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消失在这个夏天的雪糕刺客

消失在這個夏天的雪糕刺客

新浪科技 ·  08/17 20:03
big

作者 / 陳妍

編輯 / 大風

今年夏天,高價雪糕們賣不動了。

過去幾年,以鍾薛高爲代表的高價雪糕,一度是雪糕界的頂流,把中國雪糕產業的高端化,撕開了一條裂縫。很多品牌開始效仿鍾薛高,各種高價雪糕像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出現了像一盒59元起步的茅台冰淇淋等等。

但自從去年10月以來,鍾薛高陷入了欠薪、裁員,拖欠供應商的款項等一系列危機。最近,鍾薛高又新增一條執行標的爲542萬餘元的信息,截至目前,公司有5條被執行人記錄,被執行總金額超過1840萬元。

鍾薛高走向落幕,逐漸離開了主流市場和大衆視線。與之對應的是,今年小賣部便利店冰櫃裏的雪糕,重新回到5元時代,過度營銷下的高價雪糕成了過去式。

本質上,這是市場和消費者用腳投票的結果。幾年下來,消費者已經對鍾薛高們編的故事失去興趣了,反而傾向於口感不錯、價格適中的雪糕品牌。

雪糕市場也回到了健康和理性的狀態。

高價雪糕,盛大的虛火

回過頭來看,高價雪糕的消失其實並不意外。

就拿鍾薛高來說,從曾經的「國貨之光」,到現在落得一地雞毛,僅僅只用了6年的時間。但它跌落神壇一點也不冤枉,甚至可以說,當初鍾薛高的成功,本身就埋藏隱患。在一個畸形繁榮的商業模式下,泡沫破碎,可能是遲早的事。

鍾薛高的崛起,和新消費領域迎來大規模融資熱潮脫不開關係。

當時正值消費升級的時候,消費結構從過去的生存型消費轉向發展型、享受型消費。90後、00後開始成爲消費主力軍,他們對高品質、個性化和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有了更高的追求。這種圈層化的消費趨勢,爲各種新消費品牌的火爆提供了大環境。

反映到資本這端,資本市場對新消費品牌也給予了高度關注和支持。各種投資機構和投資人,手裏熱錢一大把,正愁找不到合適的項目。

那個時候茶飲賽道已經有喜茶、奈雪的茶,美妝賽道有完美日記,但雪糕賽道還沒跑出個典型案例。鍾薛高的橫空出世,確實讓投資人們眼前一亮。

鍾薛高的創始人林盛,早年營銷出生,操盤過東北兩大雪糕品牌馬迭爾和中街,過程中總結出一套打造網紅品牌的方法論——高端化、品牌升級和網紅推廣。他把這些招數,照搬到鍾薛高身上,給它講了一個「高定價、高顏值、高配方」的故事。

big

於是資本蜂擁而來,根據天眼查,從2018年到2021年,鍾薛高共完成4筆融資,其中不乏有真格基金、經緯創投這些大機構的身影。2021年最後一筆融資,更是高達2億元人民幣。

那幾年,鍾薛高也混得風生水起。

2018年雙11,一支售價66元的「厄瓜多爾粉鑽」橫空出世,上線15個小時賣了2萬根,成爲網紅爆款。據報道,從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鍾薛高賣出了1.52億根雪糕,同比增長176%,營收也達到8個億。

但不難發現,支撐鍾薛高走紅的邏輯,是高價策略,是獨特的營銷方式,是資本的持續輸血。

換句話說,只是鍾薛高的故事撩撥了市場,至於它的產品好不好,是什麼,都不重要。「厄瓜多爾」可以是雪糕、可以是巧克力,可以是任何東西。

有營銷沒渠道,護城河不穩固

靠着營銷走紅後,以鍾薛高爲代表的高價雪糕,又沒做好渠道經營這件事。

跟其他新消費品牌不一樣,雪糕賽道有天然的侷限性,註定是條更難走的路。雪糕的線上銷售非常考驗品牌的冷鏈能力,鍾薛高曾透露過,其冷鏈方面的成本佔比達到46%,遠高於行業平均的32%。

跟普通物流相比,冷鏈的運輸費用要高出40%到60%。這些開銷最終都要分攤到鍾薛高的終端零售上。

更重要的是,雪糕消費的即時性很強,嚴重依賴線下渠道。相比起各大電商平台,遍佈在大街小巷的超市、便利店、小賣部,才是像毛細血管一樣的存在,向雪糕品牌們持續供給輸送新鮮的資金血液。

作爲線上走紅的品牌,鍾薛高網上營銷重拳出擊,線下門店卻不見蹤影。直到2020年,鍾薛高才首次進軍線下,2年時間裏,在上海、深圳、杭州等200多個城市,擠進了接近40萬個終端冰櫃。

big

問題是鍾薛高的線下渠道,又不像哈根達斯那樣有自己專門的冷櫃,而是和3塊、5塊的平價雪糕混在一起賣。很多門店冰櫃的雪糕標價不清,不認識鍾薛高的消費者,一不小心就成了買高價雪糕的大冤種,這才有了網上對「雪糕刺客」的口誅筆伐。

無奈之下,鍾薛高又花了大量時間精力和財力去推十幾萬台專有冰櫃。

但即便如此,鍾薛高的線下佈局,也遠遠比不上伊利、蒙牛這些傳統雪糕品牌。根據《中國冰淇淋/雪糕行業趨勢報告(2022版)》,伊利、和路雪、蒙牛、雀巢4家雪糕品牌的線下市場份額,分別佔到19%、15%、9%和8%,已經佔據了半壁江山。

當鍾薛高只有接近40萬個冰櫃的時候,伊利的終端網點已經達到了600多萬個。

高價雪糕原本就是相對低頻消費的產品,線下渠道又是雪糕最主要的銷售方式。鍾薛高線下佈局的缺失,也限制了它的發展。

高價雪糕開始賣不動了。

追求平替,消費者不當冤大頭

進一步來看,鍾薛高們配不上它們的高價。

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雪糕是沒什麼技術含量的產品,解暑消遣而已。這種時候,鍾薛高們偏偏去教育消費者,雪糕就應該那麼貴,本質上是故意創造需求,去讓消費者買單。

一開始沒見過這種架勢的消費者,在鍾薛高們的兇猛營銷下,確實被唬住了。但幾年下來,消費者早就對各種高價雪糕脫敏了,「營銷換銷量」的打法不再湊效。眼下消費者更在意的是,雪糕本身的品質。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在「2023年中國消費者購買單支冰淇淋或雪糕的可接受價格」調查中,有將近80%的消費者,對購買冰淇淋或雪糕的單價接受度在3到15元之間。也就是說,平價雪糕仍然是大部分消費者的首選。

big

可以看到今年夏天,性價比高的雪糕更受歡迎了,各大品牌的定價也基本集中在5到10元的中位區,很少再見到高價雪糕。有雪糕批發店主告訴媒體:「今年大衆口味、平價的雪糕最好賣,多的時候一天能賣上千支,貴的賣不動,我們進貨都很少了。」

雪糕價格的下探,是市場回歸理性後,適應消費者需求的一種體現。

「雪糕刺客」的消失也不算意外。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