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持續?
在經歷近兩週的調整之後,A股迎來強勢反彈!
本週最後一個交易日,各大股指的漲幅都超過2%。其中最強勢的,屬於科技概念,創業板、科創板、北證,漲幅更是超過7%。
各大科技板塊,可以說是雨露均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半導體板塊。
這個板塊,在Wind行業指數,牢牢佔據首位,板塊中也有不少10cm、20cm的票。


爲何是半導體?
上午國新辦的新聞發佈會、下午高層重申科技創新戰略,是直接因素。
而底層邏輯,則來自半導體自身。只要這個底層邏輯沒有改變,半導體仍然有上漲動力。
01 底層邏輯
儘管10月8號,交易額創出3.45萬億歷史高位後,A股進入回調階段,交投熱情有所消退,但每天的交易額都超過萬億大關,可以說,現在的A股,已經擺脫了此前日均5000億的低交易額狀態。
隨着聯儲局9月份正式開啓減息週期,全球流動性寬鬆已經來臨,國內一系列的寬鬆政策跟着落地。
對於股市而言,最重要的是通過各類貨幣工具,給市場直接注入流動性,金額高達千億規模,並且將來還有可能繼續擴大投放的規模。
換句話說,目前的A股市場,是不差錢的。同時,廣大投資者的熱情,並未因爲行情回調而徹底消失。相反,大家只是暫時修整,蟄伏等到反彈機會。
另外,從各大股指走勢上看,對比10月8日的高位,回撤幅度都超過10%,創業板達到了20%,技術面上已經具備反彈條件,只要消息面上有利好刺激,就可以開啓反彈行情。
所以,大家可以理解爲何週五一個新聞發佈會,一個高層講話,可以觸發如此大規模的反彈行情。即使不是週五,即使沒有新聞發佈會,也沒有高層講話,有其他的消息面刺激,股市同樣會漲,上漲強度就取決於消息面的強度。
實際上,在流動性較爲充裕的當下,基本面好、業績好的板塊,以及科技成長類板塊,都很容易受到市場追捧。
目前看來,科技成長類的表現要更勝一籌。
現在,全球有如火如荼的AI革命,國內又大力推進高質量發展,高科技再次擔起戰略突圍,經濟轉型升級的重任,也成爲資本界、產業界競相追逐的對象。
當然,科技也有很多細分,雖然牛市中都可以上漲,但是基本面、可持續性、估值擴張能力、業績兌現能力,不盡相同。
作爲投資者,優先考慮基本面優質、業績好,且成長性、確定性方面都不錯的細分板塊。
半導體就是其中之一。
02 爲何是半導體?
首先,從長線看,A股的半導體公司,能夠長期受惠於國產替代紅利。
全球科技競爭加劇,半導體等核心領域的自主可控,既是我們國家突破西方科技卡脖子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們國家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這將爲半導體提供持續的發展動力和投資機會。
其次,全球半導體週期已經在2023年觸底,隨即進入新的半導體週期上行期。
根據半導體的週期規律,未來2-3年依然處於上行期。同時,AI產業革命方興未艾,各種應用剛剛開始,AI PC、AI手機,以及其他即將出現的新的AI硬件,爲半導體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而且,半導體作爲這場革命中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增長空間較以往歷次IT革命都要大,也很有可能將半導體傳統的上行週期拉長。
於是,英偉達、AMD、台積電等半導體公司股價迅速翻倍。
相對而言,國內芯片公司的股價漲幅,相對美股公司要低。
最大的原因,是A股相對低迷的整體表現。因爲市場氣氛低,所以估值一直被壓制,而美股半導體公司,得益於整體的美股氣氛好,加上週期向上,所以估值擴張很快,迎來戴維斯雙擊,直到現在依然如此。
不過,估值被壓制的因素只要解除,即股市整體氣氛向好,A股半導體也可以迎來重估。近段時間半導體板塊強勁的表現,主要來自A股走牛,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認爲是補漲。
實際上,國內半導體板塊的基本面已逐步改善,生產端、銷售端、出口端都出現了積極的跡象。
週五大漲9個點的設備龍頭北方華創,剛剛發佈的三季報預告顯示,營收中值預估增長38.8%,淨利潤中值預估增長53.9%。
對於半導體行業Q3業績,市場的預期較爲正面,對於Q4看法也頗爲正面。因爲下半年是傳統的消費電子旺季,又有新款旗艦手機發布、雙十一、國家對消費電子的補貼等積極因素影響,在下游市場需求復甦的推動下,半導體行業的庫存和利潤水平將繼續回升。
因此,週五半導體板塊的暴漲,相關的ETF,如半導體芯片ETF(516350)漲停,並非簡單的消息面炒作,而是有堅實的底層邏輯支撐的。
今年以來,資金借道寬基ETF持續「掃貨」A股,半導體成爲重點方向之一。作爲20CM的寬基ETF——科創板50ETF(588080)因份額大增,「舉牌」中芯國際。
在「什麼指數熱」顯示,本週芯片指數排行第一。
什麼指數熱從各平台挖掘用戶最關注的熱門行業和主題,及時更新到指數榜單。
小程序訂閱榜單後,還可以領取紅包到微信。
03 能否繼續漲?
