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市值一夜蒸发超300亿,深陷盈利困境的英特尔靠什么突围?

市值一夜蒸發超300億,深陷盈利困境的英特爾靠什麼突圍?

智通財經 ·  19:34

近日,隨着二季度業績發佈,英特爾(INTC.US)盤後股價一度跌超20%,股價跌自11年低點。以當日收盤價21.48美元/股計算,公司市值爲918億美元,較前一日1236.62億美元市值,蒸發了318億美元(約2320億元人民幣)。

作爲半導體行業的老牌廠商,在AMD、英偉達等老對手股價業績雙豐收的同時,英特爾卻在轉型路上頻頻受挫,如今市值僅剩800多億美元,和OpenAI估值相當。

而雪上加霜的是,公司披露的三季度指引延續低迷態勢,並且傳出裁員、暫停派息的消息。在此低谷時期,市場投資者亦不乏擔憂,英特爾苦苦等待的拐點究竟在何方?

Q2虧損16億美元 業績表現遠低於市場預期

根據英特爾發佈的第二季度業績,該季度公司營收爲128億美元,同比下降1%,環比基本持平;GAAP(通用會計準則)下,淨利潤虧損16億美元,去年淨利潤爲15億美元。公司本季度毛利率35.4%,環比下滑5.6個百分點。

這是英特爾連續兩個季度虧損,且毛利率大幅下滑,遠低於市場預期(42.1%)。公司方面表示,業績表現不佳,主要受到數據中心業務及AI業務下滑、晶圓產能調整及其他非經營費用影響。

根據智通財經了解,2024 年第二季度,公司經營費用爲65.11億美元,同比增長15.2%。其中,本季度研發費用42.39億美元,同比增長6.6%。研發費用率爲33%,研發投入仍是公司經營費用中最大的一項。

如果說Q2業績表現已經引發市場擔憂,那公司給出的第三季度業績指引更是雪上加霜。

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預期收入爲125-135億美元(市場預期143.7億美元),毛利率爲34.5%(市場預期44.1%),按GAAP計算每股虧損0.24美元,核心數據均明顯低於市場預期。

業績難有起色,對股價顯然會造成不利影響。爲應對持續的市場挑戰,近來英特爾亦宣佈了一系列全面的成本削減計劃,包括裁員、削減開支及停止派息。

據公開報道,英特爾決定在年底前完成裁員15%目標的大部分,涉及大約1-2w人;公司將2024年總資本開支減少20%,降到250-270億美元,2025年總資本開支進一步降低至200-230億美元;從今年四季度開始停止派息,這也是公司32年來首次暫停派息。

不過,這番削減成本的努力是否能挽回業績頹勢,還有待商榷。而在諸多科技巨頭紛紛下重本投資AI產業的同時,英特爾不斷下調資本開支,這無疑會使得公司在AI方面的進展愈發落後,也爲未來的發展前景蒙上了更多陰影。

PC基本盤,跟不上AI浪潮?

公開信息顯示,英特爾收入結構主要分爲客戶端業務、數據中心及AI、網絡及邊緣域、Mobileye和晶圓代工服務等幾大部分,其中客戶端業務和數據中心及 AI業務是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兩者合計佔比達到80%以上。

分部門來看,第二季度客戶端業務是唯一增長的部門,營收74.1億美元,同比增長9.3%。該業務的回暖主要受到全球PC市場的恢復性增長影響。

根據智通財經了解,Canalys的研究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電腦出貨量達0.63億台,同比實現了3%的增長,連續第二個季度實現同比增長。分析人士表示,下半年隨着Windows 11刷新週期的到來和AI PC的普及,預計2024年全年PC市場將持續復甦。

在PC芯片市場上,英特爾多年一直佔據主導地位。不過,隨着個人電腦市場趨向飽和,手機、平板等便攜消費電子產品逐漸替代PC電腦,英特爾也不得不將目光轉向增長迅速的AI PC領域。

爲此,英特爾已推出了針對AI打造的酷睿Ultra處理器系列,二季度該系列出貨量環比增長超過100%。今年7月,英特爾還發布了下一代AI PC處理器Lunar Lake系列,預計於今年秋季正式出貨。與前一代相比,Lunar Lake的圖形性能提高了50%,能效提高了40%,NPU算力提高3倍。

業績顯示,自2023年12月以來,英特爾AI PC的出貨量已超過1500萬台,有望在年底前超過4000萬台、在2025年底前累計出貨超過1億台。根據此前Canalys的預估,2024年全球AI PC出貨量將達4800萬台,以此計算,英特爾仍然佔據絕大多數AI PC的市場份額。

