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奈雪的茶预计净亏损超4亿,品牌力下滑沦为“备选”?

奈雪的茶預計淨虧損超4億,品牌力下滑淪爲“備選”?

聯商網 ·  08/07 21:04

一則盈利預警公告, 奈雪的茶 炸響平地一聲“驚雷”。

據奈雪的茶業績預警,今年上半年預計收入約爲24.00億元-27.00億元;經調整淨虧損爲4.20億元-4.90億元,2023年同期,其經調整淨利潤爲7020萬元,同比下跌698.29%-798.01%。

受虧損消息影響,8月5日,奈雪股價暴跌15.9%;8月6日盤中,一度跌至1.45港元,創上市以來新低,總市值僅剩25.7億港元。相比股價最高點18.98港元,奈雪的茶累計最大跌幅超92%,總市值累計蒸發近300億港元。

奈雪的茶將虧損歸因爲外部 消費 需求未有顯著恢復,進而導致門店收入承壓。

玩味的是,不久前霸王茶姬剛公佈2023年經營數據,年銷售額達108億元,單月店鋪銷售額均超40萬,同店增長率爲88%;2024年第一季度月店均爲54.9萬元,又同比增長近30%。

同台競技之下,“虧損”是否如奈雪所說的“外部消費因素”導致,已基本有了答案。

公告中,奈雪的茶規劃了下一步發展方向:今年新開直營店的規模會低於往年,且會調整或關閉部分表現不佳的門店,以此提振直營店的表現。

無論是此前放低加盟門檻,還是未來將提振直營店表現,奈雪的茶已將門店側的調整佈局視爲緩解經營壓力的重中之重。然而,門店規模只是衡量品牌實力的一環,奈雪的茶似乎並未意識到,真正的隱患是品牌力下滑後,淪爲“備選”的尷尬局面,尤其在 消費者 面對層出不窮、五花八門的茶飲品牌時,是否還會想起奈雪?

01

業績承壓,增長失速

奈雪業績承壓的同時,門店規模也急速收縮。

據奈雪2024Q2運營公告顯示,第二季度新增48家奈雪的茶直營門店,關停48家奈雪的茶直營門店。截至2024年6月30日,共經營1597家奈雪的茶直營門店,另有297家奈雪的茶加盟門店。與年初的1574家門店相比,在過去的半年內,奈雪的茶僅淨增加23家門店。去年同期,其淨增門店數量爲126家,全年淨增506家。

對此,奈雪開始重新審視“開店速度”和“單店質量”間的平衡。

2024年初,奈雪的茶還表示,要在今年新開200家直營店,未來2到3年要開2000家到3000家加盟店。彼時,奈雪的茶還將重心放在“速度”上。不過,一季度的運營情況(錄得淨新增23間直營門店,關停28間直營門店)讓它看清了現實。

於是,第二季度奈雪不再談擴張速度,而是重視起了單店質量,將關閉部分表現不及預期的門店,併爲此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只可惜,放下對規模執念的奈雪,或許很難在單店模型上實現進一步突破。

首先,奈雪的門店正在面臨成本和營收的雙向擠壓。一方面,奈雪門店端的成本優化已基本到位,人力、折舊與攤銷等成本短期內優化調整空間有限,成本不會出現大幅下降的情況;另一方面,奈雪的經營收入增長也難以再現當年的榮光。

早在2023年業績中,奈雪就已釋放了相關信號。

2023年奈雪人力成本佔總成本比重下降到20.3%,租金比重下降到14.5%,外賣費用比重下降到8.2%,原材料比重下降到39.3%。降本組合拳下,奈雪的茶在2023年交出了一份扭虧爲盈的成績單,2023年,其歸母淨利潤爲0.13億元,調整後淨利潤爲0.21億元。

同期,奈雪單家門店的平均每日訂單量下滑至344.3單,2022年爲348.2單,下降了1.12%。2021年爲416.7單。

由此,奈雪陷入瞭如此窘境:單店業績增長受阻,難以撐起規模目標,不得不放下擴張腳步去面對降無可降、銷售下滑的門店運營局面。

「零售商業財經」認爲,造成如今門店擴張受阻的核心原因在於,奈雪一直堅守的“自營+大店”模式帶來的高成本投入和重資產運營,該模式既是奈雪早期強有力的名牌,也是如今前行的“攔路虎”。

實際上,倍感壓力的奈雪也開始探索主流加盟方式,企圖通過加盟商的力量實現品牌規模效應。但此前一直有“直營潔癖”的奈雪,真能做好加盟嗎?

