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把价格打到九块九,盒马要做精酿啤酒界的瑞幸?

把價格打到九塊九,盒馬要做精釀啤酒界的瑞幸?

銀柿財經 ·  08/21 01:38

「瑞幸把咖啡做到九塊九,盒馬也想在價格上對標,把精釀啤酒做到九塊九。」

自2023年9月把果味精釀系列的價格打到9.9元/500ml後,盒馬進一步擴展「九塊九」賽道成自己的舒適區,今年主打的綠豆爽風味小麥啤酒、暖姜西打等中式精釀系列,售價均穩定在9.9元/罐。

盒馬上新「九塊九」中式精釀鮮啤系列

作爲啤酒行業向上追逐高端化的產物,精釀啤酒的身價生來就比三五塊的工業啤酒高貴,慢釀、短保(保質期)、量少、口味個性化的特點,賦予精釀啤酒低至幾十元、高至幾百元的價差。把精釀啤酒的價格打下來,乍聽之下,與精釀啤酒的屬性自相矛盾,但這恰是盒馬破局的契機。

就像盒馬曾喊出對標山姆,在定價邏輯上盒馬精釀又對標瑞幸,相同點在於都是吸收友商已證實可行的經驗,不同則是,在精釀啤酒賽道尚未跑出一家頭部,盒馬的每一步嘗試,都可能離成爲頭部更近一步。

被看見的精釀市場

向來與體育運動場景深度捆綁的啤酒消費,卻沒能在有歐洲盃和奧運會加持的2024年濺出太大水花。有觀點認爲,這是啤酒高端化集體啞火的表徵,啤酒企業陷入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的窘境。

而在前幾年,啤酒高端化還是個熱門趨勢,被視作存量市場的升級出口。2013年,一如其他消費品,中國總啤酒產量見頂,此後持續下行,佔據國內90%以上市場份額的五大啤酒集團困於同質化競爭。

幾乎同一時間,消費升級背景下對品質、多元的需求,點燃了精釀啤酒的市場。資本青睞、獨立精釀品牌湧現、傳統啤酒大廠入局,行業步入高速成長期。

精釀啤酒沒有標準的定義,從釀造工藝的角度講,通常指以麥類爲唯一原料,發酵時間更長,口味更豐富的手工啤酒。相較於酒精度偏低,「喝着像水」的工業啤酒,精釀啤酒鮮明的口味,醇厚的口感,正是備受啤酒愛好者和年輕消費者追捧的原因。

然而也正是這些小而美的優點,使其不復工業啤酒這類大衆化產品的標準化、規模化,成爲精釀啤酒商業化道路上的致命弱點。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現存與精釀相關的企業約爲1.3萬餘家。其中,2024年1~7月,新增註冊相關企業2300餘家,近三年(2021~2023)精釀相關企業註冊量呈現遞增趨勢。

湧入精釀賽道的玩家大致可分爲四類:一是由精釀愛好者創立的獨立精釀品牌,如高大師、熊貓精釀,通常通過代工生產、開設線下門店沉澱一批深度消費者;二是傳統啤酒大廠,通過併購獨立品牌佈局精釀品類;三是海底撈、巴奴火鍋這類餐飲連鎖門店;四是盒馬、美團等零售平台類跨界者。

但至今,精釀賽道還沒有跑出一個頭部玩家。

從業者尚未將商業模式打通,消費升級退潮後消費者對價格的極度敏感,又讓啤酒高端化失去根基。相比前兩年,資本對精釀的熱情減淡,行業回歸冷靜。

「大家曾一度以爲已經找對了路子,但隨着環境變化,現在只能再重新尋找方向。」據上海精釀協會會長林林觀察,「在行業產量下降,追求利潤上升的背景下,啤酒消費的基本盤還是更好喝的酒,更合理的價格。」

這便意味着對啤酒研發-生產-物流-終端整個供應鏈的資源配置提出了較高要求。然而小酒廠達不到這樣的資源配置,傳統大廠的基本盤是工業啤酒。在林林看來,盒馬正在嘗試的方向,或許能突出重圍,打破僵局。

隱而未發的精釀「小氣候」

盒馬從2017年起入局精釀啤酒賽道,一開始並不抱着某種野心,而是作爲離消費者最近的零售平台,向其提供切實的消費需求。由此順其自然進入精釀市場,成爲隨行業成長的一員。

對於啤酒高端化啞火、啤酒消費靜悄悄的說法,盒馬並不認同。

當前,我國精釀啤酒的滲透率僅在1%左右,而美國精釀啤酒的滲透率超過了10%。中研產業研究院預計,到2025年,中國精釀啤酒的滲透率將提升至6.3%,市場規模將達1300億元。

即使消費疲軟抑制了部分需求,但精釀啤酒的發展空間依然廣闊。從終端的銷量和反饋看,盒馬發現精釀市場已經形成了一些「小氣候」。

隨着我國精釀啤酒消費的主力人群逐步向90後、00後過渡,年輕人、女性對口味豐富多元的需求愈發迫切。根據盒馬內部調研,精釀消費場景也在近年發生變化——在外餐飲的場景逐步下降,而到家場景在慢慢上升。女性閨蜜的分享、專業人群的自飲自酌,打開了一個新的市場切口。

