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繁母豬存欄從2023年1月開始下降,傳導至當前供給壓力逐季減小,短期供給端增量有限,疊加消費需求的季節性改善,預計四季度豬價將維持景氣,豬企業績將逐季向好,行業進入盈利兌現階段。
智通財經APP獲悉,東海證券發表研報稱,豬週期波動在3-5年左右,疫病、需求、政策、資本等因素影響週期長度。本輪週期虧損時間拉長,產能去化幅度減少,盈利幅度收窄,盈利後產能恢復緩慢,影響豬價短期波動因素增加。在行業經歷充分擴張後,近兩年產能增速放緩,進入穩定增長階段,盈利週期或被拉長。當前豬企資產負債率仍處高位,行業補欄謹慎。能繁母豬存欄從2023年1月開始下降,傳導至當前供給壓力逐季減小,短期供給端增量有限,疊加消費需求的季節性改善,預計四季度豬價將維持景氣,豬企業績將逐季向好,行業進入盈利兌現階段。
產能供給爲豬週期主要影響因素。豬週期指豬價和供需的週期性變化,生豬養殖對價格波動的反應具有一定的滯後性,造成生豬養殖呈現週期性規律。其中上漲週期路徑爲:豬價上漲,養殖出現利潤,母豬補欄增加,供應增加,價格開始回落。下跌週期依次類推。能繁母豬存欄量的變化是判斷豬價的重要先行指標,當前能繁母豬存欄量決定大約10個月後生豬供應量。影響豬週期的短期因素包括二育、壓欄等。影響豬週期的長期因素包括成本、資金、效率等。養殖企業的養殖效率、管理能力、設施裝備以及對成本的控制能力決定企業長期的盈利能力。非洲豬瘟疫情以後,大量資本進入,大型豬企快速新建豬場進行擴張,行業規模化大幅提升。
2021年以後,行業盈利水平回歸常態,質量提升成爲豬企核心目標。屠宰量和凍品庫容率反映屠宰企業對豬價的預期以及當前的消費需求,屠宰量受季節性波動影響更大,今年屠宰量整體較去年縮量回落,凍品庫存在上半年高位基礎上有所下降,豬肉消費需求偏弱。
當前產能恢復緩慢,盈利週期或被拉長。復盤以往幾輪週期來看,週期波動在3-5年左右,疫病、需求、政策、資本等因素影響週期長度。本輪週期虧損時間拉長,產能去化幅度減少,盈利幅度收窄,盈利後產能恢復緩慢,影響豬價短期波動因素增加。在行業經歷充分擴張後,近兩年產能增速放緩,進入穩定增長階段,盈利週期或被拉長。當前豬企資產負債率仍處高位,行業補欄謹慎。今年以來上市豬企加強成本控制,部分企業養殖成本降至階段性低位,成本控制水平成爲豬企核心競爭力。
投資建議:根據統計局數據,截至2024年9月能繁母豬產能4062萬頭,季度環比+0.6%,同比-4.2%。能繁母豬產能恢復緩慢,5月能繁環比轉正後產能合計增加1.9%。能繁母豬存欄從2023年1月開始下降,傳導至當前供給壓力逐季減小,短期供給端增量有限,疊加消費需求的季節性改善,預計四季度豬價將維持景氣,豬企業績將逐季向好,行業進入盈利兌現階段。建議積極關注牧原股份(002714.SZ)、溫氏股份(300498.SZ)、神農集團(605296.SH)、巨星農牧(603477.SH)以及立華股份(300761.SZ)。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不及預期;大規模疫病爆發;原材料價格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