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中东局势升级,但油价依然迎来年内最大降幅

中東局勢升級,但油價依然迎來年內最大降幅

鈦媒體 ·  08/08 19:47

2024年8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發佈公告,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8月8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準品)每噸分別下調305元、290元。

國內油價「兩連降」

本輪油價調整是今年以來的第16次調整,也是三季度的第3次調整,算上7月25日的下調,國內油價也迎來了久違的「兩連降」。摺合成升價計算,本輪92號汽油價格每升下調0.24元,95號汽油價格每升下調0.25元、0號柴油價格每升下調0.25元。以普通私家車50L的油箱容量計算,加滿一箱92號汽油,將少花12元錢

經過本輪調整後,年內我國成品油零售價整體呈現「七漲六降三擱淺」格局汽油零售價每噸累計漲250元,柴油零售價每噸累計漲245元。本次的下調也創下了今年以來的油價最大降幅,此前的5月15日也曾出現汽油每噸下調235元、柴油每噸下調225元的較大降幅。此外,經過本輪調整後,不僅今年油價價格下調次數即將追平上調次數,年內整體價格漲幅也進一步縮小,此前直到三季度初,汽油零售價年內整體仍漲了700/噸,且前兩季度整體均呈漲勢,而第三季度至今,汽油零售價已下調了340元/噸,柴油零售價也下調了325元/噸,車主出行成本持續下降。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方面,經過本輪下調後,除油價一直較高的海南、西藏外,其他地區全面重返「七元時代」;95號汽油方面,除海南、西藏外,其他地區價格均在9元/升以下,新疆、陝西、寧夏等部分地區經過本輪調降後已逼近8元/升關口。

對於本輪週期內的油價走勢情況,卓創資訊分析認爲,雖然近期中東局勢不確定性增加,市場上也有衝突擴大化的擔憂,而且美國在石油需求旺季下庫存持續下滑,一定程度上對全球油價起到了支撐作用;但是,從宏觀層面來看,主要經濟體數據低於預期、多國股市下跌、對全球經濟增長信心減弱等原因打擊了市場情緒,尤其在對未來需求的預期層面引發較大擔憂,國際原油價格呈現出明顯的下跌走勢。

對於後市情況,金聯創認爲,宏觀層面尤其需求側的負面影響仍會較大,預計油價仍承壓,但美國等主要需求國的用油旺季仍未結束,且地緣衝突等實際情況也會形成一定支撐作用,預計短期內油市多空博弈會進一步加劇。根據國內成品油零售限價「十個工作日」的調整原則,下一輪調整時間爲8月22日24時。

國際油市先漲後跌

實際上,7月末的國際油價曾出現過一次大漲,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中東地緣局勢的再次生變

當地時間7月31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在一份聲明中稱,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以及一名保鏢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遇襲身亡。就在當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表示,將對以色列採取嚴厲的報復和懲罰。此後還有報道稱,哈馬斯將無限期凍結停火協議談判。受相關消息影響,市場對中東地緣衝突的擔憂迅速蔓延,布倫特原油和美國WTI原油當日均上漲超過4%,前者也一度重返81美元/桶的近期高點。

不過,這次反彈就像近幾個月來的地緣風險影響一樣,很快就「偃旗息鼓」。雖然也有機構預測接下來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將達到「沸點」,並看好11月的國際油價衝高至100美元/桶以上水平,但至少就現實情況來看,油市隨後上演的「劇本」反而是持續走低。8月初,油價走勢掉頭下降,迎來一波連跌,到了8月5日,布倫特原油期貨最低降至75美元/桶,創下今年1月初以來的新低;美國WTI原油期貨最低也跌到了71.67美元/桶,是2月初以來最低水平。而且,從周均價來看,國際油價已連跌了4周,創下年內最長連跌記錄。

實際上,8月以來除了中東局勢升級外,還有諸如利比亞最大油田部分停產、OPEC+延續減產執行力度等消息面上的支撐因素,而油價之所以仍大幅走低,主要還是因爲對需求的悲觀情緒進一步凸顯

8月1日,美國方面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末8月初周內該國申請失業金人數達到24.9萬人,創下去年8月初以來最高值。8月2日,美國公佈的非農數據更是遠低於預期,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擔憂不斷增加,石油需求前景也被看衰。此外,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的需求也持續顯出疲軟跡象。根據財新網的報道,標準普爾全球副主席耶金近期也強調,需求仍然是當下影響油價的主要因素,並預測市場對於全球經濟疲軟的普遍恐慌心理將持續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甚至進一步呈現出放大效應。

在機構對於後續國際油價的預測展望中,除了繼續關注中東局勢和經濟數據外,OPEC+的後續決策也備受矚目。按照原計劃,OPEC+10月份就將開始增產,但不少機構認爲,如果油價持續低迷,該組織很有可能會選擇暫停或取消增產甚至加大減產力度來撐油價。與此同時,美國大選的走勢、聯儲局減息的進度等也都將影響油價,諸多因素此消彼長,也導致油價走勢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胡珈萌,編輯|劉洋雪)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