經過過去一段時間的大漲,市場對於半導體是存在一定分歧的。
這種分歧,並非否定半導體的長線價值,而是在大漲之後,有點高處不勝寒的感覺。海外方面,英偉達今年的漲幅已經接近兩倍,台積電也已經翻倍。國內方面,中芯國際月內翻倍。
所以,一週前阿斯麥業績和指引不及預期時,曾經引發整個半導體板塊的巨震。
這是炒至高位的正常反應。
不過,好消息在於,隨後公佈業績的台積電,用強勁的增長和指引,打消了市場的擔憂,使得市場相信半導體行業前景依然很好,隨即半導體板塊迎來大漲,不但收復了阿斯麥造成的下跌,有的公司甚至創出新高。
昨晚,又傳來一個利好。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新報告中表示,英偉達Blackwell 芯片的產能擴張預計在2024年第四季度初啓動。考慮到良品率和測試效率,預計2024年第四季度的出貨量將在15萬到20萬塊之間,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出貨量將顯著增長200%到250%,達到50萬到55萬塊。
這意味着,英偉達可能僅需幾個季度就能實現百萬台的銷量目標。
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勳在此前的採訪中表示,公司即將推出的Blackwell芯片已全面投產、需求「瘋狂」。
美銀和高盛也再次發表看多英偉達的觀點,美銀甚至將英偉達的目標價調高到190美元。
作爲全球半導體設計和代工龍頭,英偉達和台積電的利好消息,將繼續帶動全球半導體行業實現增長,包括中國半導體行業。
從行業週期上看,國內的半導體行業仍處於長週期相對的底部區間,很多公司的股價尚未回到2021年的高位,加上最近兩週的回撤,一定程度也消化了國慶前的高估值,估值上仍然有吸引力。
當然,如果想在風險和收益實現平衡,使得投資更加穩健,就需要多對比不同的投資工具。
我們注意到,而通過ETF方式參與市場的投資者也呈現增長態勢。ETF在成本、選股、擇時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徵。
例如半導體芯片ETF(516350),年管理費爲0.15%,託管費爲0.05%,費率位居同類產品最低;其跟蹤中證芯片產業指數,指數囊括芯片設計、半導體設備、集成電路製造和封裝、半導體材料等上中下游環節,概念股包括北方華創、中芯國際、韋爾股份、兆易創新、寒武紀、長電科技等細分領域的龍頭。
04 結語
週五的大漲,證明了市場做多的熱情依然強勁。
一方面,市場本身不差錢,加上回調幅度已經不少,只要有利好刺激,是可以引發做多情緒的;另一方面,陸續的政策發佈會,也讓市場看到國家對於發展經濟、支持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決定和能力。
換言之,牛市的基礎還在,這個基礎,既來自流動性寬鬆,也來自經濟基本面改善的預期。
復盤過去每一次牛市,不管中外股市,科技板塊都有着強勢的表現。
在最近20年中,科技板塊是股市上漲的中堅力量。像美股,有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英偉達等,港股則有騰訊等一衆互聯網科技公司,以及比亞迪等新能源公司。
A股的科技成色近年來也越來越足,像鋰電池的寧德時代,成爲創業板股指上漲的重要推動力。
這一次大漲行情,承擔着國家高科技突圍,以及國家高質量發展重任的半導體,又會不會成爲下一個中堅力量?(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