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PT EXPO 2024 | 爱立信亮相2024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

PT EXPO 2024 | 愛立信亮相2024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

美通社 ·  09/25 01:58
  • 構建高性能可編程網絡,推動網絡能力開放,以先進"連接"助力運營商捕獲5G價值

北京2024年9月25日 /美通社/ -- 日前,愛立信亮相2024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簡稱PT展),以"新質5G"、"可編程網絡"、"無限應用"、"無盡未來"四大主題向與會來賓展示了在構建高性能、差異化可編程網絡,推動5G應用創新與商業化、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以及6G網絡演進等方面的創新與實踐。

5G時代,建設能夠支撐更廣泛5G用例與新商業模式的高性能網絡,實現5G商業價值是運營商面臨的重要挑戰。愛立信正致力於憑藉更高性能、更開放、更加可持續與更自智化的連接技術助力運營商打造更加靈活、可編程的網絡,爲更多的應用與服務創新提供性能保障與支撐。同時,愛立信還在利用網絡能力開放推動5G應用創新的規模化,助力運營商加速商業模式的轉型並從中獲取價值。

新質5G • 基石

展會期間,愛立信硬件牆仍舊是場內最靚的風景。作爲構建高性能可編程網絡的基石,秉承"綠色低碳"的產品設計理念,依託先進的硅芯科技(Ericsson Silicon)平台,聚焦高性能與可持續性的愛立信全新一代無線產品家族集體亮相。其中,愛立信新一代無線射頻單元,易於部署的輕量化中頻段TDD-AAS頗爲引人關注,而業界最輕的中頻段宏站RRU與上一代產品相比功耗更是大幅降低,是迄今爲止可持續性表現最優的無線射頻產品。此次愛立信在硬件產品上另一亮點是全新基帶算力單元將在中國區首發亮相,其容量和能效分別提高4倍和2倍,配合高性能基帶分組化前傳網關,將更好的滿足中國5G-A業務發展和基站智能化需求。此外,愛立信專爲中國市場定製的全新高性能大容量毫米波產品也會在現場進行演示。

當前,5G網絡發展已經進入到5G-A階段,愛立信正在以兼顧"性能"、"智能"、"節能"、"賦能"的新質5G助力中國運營商的5G-A創新與部署。此次PT展,愛立信展出了一系列5G-A新業務,除了已經成熟商用的載波聚合與Redcap,更多譬如低空通信、Ambient IoT等也在現場進行了演示。

可編程網絡智能

愛立信正在全面擁抱AI,通過基於意圖驅動的運營,以更高效、智能的方式助力運營商實現網絡的靈活與可編程,助力運營商釋放網絡能力,以更加靈活、敏捷的方式實現創新的規模化和提供新的服務。

在現場,愛立信無線網絡自智平台(EIAP)展示瞭如何通過意圖驅動,實現TMF自智網絡定義的L4級別自動化,以及如何利用開放架構和生態系統激發無線智能應用(rAPP)的開發與創新。此外,愛立信還展示了引入AI和意圖驅動技術的多個產品組合,如端到端網絡編排和保障、無線、核心網、運維服務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與會來賓還可在現場直觀看到愛立信在利用大模型進行意圖解析、運維故障分析和無線網絡優化等應用的探索。

無限應用

當前,運營商正在將工作重點從網絡部署轉移到收入增長、盈利能力和 5G 投資收益。面對日趨緊迫的5G商業化挑戰,愛立信正在攜手產業夥伴努力推動網絡能力開放,以滿足第三方開發者在創新應用上的無盡想象,從而推動整個通信產業生態的蓬勃發展。

愛立信在現場分享了最新的5G能力變現洞察與方法論,並展示了一系列與產業生態夥伴合作的,基於差異化以及網絡能力開放的業務模式創新與用例。其中,圍繞XR新範式的互動體驗,以及基於5G專網及定製化5G能力的智慧港口與智慧工廠用例都是大家關注的重點。

無盡未來

面向2030年商用的目標,支持6G六大場景需要諸多技術模塊。其中,新頻譜拓展是6G部署的重要基礎。而隨着網絡的發展和新場景引入,AI和算力也將成爲6G的重要支柱。同時,能效是6G從設計之初就需要關注的因素。基於這些考慮,本次PT展愛立信也爲大家帶來了6G新頻譜性能分析,厘米波原型機,動態計算負載均衡,超低功耗AI,以及零能耗設備等領域的最新探索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作爲可以直接支持研發、規劃、部署和運營等領域的應用,網絡數字孿生技術作爲最重要的6G技術,以其獨有的優勢備受關注。基於數十年的傳播研究和特定場地路徑損耗建模經驗,愛立信開發了基於全三維數字地圖的射線跟蹤信道模型,該模型支持室外、室內和室外到室內等多種場景。在現場,觀衆可以看到愛立信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對北京望京愛立信園區及其周邊環境進行的全三維數字化建模。

本屆PT展,愛立信爲觀衆帶來了兼顧國際趨勢與本土需求的最新"連接"創新與實踐。未來,作爲中國通信產業發展可信賴的合作伙伴,愛立信將繼續堅守對中國移動通信產業與用戶的承諾,與中國運營商和產業夥伴的密切合作,構建高性能網絡,加速5G商業價值釋放,推動網絡演進,爲中國建設數字化強國與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和動能。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