不過,在AI PC這一賽道,局勢瞬息萬變,諸多競爭對手亦不甘落後。如在不久前的ChinaJoy 2024上,AMD首批搭載銳龍AI 300系列處理器的PC已開始上市;而高通的動作更快,6月首批搭載高通驍龍X Elite/Plus處理器的AI PC就已開始陸續上市發售。

相對於其他兩家主要芯片廠商的新一代PC處理器已經上市開售,目前還未正式發售的英特爾顯然已經慢人一步。而在更有前景的數據中心及AI業務方面,英特爾的處境也不太樂觀。

業績顯示,英特爾的數據中心及AI收入在2024年第二季度實現34.06億美元,同比下滑14.9%。根據富國銀行統計,目前英偉達在數據中心芯片市場佔據絕對的優勢,擁有98%的市場份額,AMD僅有1.2%的市場份額,英特爾則只有不到1%。

今年以來,英特爾已發佈了面向數據中心的第六代至強處理器及Gaudi 3芯片,相比英偉達 H100,Gaudi 3的人工智能推理性能平均提高50%,能效平均提高40%。此外,英特爾還強調,與競爭對手的產品相比,Gaudi 3的價格將具有顯著優勢。

可以預測,儘管市場份額相差甚遠,但在英偉達芯片持續供不應求的情況下,英特爾仍然並非全無機會。

晶圓代工業務拖後腿 資金壓力高企

多年以來,在英偉達、AMD和高通等巨頭採取僅設計芯片、不負責生產的Fabless模式之時,英特爾卻一直堅持自己設計、生產芯片的IDM模式,在將芯片製造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同時,也需要承擔巨額資本投入與技術進展落後的沉重負擔。

根據智通財經了解,英特爾於2021年發佈了「四年內五個節點」的製程節點路線圖,截至目前Intel 7和Intel 4工藝節點已投放市場,Intel 3工藝節點就準備就緒,可以進行大批量生產(HVM)。

與其命名不同,英特爾的Intel 3實際上是基於7nm工藝開發的,等同於台積電的N3工藝。叢晶體管密度來看,Intel 4是1.234億個每平方毫米,台積電的3nm是1.24億個每平方毫米,而與Intel 4相比,Intel 3不僅提升了18%性能,也提升了14%的邏輯晶體管密度。

而在「四年五節點」計劃的最後一個節點——18A工藝節點上,公司亦進展迅速,近期基於18A節點的AI PC客戶端處理器Panther Lake和服務器處理器Clearwater Forest樣片已出廠、上電運行並順利啓動操作系統,預計該節點將於2025年正式推出。根據英特爾方面的說法,Intel 18A製程與台積電的N2(2納米)製程所能容納的晶體管數量與性能相當,但通過個別創新技術在綜合性能表現優於台積電2納米。

但反映在業績上,2024 年第二季度英特爾的晶圓對外代工服務收入僅有0.66億美元,遠不及其他業務的收入。

爲解決晶圓代工業務發展落後的問題,英特爾已提出了IDM 2.0設想,即在堅持自己生產芯片的同時,也爲第三方芯片設計公司提供代工服務,同時把部分製程芯片交給其他代工廠。備受重視的Lunar Lake系列被外包給台積電生產,就是這一策略的一個範例。

目前看來,英特爾仍未放棄對晶圓代工業務的押注。今年2月,英特爾CEO宣佈Intel Foundry Services更名爲Intel Foundry,並設定了在2030年成爲全球第二大半導體制造工廠的目標。

此前,英特爾方面曾表示,2024年將是公司芯片製造業務運營虧損最嚴重的一年,預計到2027年左右才會實現運營盈虧平衡。由此來看,晶圓代工業務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成爲整體業績的拖累。

至於公司的其他業務,在第二季度普遍錄得同比下滑。其中,網絡及邊緣域收入13.44億美元,同比下滑1.5%,受客戶庫存調整的影響;自動駕駛部門Mobileye收入4.4億美元,同比下滑3.1%,且公司下調了Mobileye下半年的收入指引。

整體來看,儘管英特爾在AI領域已取得一定成果,但PC市場增長有限,數據中心芯片又面臨英特爾這一強勢競爭對手;而晶圓代工業務仍處於持續投入期,短期內恐難爲業績帶來貢獻。責任編輯:櫟樹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