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資金淨流入額TOP10的ETF分別爲中證A500ETF景順、中證A500ETF南方、鵬華基金酒ETF、華寶基金券商ETF、華寶添益ETF、工銀瑞信基金科創ETF、國泰基金半導體設備ETF、易方達基金醫藥ETF、國泰基金證券ETF、招商基金A500指數ETF,分別獲得14.03億元、10.70億元、6.44億元、4.84億元、4.49億元、4.35億元、3.86億元、2.30億元、2.26億元、2.14億元的資金淨流入。

11月11日,資金淨流出額TOP10的ETF分別爲科創50ETF、滬深300ETF、中證1000ETF、創業板ETF、中證500ETF、科創板50ETF、科創芯片ETF、中證1000ETF、芯片ETF、科創100ETF華夏,分別獲得-47.28億元、-43.80億元、-33.04億元、-27.73億元、-20.65億元、-16.69億元、-12.34億元、-8.00億元、-7.02億元、-7.00億元的資金淨流入。

對於當下市場,信達證券認爲,這輪流動性牛市,但可能比2014-2015年慢。
2014-2015年是典型的資金驅動型牛市,宏觀經濟並沒有回升,甚至大部分行業ROE(TTM)加速下行,在此環境下產生的牛市級別反而遠大於2009-2010、2016-2017、2019-2021年這三次盈利回升驅動的牛市。背後的核心原因是,A股的投資者結構中居民資金影響大於機構。我們認爲隨着股市供需結構的變化,特別是居民熱情的回升,股市大概率已經進入牛市。但這一次牛市的速度可能很難維持之前那麼快,因爲居民資金流入的速度並沒有2014-2015年那麼快。
1.上一次資金驅動的牛市是2014-2015年。盈利驅動的牛市邏輯層面更容易解釋,而資金驅動的牛市,大多成熟的機構投資者會有分歧。2014-2015年是典型的資金驅動型牛市,剛出現的初期市場分歧較大。因爲,2003-2012年的歷次牛熊市,都伴隨着宏觀經濟的上下波動,股市雖然在頂部和底部會領先經濟和上市公司盈利(ROE)半年左右,但大方向是相同的。但2014-2015年,宏觀經濟並沒有回升,甚至大部分行業ROE(TTM)加速下行,在此環境下產生的牛市級別反而遠大於2009-2010、2016-2017、2019-2021年這三次盈利回升驅動的牛市。
2.居民資金對牛熊市的影響遠超機構資金。背後的核心原因是,A股的投資者結構中居民資金影響大於機構。雖然公募、私募、保險、外資等機構資金最近10年持續成長,但公募和私募背後申購贖回的力量依然來自居民。我們把銀證轉賬+融資餘額+公募份額變化等彙總起來,能夠看到,在2014-2015和2019-2021年的牛市中,均能達到連續2-3年萬億以上。但如果觀察保險和外資,彙總在一起,年度增加不會超過萬億,大部分時候年度增加只有3000-4000億左右。所以從2-3年來看,居民資金對牛熊市的影響遠超機構資金。我們認爲隨着股市供需結構的變化,特別是居民熱情的回升,股市大概率已經進入牛市。
3.居民資金流入速度目前依然低於2014-2015年的速度。最近居民資金快速流入股市的證據主要來自融資餘額、開戶數據和ETF的回升。如果看最近1個月的融資餘額,表現確實比指數強較多,但如果把9-10月加在一起來看,融資餘額回升幅度和指數漲幅差別不大,這比2014-2015年居民資金加槓桿流入時慢較多。個人投資者開戶數9-10月上漲明顯,單月開戶數已經快接近2015年高點。但如果觀察百度股票開戶搜索指數,能夠看到10月下旬開始,開戶熱度明顯下降。與2014-2015年牛市不同的是,這一次居民資金大幅申購ETF,ETF規模已經和主動產品規模相當。不過從增長速度來看,ETF增長雖然快,但並沒有2020年公募主動權益產品規模增長的那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