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回调了,上车吗?

回調了,上車嗎?

格隆匯 ·  2024/10/30 14:59

做好準備

big

市場再次進入回調。

A股主要指數震盪走低,滬指跌0.61%報3266點,深證成指跌0.12%,創業板指跌1.18%。全天成交1.85萬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縮量2155億元。

盤面上,活躍的依然是有消息面刺激的題材概念。

盤面上,鴻蒙概念股走高,潤和軟件午後漲停;智譜AI板塊持續活躍,豆神教育3連板;通用航空板塊、AI手機、玻璃基板及華爲昇騰等板塊漲幅居前。

另外,地產股反彈,光明地產、上實發展等多股漲停。原因是「9·29新政」落地滿一個月,深滬交出亮眼成績單。其中,深圳樓市成交量迅速反彈,一二手成交都成倍增長;上海樓市也表現出強勁增長勢頭,二手房成交量輕鬆過2萬套,中介門店新增客戶量累計環比增長四成。

沒有消息面刺激的板塊,如保險股、醫療服務板塊走弱,而原先的炒作題材回落,如半導體、電池及醫療器械等板塊跌幅居前。

國慶後第一週的回調,給了市場一個加倉機會,10月18日來了一個大反彈。

那這一次,還能上車嗎?

01

爲何下跌?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搞清楚這一次下跌的主因。

總結下來,大致有三個:

首先,是政策出現一定的「真空期」,經濟好轉的指標又沒有那麼快出來,沒有新的刺激,資金或者獲利了結,或者順坡下驢,選擇暫時休整;

第二,是美國大選,目前看特朗普當選的概率還是很高的,而他主張的高關稅政策,會對我們的出口造成利空,從而成爲經濟恢復的一個阻礙;

第三,是等待即將召開的大會,財政規模會是一個什麼水平,這是最重要的,也是行情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因爲特朗普是利空不假,但大會也可能形成對沖,只要財政規模大超預期,完全可以消化利空。但是,大會還沒開,財政規模到底多大,沒有人知道,因此場內資金有避險需求,選擇賣出,而場外資金又要等結果,選擇按兵不動。

昨天,外媒傳出的消息,不管是10萬億小作文,還是若特朗普當選,國內將加大發債規模,A50期貨興奮了一陣,最後也沒有真正出現大的反彈,加上10月18日的大反彈後,指數缺乏再次向上的動力,反而重回9月24日之前的概念炒作,似乎都在驗證上述觀點。

既然原因找到了,答案也就不難得出。

從整體上看,如果想指數再衝上去,「藥」不能停,「錢」更是不能少的。這裏說的「錢」,當然就是財政政策了。

說得具體點,就是明年或者未來幾年,國家打算拿出多少萬億來刺激經濟,2萬億、5萬億還是10萬億,甚至更多?

不管這筆錢是舉債來的,還是印出來的,只要有「錢」,市場就會往正向去走。

其實,現在每天交易額是很可觀的,基本都在萬億以上,多個交易日甚至達到了2萬億的水平,這是9月24日以前無法想象的,足以說明資金的熱已經被調動起來,只要沒有大的利空,它們就不會走,只要有利好,賺錢效應起來了,它們就會加速入場。

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財政這個東風了。

02

最好的觀察窗口

我一直認爲,港股是一個很好的觀察窗口,因爲港股的定價還是在外資手裏,作爲全球配置且相對理性的資金,它們的走向,能夠看到一些平時國內股市看不到的東西。

比如,在最近幾次外資投行的會議中,包括大摩、高盛,它們始終反覆談及幾個核心問題,這些問題由淺入深。最淺層的,就是十分在意中國即將展開的會議,其中又對財政規模抱有十分大的期待。

這跟他們一直以來的投資哲學,比如他們注重經濟指標,注重企業基本面,注重業績數據,等等有關。對於宏觀經濟低迷期,他們最關心的,通常是兩個政府部門,一個是央行,負責出錢的,一個是財政部,負責花錢的。

