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劲拓股份:中泰证券、中金公司等多家机构于9月19日调研我司

勁拓股份:中泰證券、中金公司等多家機構於9月19日調研我司

證券之星 ·  09/19 08:14

證券之星消息,2024年9月19日勁拓股份(300400)發佈公告稱中泰證券張晨飛、中金公司鍾振宇 張倩於2024年9月19日調研我司。

具體內容如下:
問:電子裝聯業務下游應用領域有哪些?
答:公司電子裝聯設備用於組建電子工業中的PCB生產線,終端應用領域較爲廣泛,不僅包含通訊電子和消費電子,還有汽車電子、家電電子、航空航天電子等領域。
問:公司對電子裝聯業務的市場前景和未來業績預期如何?
答:公司對電子裝聯業務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首先,從市場需求端看,近年來以智能手機爲主的消費電子行業經歷市場需求波動,逐漸呈現企穩態勢;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興技術應用,對於通訊電子、汽車電子、家電電子等領域新型硬件需求產生刺激作用;包含摺疊屏手機在內的電子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帶來行業的結構性機會;而近期密集出臺的各級政府支持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促進存量市場替換需求釋放。
同時,從技術和工藝要求看,隨着消費需求多樣化、算力提升對電子產品迭代的促進和性能要求提高,加之客戶的精益生產需求,使得有關應用領域對工藝和技術要求升級,設備向智能化、靈活化、環保化以及更高精度、高速度、多功能方向持續發展,還需要具備非標準化設備服務能力。電子終端產品需求暖、性能和工藝要求提高,預計長期將對公司電子裝聯業務的市場拓展和產品銷售有積極影響。公司電子熱工設備產品和技術成熟度較高,處於行業領先地位;未來還將繼續通過研發創新賦能「產品力」,持續提升全球市場、尤其是高端市場佔有率,力爭以良好的經營實績報廣大投資者。
問:公司電子裝聯業務的客戶構成情況如何?
答:公司電子裝聯設備終端應用領域包含通訊電子、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家電電子、航空航天電子等,客戶包含該等領域知名終端品牌廠商和大型製造企業、上市公司等。根據歷史數據,公司迄今累計服務客戶約6,000餘家,客戶資源儲備豐富、主要客戶粘性較好,如富士康、華爲、比亞迪等均與公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問:公司當前的業務發展規劃是什麼?
答:從短期的業務發展規劃來看,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公司將階段性主要聚焦於核心主營業務電子裝聯設備業務。公司在細分行業內率先提出設備數字化發展計劃,以數字化、高端化產品爲電子製造企業提供高附加值的SMT解決方案和設備應用體驗。
問:公司近期到爲頭部企業客戶供數字化設備產品方案的相關項目進展情況如何?
答:公司2022年提出主營產品數字化發展計劃,2024年至今爲頭部企業客戶提供數字化設備產品方案,得到客戶的積極反饋和高度認可;公司目前正基於數字化設備產品方案,實施從底層的電源技術、通訊技術、智能算法、數學建模方法到重要部件監控系統、傳感系統、智控系統,再到設備全機數字監測和測試、計劃性和預防性維保、虛擬現實手段模擬實訓功能等方面的創新攻關,相關項目研發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目前預計相關產品將於2024年四季度首次參展。
問:公司主要產品國產替代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答:公司核心業務拳頭產品電子熱工設備的產品和技術均十分成熟,在行業內市場地位領先,國內市場的國產替代率相對較高。
公司還將繼續保持與核心客戶的深度合作,積極把握海內外市場機會,以數字化、高端化產品進一步夯實及深化頭部客戶合作、着力提升高端市場覆蓋率,提升全球市場佔有率。
問:公司專用設備的毛利率水平如何?
答:公司專用設備產品根據不同的產品類型、性能和配置要求,價格有所不同;同時銷售規模、成本費用等也對毛利率有一定影響。公司專用設備產品綜合毛利率、細分品類的毛利率情況,敬請參見公司披露的各期定期報告。未來,公司將立足研發創新和產品升級,以數字化、高端化產品爲電子製造企業提供高附加值應用體驗,從而提升綜合毛利率;同時輔以精益生產、降本增效等措施,多措並舉地釋放利潤空間、增厚經營業績。

勁拓股份(300400)主營業務: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產品分類包含電子裝聯設備(電子熱工設備、檢測設備、自動化設備)、半導體專用設備和光電顯示設備。

勁拓股份2024年中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3.28億元,同比下降17.91%;歸母淨利潤3580.51萬元,同比上升9.14%;扣非淨利潤3454.34萬元,同比上升24.65%;其中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單季度主營收入2.0億元,同比下降22.08%;單季度歸母淨利潤2537.3萬元,同比下降15.86%;單季度扣非淨利潤2530.73萬元,同比下降5.83%;負債率30.2%,投資收益888.05萬元,財務費用-578.35萬元,毛利率35.82%。

以上內容爲證券之星據公開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構成投資建議。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