基於此,2021年,盒馬以做生鮮商品的思路,上線了28天精釀鮮啤系列,「新鮮」成爲盒馬精釀的標籤,在市場上收穫不錯反響;覺察到女性消費者對日常微醺、「小甜水」的喜好,盒馬以季節限定的形式研發了果味啤酒系列;順應食品飲料行業健康化的趨勢,2022年盒馬又開發了零糖系列;今年則嘗試融合綠豆、生薑等中國特有的食材,推出新中式風味系列。

正在灌裝的暖姜西打精釀

數據顯示,去年7月上市的新中式綠豆精釀,今年7月的銷量已同比增長224%,成爲又一款明星產品。總體來看,目前精釀啤酒銷售在盒馬啤酒類目的佔比中已高達65%,其中精釀鮮啤佔比達50%。

精準洞察市場需求,按照消費場景針對性地自研口味,與供應商合作批量生產,再運用盒馬現有的冷鏈及渠道銷售,這便是盒馬精釀摸索出的路子。最重要的是,在消費端大獲成功。

不同於工業啤酒的思路,盒馬將做精釀類比於時尚快消品,「二者都需要快速抓住新的風口和趨勢」,盒馬採購尋源專家儷雯分享道,「如果能夠找到每款酒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消費者,在什麼樣的場景下會買這個酒,以什麼樣的價格買這個酒,其實就能獲得一個產品的成功,且能長期走下去。」

林林指出,「啤酒行業過去的趨勢是追求高產量、高銷量,淡爽型啤酒的適應鏈最廣,談不上喜歡與否。而現在消費者已經不滿足於產品的基本功能,可以喝得少一點,但要喝得好一點。」

什麼樣的啤酒才是好喝的啤酒?林林認爲,「好喝沒有唯一標準,消費者喜歡喝什麼,不是酒廠決定的。從業者能做的只有多嘗試,把好的原料、工藝和理念灌注到產品中去,讓消費者用舌頭和鈔票,投出他們認爲好喝的啤酒。」

欲做精釀破局者

表面看來,只要做出一款足夠好喝的精釀啤酒,就能找到爲之買單的消費市場,完成商業閉環。實際上,「好喝」只完成了第一步——圈地自萌,要想推動精釀市場更進一步,就要通過規模化量產,把小衆愛好變成大衆消費品。

林林一針見血道:「做出好喝的啤酒不是難事,怎麼把好喝的啤酒,以合適的價格送到大家手上,才是最難的。」

換句話說,精釀破圈的兩大關鍵,一是口味,二是價格,缺一不可。看似簡單的兩個條件,卻難住了一衆從業者。

傳統啤酒大廠以做工業啤酒的思路和工藝做精釀,出自大廠之手的精釀往往不被核心圈層認可。追求利潤的大廠手裏還握有工業啤酒基本盤,無心全力押注佔比微弱的精釀市場;

而精釀啤酒的資深愛好者,本就是爲「小衆」買單,破圈在他們眼中根本算不上是個問題,且獨立品牌即使有心,往往也沒有實力去推動量產和鋪設渠道,做出顛覆行業的改變。

盒馬是爲數不多有心並有實力促成破圈的局內人。口味破圈已經在成功炮製多款爆品中實現,把精釀的價格打下來,是盒馬正在努力的方向。

據了解,銷量爬坡以來,盒馬一直致力於整合小而散的鮮啤供應鏈。2023年9月,盒馬正式與湖州精釀啤酒工廠特思拉合作,打造了一條精釀鮮啤的垂直供應鏈。

特思拉董事長曹暉回憶:「盒馬最早找我們做鮮啤時還是很小的量,一個店大概幾十箱,從前年起井噴式爆發,今年這兩個月光發酵罐的數量就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以上。」

特思拉專用生產盒馬精釀的發酵罐

「做口味精釀最大的難點就是量產。我們要先知道消費者需要什麼樣的商品,再去做研發和批量生產,這樣才能保證在不斷推出創新口味的同時,還能控制好商品的品質和成本。」曹暉表示,「與盒馬的合作破解了量產難題,讓供應鏈變得更加穩定。」

目前,盒馬在售的來自特思拉的啤酒已經超過30款,佔特思拉總產量的近40%。合作體量的擴大,訂單規模的增長,促使產品整體的成本降低了20%。

降本效果在消費端表現得更直接明顯:德式小麥白啤酒從初始售價19.9元降到13.9元;果味精釀系列460ml上架時售價19.9元,在2023年9月後500ml僅售9.9元。盒馬精釀越來越低的價格,也帶動產品從一二線城市向更下沉市場滲透。

對於盒馬促成的低價精釀這件事,林林觀察到的身邊精釀從業者的態度是,「大家並不覺得高端化和性價比有衝突,相反這可能恰好是國產精釀品牌的機會。」

儷雯則不避諱承認,「沒有人不喜歡物美價廉的產品,盒馬就是想做助力精釀啤酒破圈的破局者,但是是以保證品質、科學降本的形式,不會爲了低價而低價。」

談及更深層的原因,儷雯說回盒馬鮮生這個品牌的價值。精釀也好,烘焙也好,背後都是盒馬大力發展自有品牌作支撐,這就決定了盒馬在每個類目裏願意走多深多遠,不滿足於跟在別人身後模仿,而是一定要領先於市場。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