歷次美國的經濟危機,股市大跌,都是這兩部門出來穩定市場信心。而每當這兩部門出來說我們要不顧一切地救市,資本就會all in抄底,然後股市回升,大家都賺了大錢。

很顯然,他們也是如此看待中國市場的。

你完全可以將外資看成一個相對保守,說好聽點叫穩健的投資者,其實就是見「錢」眼開,不見「錢」不撤鷹。

所以,你能夠明白,他們始終對於國內很熱衷的各類題材炒作,沒多大興趣。

實際上,外資是認可這一波上漲的,從交易數據也可以看出,外資在港股的交易是增加的。有留意海外財經新聞的人,都會看到各種財經平台,明顯加大了對於中國區股市的討論。

不過,他們的態度始終有分化,對沖基金經理們很興奮,有喊出「buy everything」的,但換做保守型的長線資金,則始終是以觀望爲主,或者說要等到他們喜歡的證據,比如經濟數據好轉了。

大摩週一的宏觀交流會也說到,他們在這一次經濟刺激政策中,看到了過去3年悲觀敘事的轉變。換句話說,他們相信上頭刺激經濟的決心,但還需要更多的證據去驗證。

這就是交易港股的外資,從數據上看,爲何長線資金依然不多,主力還是以交易爲主的對沖基金的原因。

這裏要多提一嘴對沖基金,它跟咱們的遊資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以蹉交易爲主。

9月至今,恒指已經漲了20%,最高時漲了30%,可以說盈利面已經相當豐厚,如果沒有進一步的刺激,那對沖基金業有獲利了結的需求。

big

可以預見,在大選未定之前,在大會未召開之前,長線外資依然不會大規模買入中國股票。

沒有這些耐心資本的加入,單靠題材炒作,那股市大概率就處在整體調整、局面炒題材的狀態。

03

能不能上車?

牛市中,有一種說法,只要牛在,那每一次回調,都是上車機會。

這一次,大概率也會如此。

首先,是具備了一些有利條件,比如全球流動性寬鬆;

其次是必要性,這個就不需要解釋了,不懂自己看看經濟數據,然後再出去感受一下就明白了。

還有兩點很重要,一點是風險確實已經釋放了很多,資產價格很便宜,這個時候做刺激,成本會低很多,效果也會相對明顯很多;另外一點,是通過刺激出一個牛市,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尤其是債務問題,這點也不用多解釋了,懂的都懂。

我們常常說A股是一個政策性市場,政策和意志在這裏體現得很明顯,至少遠比發達國家的股市要多。既然如此,爲何到這個時候,還有人懷疑上面的意志,以及政策的動機呢?

再說,在當下除了牛市,難道還有別的可以快速見效的方法嗎?

開弓沒有回頭箭,退一萬步說,如果這一次,又重新回到2700點,那將是投資者信心的重大打擊,所以我相信上面無論如何都會維持股市的健康發展,最低限度就是國家隊再次下場買,穩定市場。

從這個角度看,回調、盤整都不是壞事,反而有可能給大家一個新的上車機會。

如果未來1-2周,指數有一個連續的急跌,那就可以博一個超跌反彈,一來技術上存在反彈需要,另外現在每天的交易額都這麼大,跌多了自然就有熱錢去抄底。

需要注意的,一是倉位,即自己能夠拿出的資金有多少,能夠承受的成本有多少;二是標的,如果是消息面刺激的題材炒作,可以不用管指數是3300點還是3000點,如果是一些對大盤指數比較敏感的,如大藍籌、大白馬,或者是直接投資指數,那就需要關注整體市場變化。

只要在自己能夠承受全部損失的範圍內,又遇上市場大幅回調,都可以考慮上車。但是,孤膽式的,動不動就all in的,然後追漲殺跌,就不提倡了。

因爲到底是不是最好的抄底機會,事後才知,盲目all in的做法,無異於將盈利的控制權全交給市場,而將風險全留給自己,顯得非常愚蠢。

04

結語

最近的行情走勢,普漲狀態毫無疑問已經階段性結束,只有結構性行情還在。

北證、科創板、創業板,半導體、軟件、低空經濟等輪番上漲,又輪番回調,就是結構性行情的體現。這類結構性行情好與不好都很明顯,好處當然是漲得快,藉助流動性充裕的狀態瘋炒,已經成了常態。有概念當然炒概念,沒有概念創造概念也要上,就如上週的成都三線建設板塊。

不好之處,就是輪動會太快,普通股民很難跟得上節奏,不小心就成爲韭菜。

穩健的投資者,可以不參與,等11月兩個大事塵埃落定後再做打算;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在衡量風險的前提下,可以參與題材炒作。

未來一至兩週,滬指大概率還會在3000-3400之前反覆震盪,如果真的再次逼近3000點,希望你不要畏畏縮縮。(全文完)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