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いちご Research Memo(2):不動産価値向上を図る心築事業を軸に3上場投資法人を運用・管理

草莓研究備忘錄(2):以房產價值提升爲核心,運營和管理三個上市投資法人

Fisco日本 ·  2024/10/24 19:02

■公司資料

1. 公司資料

草莓<2337>致力於提升房地產價值的專業知識,針對辦公室、商業設施、酒店、住宅等多類型房產進行投資和運營,其特點在於經營的多維度集團,涵蓋辦公樓專業化、酒店專業化、再生能源發電設施三種投資模式(草莓辦公樓投資、草莓酒店投資、草莓綠色基礎設施投資<9282>)。公司既有庫存型又有流動型的營收模型,特別注重庫存收入的增長,並致力於最大化現金流。公司於2002年11月在大阪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日本市場(現東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東證)Growth市場)上市。隨後於2015年11月上升至東證一部,並於2022年4月轉入東證主板市場。公司致力於在所有業務中實現社會責任,在減少環境負擔和創造清潔能源等核心業務貢獻的基礎上,通過多方面活動,如成爲J聯賽的頂級合作伙伴、加入RE100和聯合國全球契約等,努力實現可持續社會。

2. 業務內容

該公司的業務板塊包括資產管理業務、心築事業、清潔能源業務三個領域。

資產管理業務負責自公司集團運營的草莓辦公REIT、草莓酒店REIT、草莓綠色基礎設施投資法人以及房地產私募基金的項目挖掘和供應、運營管理,並通過增值管理提高項目價值,實現投資者價值最大化。此外,從2023年2月期開始,還負責基於安防令牌的房地產投資產品「草莓·住宅·令牌」的運營。資產管理業務的擴展是其穩定性和持續性的基礎,是公司在不依賴資產負債表的情況下創造現金的戰略支柱。2025年2月期中間期的營業收入佔公司整體的3.5%(不包括內部營業收入),營業利潤貢獻爲9.3%。

心築事業旨在通過享受持有不動產的租金收入、保障合法性以及基本價值提升(如防震加固),同時基於租戶需求,致力於提高共用空間功能、與周邊社區形成關係以及舉辦災害時的緊急預案活動等,通過提高運營率和租戶滿意度,從而提高租金並通過提高不動產價值實現高額轉讓利潤。心築事業既有保持不動產的租賃收入(庫存),也有轉讓收益(流動)兩方面。租賃收入(庫存)源自自有資產(263,559百萬日元,按取得成本計),到2025年2月中期,其ALL-IN粗利潤基礎收入爲6,138百萬日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261百萬日元),租金有所增長。持有資產的特點是物業類型平衡,其中辦公樓(31%)、酒店(24%)、商業設施(21%)、住宅(21%)等。轉讓收益(流動)通過ALL-IN粗利潤基礎收入4,703百萬日元(較上年同期減少5,050百萬日元)。雖然按計劃進行,但由於第5號等ResidenceToken的出售計劃安排在下半年,因此與去年同期相比收益下降。2025年2月期中間期,其營業收入佔全公司的87.2%(同期),佔據公司的支柱位置,營業利潤佔72.8%。

清潔能源業務於2012年啓動,目前已發展到全國64個太陽能及風力發電項目的運營。具體包括,公司擁有的太陽能發電站48個,總容量151.4兆瓦。公司擁有的風力發電站1個,總容量7.3兆瓦。草莓綠色基礎設施投資法人持有和公司運營的太陽能發電站15個,總容量29.4兆瓦。去年末開始運營的公司第二大規模草莓終生ECO發電站(13.9兆瓦)正在爲公司業績提供支持。未來發展計劃包括綠色生物質發電站(5個,4.0兆瓦)、非固定補貼太陽能發電站(9個,32.1兆瓦)。2025年2月期中間期,公司的營業收入佔全公司的9.4%(同期),營業利潤貢獻率爲17.9%,貢獻了穩定的利潤。

公司的收益結構包括存量收益和流量收益,發展平衡。存量收益在2025年2月中間期實際數據中達到了111.94億元,創下上半年的歷史最高紀錄。存量收益包括持有資產的租金收入、發電站的電力銷售收入等來自持有資產的收入,以及非資產收入,如資產管理(AM)基本運營費、酒店運營商收入和PROPERA使用費等,收入來源多樣化,並順利增長。流量收益主要來自心建築業務的房地產收益,達到了48.86億元的實際數據。公司的存量收益佔整體收入比例的目標是超過60%,在上一季度的實際數據中已經達到了接近60%。存量收益相當於公司固定費用(固定銷管費+支付利息)的兩倍以上,充分覆蓋並有餘,因此即使在經濟蕭條時期等房地產價格下跌的情況下,無需匆忙出售物業,這是公司的優勢。

SD Entertainment在健康業務的結構改革和成長戰略方面取得了更高的利潤。Hotta Marumasa由於禮品業務的出售和各項業務的先行投資的影響,因此收入和利潤下降。投資業務的銷售額爲249.53億日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經營利潤爲13.11億日元(上年同期爲13.08億日元,較上年同期微增長)。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