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物联网新国标要来,高研发+高增长+社保基金重仓股仅9只

物聯網新國標要來,高研發+高增長+社保基金重倉股僅9只

證券時報 ·  08/27 00:27

隨着庫存水平正常化和各類領域的需求增加,物聯網模組市場有望在下半年恢復增長。

8月27日早盤,A股權重股領漲,油氣巨頭中國石油盤中漲超3%,A股市值重回1.5萬億元;中國石化盤中漲超4%,最高價創下14年來新高。國有四大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早盤均實現上漲,且盤中高點再度創下歷史新高。

題材股炒作明顯降溫,AI眼鏡、華爲海思、摺疊屏、消費電子、Micro LED板塊跌幅居前。盤面上超4000股飄綠,其中東方碳素、世紀鼎利、中科創達、華如科技、捷邦科技跌超10%。

智能駕駛龍頭中科創達大跌

中科創達早間開盤大跌,最大跌幅近15%。公司昨日晚間發佈半年報,上半年實現淨利潤1.04億元,同比下滑73.1%,降幅創上市以來同期新高。第二季度公司淨利潤爲0.14億元,環比降幅達到85%。

半年報顯示,中科創達是全球領先的智能操作系統產品和技術提供商。2024年上半年,受汽車廠商驗收週期加長、部分廠商車型出貨不及預期影響,公司智能汽車業務增速暫時有所放緩。此外,智能手機行業競爭環境依然面臨挑戰, 中低端價位段競爭激烈,對於一些承接項目的選擇或調整, 也造成智能軟件收入的業務下滑。

截至二季度末,中科創達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北上資金持倉比例較上個報告期有所減少。而在一季度末重倉持有該股3.47億元的社保基金組合,已退出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列。

物聯網產業規模有望破5萬億元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近日印發《物聯網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下稱《指南》)。

《指南》提出,到2025年,新制定物聯網領域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30項以上,引導社會團體制定先進團體標準,加強標準宣貫和實施推廣,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0項以上,引領物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加快形成。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人、機、物的泛在連接,大量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不斷湧現,深刻改變着傳統產業形態和社會生活方式。

近年來,我國物聯網產業蓬勃發展,整體呈現良好態勢。「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推動物聯網全面發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寬窄結合的物聯接入能力。

《深圳市物聯網產業白皮書(2023年)》顯示,2023年,全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增速同比上揚2個百分點,規模達到約3.6萬億元。「十三五」期間,全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3.4%,「十四五」期間,預計將仍保持18.9%的高位增長,2025年全國物聯網產業規模預計超5萬億元。

根據研究機構Counterpoint,受需求減少影響,2023年全球物聯網模組出貨量同比下降2%。預計到2024年,隨着庫存水平正常化和智能電錶、POS、汽車等領域需求增加,模組市場有望在下半年恢復增長。伴隨5G等技術應用,2025年市場有望出現大幅增長。

高研發+高增長+社保基金重倉股名單出爐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A股市場涉及物聯網的概念股中,目前已有170餘隻個股披露2024年半年報,淨利潤同比增長超20%(含扭虧爲盈)的股票有56只,深水規院、宜通世紀、全志科技、瑞芯微、索菱股份淨利潤增速排在前五位。

深水規院上半年實現淨利潤0.45億元,同比增長12.45倍。公司是國內首家專注水利勘測設計行業A股上市公司,目前致力於打造創意+科技+服務爲一體的「系統解決城市水問題的集成服務平台」,爲客戶提供綜合、智慧、生態的水務全生命週期專業服務。

宜通世紀上半年實現淨利潤0.36億元,同比增長10.58倍。公司致力於通過全面低代碼化轉型,提供無縫集成多種設備和系統的高適配連接能力、確保設備互操作性與管理統一性的標準化物聯能力。

據數據寶統計,從研發力度來看,目前披露半年報的物聯網概念股合計研發費用達到682.36億元,其中12家公司研發費用超過10億元。

中興通訊研發費用達到127.26億元,居首位。此外,中國移動研發費用也在百億元以上,工業富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紫光股份、歌爾股份研發費用介於20億元至50億元之間。

在上述業績高增長的物聯網概念股中,部分股票不僅研發投入規模大,研發強度(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也高。

據數據寶統計,2024年上半年研發費用超億元,且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超5%,同時上半年淨利潤增速超20%的股票有26只。

這26只概念股中,上半年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最高的是炬芯科技,爲35.73%。其次是全志科技、樂鑫科技、匯頂科技、瑞芯微,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均在20%以上。

從機構持倉數據來看,截至二季度末,9只概念股獲得社保基金重倉,包括東方電子、星宇股份、神州泰嶽、軟控股份、思源電氣等。其中東方電子獲社保基金持倉比例居首,達到5.3%。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