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主营产品销售量持续提升 合成生物龙头华恒生物上半年营收增长19.57%

主營產品銷售量持續提升 合成生物龍頭華恒生物上半年營收增長19.57%

中國財富通 ·  08/28 01:40

8月27日晚間,合成生物龍頭企業華恒生物(688639.SH)發佈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16億元,同比增長19.5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非後淨利潤爲1.48億元。上半年,公司氨基酸產品銷售量持續提升,新產品1,3-丙二醇、丁二酸、蘋果酸、色氨酸、精氨酸等按計劃投向市場,產品結構更趨多元化。

有分析人士指出,華恒生物中報符合預期,淨利潤下滑主要是受重點產品纈氨酸今年上半年價格跳水的影響。隨着華恒生物年內多個新項目投產,公司產品矩陣逐步拓展,隨着投產進度的順利推進,預計後續將打開增長空間,有望重歸盈利增長軌道。

營收增約兩成 新項目投產未來可期

中報顯示,華恒生物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16億元,同比增長19.57%。

自2011年產業化成功以來,華恒生物通過厭氧發酵生產的L-丙氨酸受到國內外市場的廣泛認可,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市場連續十年佔據市場份額首位。

華恒生物採用的厭氧發酵技術,依靠生物基材料替代傳統的石化原料生產技術,能夠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及產品成本。也正是因爲其綠色低碳的環保理念與實踐,華恒生物更能滿足巴斯夫等全球性巨頭對於原材料的綠色指標考覈。

此後,華恒生物從2019年佈局D-泛酸鈣,從2021年開始重點生產L-纈氨酸。今年3月份,華恒生物赤峯基地年產5萬噸生物基PDO項目、5萬噸生物基丁二酸項目生產線順利實現高品質連續生產。今年7月份,位於赤峯寧城縣生物產業園的赤峯華恒2.5萬噸精氨酸項目已完成建設並全面投產;此外,秦皇島基地5萬噸蘋果酸項目也有望在2024年內投產。

目前,華恒生物主要產品包括氨基酸系列產品(丙氨酸系列、L-纈氨酸、異亮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維生素系列產品(D-泛酸鈣、D-泛醇、肌醇);生物基新材料單體(1,3-丙二醇、丁二酸)和其他產品(蘋果酸、熊果苷)等。相關產品可廣泛應用於中間體、動物營養、日化護理、功能食品與營養、植物營養等衆多領域。華恒生物已經成爲全球領先的生物基產品製造企業。

看好長期成長性 PDO投產備受關注

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華恒生物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5億元,同比下滑21.72%。

華恒生物今年上半年盈利趨勢最大的挑戰來自L-纈氨酸的價格波動。由於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去年均價在2萬元/噸以上的L-纈氨酸價格在今年持續下行,對華恒生物利潤走勢帶來擾動。

業內人士指出,隨着華恒生物今年5萬噸生物基PDO項目、5萬噸生物基丁二酸項目順利投產以及精氨酸項目、蘋果酸項目逐步貢獻效益,公司下半年有望重新走上盈利增長軌道。

華恒生物此次生物基PDO項目的投產,因該項目突破了杜邦公司壟斷性技術而備受業界關注。PDO作爲「聚酯之王」PTT的主要原材料,華恒生物此次不僅技術上實現了突破,還有效解決了長期依賴進口原材料的問題,爲國內PDO-PTT產業鏈的獨立自主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華恒生物目前正在PDO-PTT產業鏈加速打造產業夥伴圈。7月8日,公司與東華大學簽約共建「生物基化學纖維聯合實驗室」,合力推進生物基纖維技術前沿研究。此後又宣佈與下游企業浙江美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在生物基聚酯PTT產業鏈上展開深度合作。

重視研發戰略 構築領先技術優勢

早在2011年,華恒生物憑藉先進厭氧發酵法生產L-丙氨酸,使中國的合成生物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從前端的菌種研發到生產過程,從發酵、分離、純化的工藝全線打通,形成了厭氧發酵法生產L-丙氨酸完整的知識產權。此後,華恒生物將厭氧發酵法技術再次成功複製到L-纈氨酸,如今再次在精氨酸、生物基1,3-丙二醇領域成功複製。

華恒生物歷來重視研發投入,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爲6335.22萬元,同比增長16.56%。今年前6月,公司新增申請發明專利16項,成功獲批4項,目前該公司獲批發明專利數達到72項。

在華恒生物重點佈局的研發方向中,作爲基礎性研究的課題「氨基酸營養化學品合成技術開發及產業化」的技術水準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此外,技術開發課題「高品質肌醇工藝開發」也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今年7月,公司在高絲族氨基酸生物製造技術取得關鍵性突破,多項技術實現國內首次突破,擺脫了對工藝複雜、原料易燃易爆的化學合成技術的依賴。

除了自研外,華恒生物還在探討校企合作、投資、戰略合作等多種方式來拓展技術與產品佈局。比如華恒生物通過投資怡和生物來提前佈局探索生物製造健康糖技術領域,並通過投資深圳生物製造產業創新中心、天津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等科研平台,享有優先投資權等多項權利,爲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帶來更大想象空間。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