例,巴克萊預計,其製造成本(不含研發和廣告成本)估計爲人民幣19.74萬元(約合2.74萬美元),與小米SU7 Pro和比亞迪秦Plus相當,毛利率大約爲24%。

相比之下,特斯拉海外版Model Y,加權平均售價爲5萬美元(人民幣36萬元),巴克萊預計,車輛製造成本(不含研發和廣告成本)爲4.32萬美元,即14%的車輛毛利率——大約是國產版Model Y毛利率水平的一半。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