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四颗“潜在威胁”小行星扎推飞掠地球,其中两颗才发现不到一月

四顆「潛在威脅」小行星扎推飛掠地球,其中兩顆才發現不到一月

新浪科技綜合 ·  10/25 05:37

來源:蝌蚪五線譜

big圖片說明:2013 年 2 月 ,一顆半掛車大小的小天體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市上空爆炸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並非孤島,時常有來自太陽系深處的訪客——小行星,悄然接近我們的家園。

10月24日(星期四),四顆體型「龐大」的小行星在一場前所未有的「太空集會」中, 於12小時內相繼抵達它們各自的近地點。儘管這些小行星被稱爲「潛在威脅」的太空岩石,讓人聽起來有些緊張,但幸運的是,它們對地球上的生命不構成任何威脅。

太空岩石的「親密接觸」

這場「太空集會」的主角包括四顆大小不一的小行星,它們中最小的也有約30米寬,最大的則寬達約177米,與一棟近60層樓的高度相當。

首先光臨的是小行星2015 HM1,它的寬度約30米,據測算於北京時間10月24日中午12點36分到達近地點,距離約550萬公里,相當於地月平均距離的14倍。隨後到來的是小行星2024 TP17,寬度約52米,於24日16點20分到達近地點,距離約470萬公里。

壓軸的是一對幾乎同時出現的「雙胞胎」——小行星2002 NV16和2024 TR6,於北京時間10月24日23點47分和23點51分先後抵達近地點。其中,2002 NV16是四顆小行星中個頭最大的,寬度約177米,距離地球最近時約450萬公里。而寬約46米的2024 TR6則緊隨其後,距離地球最近時約560萬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這四顆小行星中有兩顆——2024 TR6和2024 TP17——是本月才剛剛被發現的。2024 TR6於10月7日首次被觀測到,而2024 TP17則是在10月12日才露面。這樣的發現並不罕見,據卡塔利娜巡天項目統計,天文學家每年能發現約2000顆近地小行星,其中大多數都是在它們接近地球時被發現的。

big

圖片說明:地球周圍成千上萬顆近地小行星的位置(NASA圖片)

小行星撞擊的影響

一顆小行星若被視爲「潛在威脅」,必須同時符合兩項標準:一是它與地球的最小軌道相交距離(MOID)需達到或小於0.05au,即748萬公里(其中1au代表一個天文單位,即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大約1.5億公里);二是其絕對星等不高於22。對於小行星來說,絕對星等是通過亮度來衡量體積的一個重要指標,星等值越小,意味着天體越大。例如,絕對星等爲22的小行星,其直徑可能在110至240米之間;而絕對星等爲21.5的小行星,其直徑範圍則可能介於130至300米。

幸運的是,此次造訪地球的四顆「潛在威脅」小行星軌道,目前並沒有撞擊地球的可能。 不過,如果小行星撞擊地球會帶來多方面的重大影響,不僅僅是直接撞擊地面所造成的損毀。這些影響還包括由撞擊觸發的地震、海嘯、大氣環境的劇變以及森林大火等,且這些影響的嚴重程度與小行星的大小緊密相關。

對於那些直徑較小的小行星,它們在抵達地球表面之前,就可能會因與大氣層的劇烈摩擦和燃燒而消失殆盡。而一個直徑相當於足球場大小(大約上百米)的小行星,就足以對地球上的某個局部區域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如果小行星的直徑達到幾千米,即相當於一個城鎮的大小,那麼它所帶來的將是全球性的災難,甚至可能導致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例如,據推測恐龍的滅絕就是由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達10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所導致的毀滅性事件。

迄今爲止,天文學家已經繪製了超過33000顆近地小行星的軌道圖,至少未來100年內,沒有一顆小行星會對地球構成撞擊風險,爲人類提供了充裕的時間來逐步加強自身的應對能力。當前階段,最關鍵的任務在於儘早地發現潛在具有威脅的小行星,並準確評估其可能帶來的風險。(編譯:劉允)

參考信息

https://

https://

策劃:劉鯤 李培元 張超 楊柳

審核:北京天文館研究館員 李昕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