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保險開始頻頻「亮相」資本市場。
11月13日晚間,上海醫藥、國藥股份兩家上市公司公告稱,新華保險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達5%以上,觸及舉牌線。
而據伊利股份和陝西煤業披露的三季報顯示,新華保險與中國人壽發起的鴻鵠基金也新進了這兩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之列。
事實上,新華保險是目前A股市場中最熱衷配置股票類資產的險企。2024年前三季度,新華保險已出現在49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之列,持倉市值達163.77億元。而在年初新華保險僅出現在3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之列,持倉市值僅爲78.23億元。
此外,據東吳證券測算,新華保險在一衆上市險企中股票餘額/所有者權益比值最大,達到了160%,遠超國壽的88%、太保的75%和人保的13%。因此,新華保險在A股反彈中將會獲得更大的「彈性」。
今年前三季度,新華保險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爲6.8%;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爲8.1%,上年同期爲3.0%。報告期內,實現投資收益51.34億元,同比增加約23倍。
然而,隨着權益類市場投資情緒的逐漸穩定,對於在股票市場配置過高的新華保險來說,後市仍有不小的回調風險。
在此背景下,將國藥股份、上海醫藥兩家公司的持股比例一舉推過「舉牌線」,或有助於新華保險「利用」新金融工具準則將「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轉爲「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從而緩釋股價波動帶給利潤表的壓力。
爲何舉牌兩隻醫藥股?
今年以來,險資舉牌明顯升溫。特別是在8月份險企掀起了“舉牌潮”,當月長城人壽、瑞衆人壽和「太保系」公司共舉牌三次。
舉牌事件頻出之際,險資對於二級市場的整體配置「水位」也一併提升。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險資共重倉超700家上市公司總計約889億股,相較二季度末增持了約50億股。同時,險資持倉市值爲1.60萬億元,也相較二季度末提升約0.4萬億元。
與此同時,在國家一攬子政策催化下,權益市場表現迎來一波強有力的回彈,熱度也逐步攀升。今年前三個季度,我國權益市場表現在全球主要市場中名列前茅,創業板指漲幅接近30%,滬深兩市、恒生指數也均表現亮眼。
險資敏銳的投資佈局,亦帶來業績的大幅增長。相較於上半年的穩健增長,三季度以來,5家上市險企不僅延續了上半年的增長勢頭,增速也大幅提升。這5家險企2024前三季度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3190.3億元,同比增長78.3%。
在此背景下,11月以來,險資再次掀起一股「舉牌潮」,在月初,瑞衆人壽增持並舉牌了龍源電力H股,11月6日晚間,中郵保險也發佈公告,舉牌皖通高速H股。
11月13晚間,上海醫藥和國藥股份公告稱,新華保險於11月12日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了公司股票,達到了「舉牌線」。
數據顯示,本次增持後,新華保險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上海醫藥A股1.49億股和H股3789.59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5.05%。持有國藥股份3824.62萬股,約佔公司總股本的5.07%。
然而,與8月份的險資「舉牌潮」不同,近期A股的上漲趨勢有所放緩,前三季度重倉A股險資的業績穩定性和持續性仍需進一步觀察。中金公司在研報中也強調,「無論今年盈利增長多少,其中很大一部分都難以長期持續」。
因此,11月以來,險資掀起的「舉牌潮」,其最終目的或是爲了「緩釋股價波動帶給利潤表的壓力」。
據了解,上市險企自2023年1月起全面實施新金融工具準則後,權益類資產大量以公允價值計量,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因此險企當期損益的波動性也會由此提高。
不過,當持股比例達到舉牌線後,險企的持股可以採用權益法覈算,納入長期股權投資,持有期間的股息分紅計入投資收益,股票市值的波動會計入所有者權益影響淨資產,不影響當期利潤表現。
從公開的數據來看,新華保險及其一致行動人在三季度大幅增持上海醫藥以及國藥股份,三季度末分別持有A股總股本的1.73%和3.95%,季度漲幅分別爲13.46%、12.21%。而三季度後,截至11月14日收盤,上海醫藥跌幅爲0.28%,國藥股份跌幅爲0.49%。
所以,新華保險此時「舉牌」這兩家公司,不僅獲得前段時間內股價暴漲所帶來的投資收益,還有望在未來獲得穩定的高股利,熨平利潤表。
新華保險也表示,「國藥股份、上海醫藥兩家公司都具有高股息率特點,契合險資長期投資理念。」
此外,新華保險還表示,舉牌上海醫藥、國藥控股有利於從資產端和負債端對醫療康養產業進行全方位佈局。
A股「大作手」
事實上,新華保險的「新班子」爲其股權投資贏得“騰挪”空間。
