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新款海豹上市,比亚迪为何要密集发布新品?|钛度车库

新款海豹上市,比亞迪爲何要密集發佈新品?|鈦度車庫

鈦媒體 ·  08/11 03:21
big

圖片來源:比亞迪官方

在7月25日推出宋L DM-i和宋PLUS DM-i後,僅隔兩週的8月8日,比亞迪就又發佈了2025款海豹和海豹07DM-i。

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乘用車首席運營官何志奇也在發佈會上自我調侃道,「沒想到這麼快又見面了,大家是否覺得比亞迪最近的新車發佈速度有些驚人?」

如此密集地發佈產品,確實不免讓外界感嘆:「單單就這新品發佈速度,就無人能追趕上!」

34t1gqerfav3.png

比亞迪爲何要密集發佈新品?

原因之一,或許是下半年的車市競爭依舊激烈,或者可以說更加慘烈。對於比亞迪來說,雖然已經是「新能源大哥」,但「大哥」也有壓力。

去年,比亞迪賣了超300萬輛,同比增長61.8%。雖然1-7月,比亞迪累計銷售乘用車194.8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29%,但相較而言,增速還是有所放緩。爲了維持高速增長,就必須保持技術與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且在價格上也要持續保持競爭優勢。

另外還有一個背景,最新乘聯會數據顯示,7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72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87.8萬輛,單月零售滲透率達51.1%,首次超過50%。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年初就曾預言,汽車產業的變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只會加速,絕不會給企業放慢腳步的機會。基於這一判斷,比亞迪必須全力以赴,不斷加快發展步伐。

在何志奇看來,「新能源汽車真正成爲市場主流,而燃油車則逐漸被邊緣化。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智能化的發展也正在改變人們的用車體驗。因此,我們不僅要跟上市場的節奏,還必須緊跟用戶需求的變化。」

新產品能夠加速推出來,還要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產能必須也要跟上來。近年來,比亞迪的銷量幾乎實現每年翻倍的增長速度,其生產速度也在加速跟上,僅用3年時間就從第100萬輛增長到第800萬輛,而從第700萬輛到800萬輛僅用了3個多月時間。

剛剛過去的7月,比亞迪泰國工廠竣工,同時也迎來了第800萬輛新能源汽車——比亞迪海豚下線,也使其成爲全球首家達成第8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車企。

總結來說,「多生孩子好打架」,不斷投入「餵養越來越強大的孩子」去爭搶市場,且把握好市場發展趨勢,比亞迪依舊會是市場上最強的「卷王」。

「雙豹」這次卷出了什麼?

首先是大家最關心的價格方面,2025款海豹售價爲17.58萬元-23.98萬元,相較於老款車型的起售價降低了4000元,且配置有所提升,是比亞迪e平台3.0 Evo的首款純電轎車。

2025款海豹DM-i更名爲海豹07 DM-i,起售價比現款海豹DM-i的起售價14.98萬元降低了1萬元,售價爲13.98萬元到19.58萬元,更換了全新的動力總成,是比亞迪首款搭載第五代DM技術的中大型轎車。

從價格層面對比來看,不管是純電的2025款海豹,還是海豹07 DM-i,主打的都是一個「加量不加價」,性價比更高。

具體來看,配置層面,2025款海豹搭載了多項比亞迪的首創技術,比如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高效十二合一智能電驅系統、智能升流快充、智能末端快充、智能升壓快充等。

不過,2025款海豹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其全系搭載了1200V碳化硅電控,採用最高23000rpm轉速電機,最高時速可達240km/h,被稱爲「跑得最快的比亞迪」。

目前,國內B級轎車時速通常在220km/h左右。2025款海豹時速能達到240km/h說明了什麼?

簡單來說,那就是比亞迪2025款海豹在性能與安全層面也有一定的競爭力。因爲跑得越快對車自身的要求就越高,首先動力系統要能滿足這樣的高速,車身強度要能達到一定要求,還有風阻係數等。

2025款海豹也是比亞迪首款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在智能化上,2025款海豹全車高達31個傳感器,天神之眼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DiPilot 300,能夠實現高快領航(HNOA)與城市領航(CNOA)。

而海豹07DM-i,是比亞迪首款搭載第五代DM技術的中大型轎車,給人印象深刻的還是「省油」。

NEDC工況下,海豹07DM-i的虧電油耗低至3.4L/100km,以及滿油滿電的最大綜合續駛里程超過2000km。此外海豹07DM-i也是首款搭載第五代DM技術1.5Ti發動機的車型,彌補了之前動力不足的短板。

綜合來看,比亞迪最新發布的這兩款車型不僅在價格上卷,在技術與配置上也卷出了一些新的賣點。不管是性能,還是能耗,都是消費者買車時尤爲關注的點。

7月25日上市的比亞迪「雙宋」,上市後首周銷量即突破萬輛,7月份銷售101437輛。那麼,比亞迪「雙豹」上市能否帶來同樣的市場銷量或者影響力?(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張敏)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