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報,2024H1/Q2,金價快速上行並維持高位震盪,黃金的消費屬性和投資屬性均得到鮮明體現:金飾量跌,金條量升;投資金(金條金幣等)佔比高的品牌經營業績受影響較小,強設計力、強品牌力且處成長期的品牌實現逆勢成長。展望2024H2,預計金價仍將維持高位,消費者逐步接受高金價而釋放受抑制的購買需求、加盟商補庫存等有望帶動金飾銷量回升;品牌角度,投資金佔比高、設計力品牌力得以變現、自身仍處擴店成長前期的品牌或有良好表現。
金價高位震盪、整體消費力疲弱,金飾銷售承壓。
金價自2024年3月起屢創新高,並在Q2高位盤整。2024Q2黃金現貨收盤價日平均值爲553元/克,同比+23.4%,環比+13.0%。由於黃金首飾具備金融屬性和商品屬性,因而當金價上升,經商品屬性傳導,消費量將會受到抑制。2024年5月限額以上金銀珠寶零售額同比-11.0%、6月同比-3.7%、7月同比-10.4%。2024Q2黃金首飾消費重量爲86噸,同比-51.8%。同期,強投資屬性的金條及金幣銷量受益於金價上升。根據中國黃金協會,2024Q2中國金條及金幣消費重量爲107噸,同比+71.9%。
1)營業收入方面,菜百股份同比+41.3%、中國黃金+25.9%、潮宏基+10.3%、老鳳祥-9.2%、六福集團-18.0%、周大福-20.0%、周大生-20.9%、迪阿股份-34.4%。2)歸屬淨利潤方面,迪阿股份同比+107.1%、潮宏基+16.8%、老鳳祥+8.1%、中國黃金-2.6%、菜百股份-28.3%、周大生-30.5%。
中信證券認爲Q2業績分化主要是因爲投資金產品佔比的不同。Q2金價高位震盪利好金幣金條等投資性黃金產品銷售,衝擊黃金首飾銷售,由於不同黃金珠寶連鎖企業的投資性黃金產品佔比有較大差異,因而Q2收入端表現分化。菜百股份與中國黃金的投資性黃金產品佔比最高。2023年,菜百股份的貴金屬投資產品收入佔比達53.7%;中國黃金的投資金收入佔比也較高(2020H1,金條收入佔比44.1%)。相比之下,其餘黃金珠寶公司以銷售黃金飾品爲主。FY2024,周大福的金粒/金條佔中國內地零售值的6.4%。
2024H1各黃金珠寶開店放緩。2024H1,各公司淨開店數量:六福集團131家、周大生124家、潮宏基52家、老鳳祥28家、中國黃金9家、菜百股份6家、老鋪黃金3家、迪阿股份-77家、周大福-217家。2024年開店預期整體由樂觀轉向謹慎。2024年4月下旬至5月初,各大主要黃金珠寶公司相繼發佈2023年報&2024一季報並召開公開業績交流會,提出2024全年門店數目標:周大福保持淨增、老鳳祥淨增300家、周大生淨增400-600家、潮宏基淨增300家。進入8月下旬,除老鳳祥和潮宏基維持此前指引外,周大福、周大生等對全年開店指引樂觀程度有所減弱。
品類特徵:鑽石鑲嵌銷售佔比持續下滑,黃金佔比維持高位。
以「中國最早銷售天然鑽石」的周大福和原先「以鑽石爲主力產品」的周大生爲例,鑽石鑲嵌銷售同比持續下滑。2024Q2,周大福中國內地零售值中,黃金產品和鑽石鑲嵌產品分別同比-18.0%和-23.1%,佔比分別爲76.9%和18.1%,同比+0.5ppt和-1.0ppt。2024Q2,周大生加盟商業務收入中,黃金和鑲嵌產品分別同比-28.2%和-24.9%。
線上:行業連續高增長,各公司線上佔比較有提升空間。
我國珠寶行業線上渠道發展迅猛,市場份額持續提升。根據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2019-2023年,金銀珠寶類商品網上零售額從 1534億元增至3398億元,CAGR達22.0%;根據歐睿,疫情前中國黃金珠寶線上渠道市場份額從2016年的4.6%增至2019年的7.0%,2020年受疫情催化,市場份額躍升至10.6%,而後整體保持在10%上下波動。2024H1,線上業務收入佔比:菜百股份20.9%/同比+2.6ppts、潮宏基15.6% /-4.1ppts、周大生14.5%/+0.2pct、老鋪黃金11.1%/-0.5pct。
重視投資者回報,低位估值下安全邊際高。
2019-2023年,周大生/潮宏基/老鳳祥/菜百股份股息率中樞分別爲3.3%/3.8%/3.5%/3.9%,2024年利潤表現悲觀情形下,中信證券預計各黃金珠寶公司的分紅收益率仍在中高個位數。主要黃金珠寶公司中,周大生與潮宏基公告進行2024年中期分紅:周大生宣派中期現金股利3.3億元(分紅比例54.1%),潮宏基宣派中期現金股利8,885.1萬元(分紅比例38.7%)。整體來看,行業龍頭企業估值均處於歷史低位水平,具備一定估值吸引力。
若金價上漲過快,或出現金飾消費量下滑、回收業務激增,對品牌商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若金價出現震盪走勢,消費者或觀望並減少購買;居民購買力疲弱,黃金珠寶等非必需品購買意願低迷;消費者更注重投資屬性,克重金佔比提升導致品牌商盈利能力減弱;行業加速開店,供給過剩,競爭失序;IP、內容營銷、一口價定價過高、加工費偏高等引發輿情事件;「水貝模式」對傳統黃金珠寶品牌商產生不利衝擊;稅收等政策監管從嚴,行業整頓,行業運營階段性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