作爲券商老將,楊玉成自去年「空降」新華保險擔任董事長以來,推行的一項重要內容,便是「強投資」。在2023年年報發佈會上,楊玉成就曾表示,2024年新華保險要改善投資業績,產生豐厚的投資收益。
在投資策略上,楊玉成表示重點關注科技、安全、新質生產力等符合國家戰略發展方向的領域,並注重對經營穩健、現金流和業績穩定、分紅收益較高的優質高股息品種的投資。
截至今年6月末,新華保險的股票、基金投資佔比分別爲10%、8.1%,相較去年末分別提升2.1個百分點、1.8個百分點。此外,上半年新華保險的長期股權投資金額增幅也較大,投資金額達162.87億元,同比增長214.8%。
具體來看,2023年年中時,新華保險僅出現在26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之列,總持倉市值達69.64億元。持倉前五名分別是萬科A、華魯恒升、郵儲銀行、長安汽車、上海醫藥,其中萬科A的持倉市值達到了22.94億元,遠超華魯恒升的4.99億元。
而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新華保險已出現在49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之列,總持倉市值達163.77億元,持倉前十名分別是建設銀行、格力電器、上海醫藥、兗礦能源和山金國際。相比於上季度末,新華保險對格力電器的增持規模最大,單季度持倉市值漲約14.82億元。
不久前,中國人壽與新華保險聯合發起設立總規模500億元鴻鵠基金已於2024年3月4日正式啓動投資。截至9月30日,鴻鵠基金已經出現在陝西煤業以及伊利股份的前十大股東之列,持股市值合計超50億元。
此外,橫向對比來看,新華保險是目前A股市場中最熱衷配置股票類資產的險企。
據東吳證券測算,新華保險在一衆上市險企中股票餘額/所有者權益比值最大,達到了160%,遠超國壽的88%、太保的75%和人保的13%。因此,新華保險在A股反彈中將會獲得更大的「彈性」。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於10月10日宣佈實施5000億元的互換便利這一新的貨幣政策工具,保險公司作爲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重要成員,通過參與互換便利,預計保險公司的資金獲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爲其在資本市場的後續表現提供有力支持。
業績增長下的隱憂
如果說新華保險大舉投資A股是「因」,那麼業績大幅增長就是「果」。
據新華保險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新華保險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爲6.8%;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爲8.1%,上年同期僅爲3.0%;投資收益51.34億元,同比增加23倍。
受投資收益拉動,截至三季度末,新華保險實現營業收入1069.56億元,同比增長72.9%;實現歸母淨利潤207.80億元,同比增長116.7%。
雖然新華保險憑藉股票市場取得了可觀的收益,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險企在償付能力、渠道和產品方面仍然面臨巨大的壓力。
當前,在「報行合一」政策的影響下,渠道的銷售動力短期內難免有所下降,這也對保險產品銷售端造成了一定壓力。此外,加上權益市場「牛市」的影響,原來依靠穩健收益顯得頗具吸引力的保險產品銷售端的壓力難免增大。
報告期內,新華保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僅爲1.9%。在銀保渠道中,新華保險實現長期險首年保費215.53億元,與2023年同期相比下滑了24.1個百分點。
除了保費收入承壓外,償付能力的下降也給新華保險帶來了補充資本的壓力。
2022年一季度,償二代二期工程正式啓用。與「一期」相比,「二期」最大的區別在於償二代二期新增了「計入核心資本的保單未來盈餘不得超過核心資本的35%」的規定。而正是該條款導致險企償付能力下降,特別是核心償付能力的快速下降。
受此影響,新華保險計入核心一級資本的保單未來盈餘爲854.83億元,較上一季度減少了872.95億元。其中,新華保險核心償付能力下滑顯著,2022年一季度末,該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爲144.19%,上季度末下滑了99.16個百分點。
即使從開始執行償二代二期已經過去了近三年時間,但新華保險當前仍未緩過氣。三季度末,新華保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爲130.53%;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爲223.20%,相較於年初,分別下滑26.48個百分點、55.23個百分點。
在「內源性」補充核心資本的保單未來盈餘被縮減的情況下,面臨償付能力壓力的新華保險開始尋求「外源性」補充。6月21日,新華保險宣佈其100億元資本補充債券發行完畢。發行完成後,爲新華保險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約提高9.8個百分點。
綜上,雖然得益於權益類資產投資上的提前佈局,新華保險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業績實現了暴增,但其仍需繼續加強風險管理,優化投資結構,提升盈利能力,以更好地應對市場挑戰和監管要求。