02

開放加盟,既要又要

爲了保持品牌“格調”,奈雪過去多年一直站在加盟模式的“對立面”。

作爲星巴克“門徒”,奈雪的茶自誕生之初便恪守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的名言,“加盟商就像是擋在我們和顧客之間的中間人。如果我們開放加盟,星巴克就會失去自己獨特的文化。”

直營模式確實幫助奈雪在新茶飲賽道中建立起了專屬“格調”,但伴隨着茶飲市場增速放緩,價格戰從電商一路蔓延到茶飲界,“格調”已經不能爲生存提供保證了。

2023年,奈雪放下“身段”、擁抱加盟,在其看來此舉是爲了“觸達直營暫時覆蓋不到的市場”。此前,奈雪直營門店多分佈在一二線城市,開放加盟後意在爭奪下沉市場。

小程序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奈雪在去年7月正式啓動了加盟業務,但至今爲止,新開設的加盟門店數量尚不足300家,每月平均新增門店數量甚至不足25家,這與當前新興茶飲品牌快速跑馬圈形成鮮明對比。

據窄門餐眼數據,霸王茶姬近一年月均新開門店數量將近250家;蜜雪冰城近一年單月新增門店數量在313家-1175家之間,即便是加盟生意最淡的月份,新開業的蜜雪冰城加盟店也比奈雪近一年的總數要多。

冠有“新茶飲第一股”的奈雪爲何吸引不來加盟商?

一方面,新茶飲競爭激烈,蜜雪冰城、 茶百道 等實力玩家在下沉市場盤踞多年,霸王茶姬等後起之秀奮力猛追,留給奈雪突圍的空間並不大。

另一方面,想憑藉加盟觸達下沉市場的奈雪,仍不願放棄高線城市的品牌“格調”。據悉,加盟奈雪的茶最初單店投資金額約100萬元,且堅持以大店模式開放加盟,其對門店面積的要求明確限定在90-170平方米範圍。

今年2月,奈雪降低了加盟門檻,加盟店也摒棄了大店模式,加盟一家奈雪的茶需要有40平方米左右的門店、單店投資金額調整至58萬元。

某種程度上,奈雪做不好加盟主要源於其“擰巴”的心理,既要下沉市場,又想要身價。

實際上,此題並非完全無解,Tims天好中國爲了保證調性,以多元化門店佈局,既有保障“調性”的標準店,也有能被更多加盟商所接受的小店,例如,Tims Go-捷楓店最低要求20平米,進一步降低加盟商的運營成本。

可見,奈雪只是開放了加盟的通道,並沒有思考該如何做好加盟,或者說要如何爲下沉市場打造一個能跑通的加盟方式。所謂的改變商業模式,也只是“表層”的動作,並未觸及本質。

進一步講,單店模型、加盟模式,都不是奈雪最核心的經營痛點,其真正需要回答的是品牌力下滑的問題。若品牌力遲遲無法得到提升,門店有再多“新招式”都釋放不了商業價值。

03

品牌力式微,無人擁躉

奈雪的茶身上有三個標籤:茶、軟歐包、第三空間。

這三大標籤組成了奈雪的“靈魂”,也有了那句“一杯好茶,一個軟歐包,在奈雪遇到特別美好”的宣傳語。

2015年,奈雪推出“茶飲+軟歐包”雙產品模式,不僅帶火了國內市場對於“軟歐”的概念認知,也成功讓奈雪一炮而紅。時移世易,如今市場上關於新茶飲和歐包的故事已不再新鮮,奈雪的雙定位也註定它將面對來自茶飲和烘焙的兩面圍擊。

然而,奈雪卻沒有造出更多的精兵強將去抵禦外敵。

自2021年推出“油柑”系列產品後,奈雪後續再無“出圈”產品,其最出圈的“霸氣”系列從品牌成立初始便一直存在,此後圍繞水果種類“換湯不換藥”地進行推新。根據窄門餐眼與美團外賣的數據顯示,奶茶單品TOP30中,奈雪的茶僅有1款上榜。

而作爲奈雪最具差異化競爭力的軟歐,魔法棒系列、菠菜肉骨頭、嘟嘟系列等都是老生常談,甚至社交平台上有不少關於對新品口味和舊品品控的吐槽,業績數據更直觀地揭開了歐包、烘焙產品的“遮羞布”。2023年,奈雪銷售烘焙產品以及其他收益的營業收入爲11.20億元,同比下滑了3.11%。

圖:中間爲奈雪新品榴蓮王;右邊爲奈雪經典款草莓魔法棒

此外,打着第三空間的奈雪也迎來便利店、咖啡店、奶茶店等不同業態、同目標客群的爭奪戰。另,社交平台上也存在對奈雪“第三空間”環境或管理不滿的論調。

2023年,奈雪直營店門店訂單佔比僅有14.5%,收入減少10.5%,其中43.6%和41.9%的訂單爲自提和外賣。換言之,八成購買奈雪的消費者都選擇非堂食。

其實不止奈雪如此,據CNN消息,在美國約 9500 家星巴克直營門店中,移動應用和免下車取餐占星巴克銷售額的 70%以上。也就是說,作爲“第三空間”鼻祖的星巴克,美國直營店超70%銷售來自非堂食。

可見,奈雪的茶“第三空間”功能減弱,且沒有帶來核心收益,最終淪爲拖累成本的最大因素。

奶茶飲品無爆款、軟歐效率下滑、第三空間“可有可無”,三大標籤接連失利下,奈雪的茶整體品牌力下滑,不再具備誕生之初的“稀缺感”,最終不再是消費者“第一選擇”。

這才是影響奈雪業績虧損的核心原因,也是其最該解決的首要問題。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